2016年02月01日 10:41 中国金融杂志 

  金 煜

  编者按: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资本约束日趋严格、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等趋势下,面临着整体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直面市场竞争加剧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为此,本刊编辑部约请业内高管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城商行转型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开放的发展理念。就城商行而言,就是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新起点上进一步谋好做好“合作发展”这篇大文章,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整体发展能级。

  城商行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

  城商行合作始终具有驱动力。城商行基本都是由城信社合并转制而来,其开放的基因可谓与生俱来。城商行成立后,由于发展阶段相同,面临共同研究、解决难题的需要;由于自身特性相同,普遍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需要。无论是成长的各阶段,还是发展的各方面,合作需求始终存在。如果说前十年是纯粹的合作,那么后十年,在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后,在局部城市出现了竞争,但合作仍是主流。在合作驱动的背后,是城商行在实践中的合作共识不断强化。因此,2014年城商行年会宣言将坚持合作共进作为城商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

  城商行合作始终注重生产力。城商行推进合作的一个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化原则。也正是因为市场化,才不断丰富了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合作,使城商行在探索同业合作上走在了前列。目前,城商行之间的合作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还有行际的;既有资本层面的,也有业务层面,还有技术层面的。这些合作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总体看,各种合作都逐步体现了生产力,表现在方向的引领、难题的破解、功能的提升、服务的加强等方面。

  城商行合作始终具有推动力。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在促进城商行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在人民银行[微博]关心指导下,全国城商行发展论坛成立。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一直在有力地推动城商行合作发展,并且首次采用了银监会领导与城商行高管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方式,取得了很好效果。在监管引导和政府支持下,共有49家城商行和20家城信社,按照市场化原则重组为11家城商行,重塑了地方金融发展格局。中银协及城商行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在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架构、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平台枢纽作用。

  分析把握城商行加强合作大势

  城商行加强合作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好经济发展。先从经济趋势性变化看,经济结构将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经济发展动力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再从经济趋势性变化背后的驱动看,都有相应的国家战略部署加以支撑。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正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上,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在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上,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擎。这些国家战略部署不仅具有同步性和联动性,而且也会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互联网等深入到经济社会各环节和领域,体现出很强的传导性和渗透性。

  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过程中,将不断诞生新的金融服务主体,各类金融服务主体又将不断催生新的金融需求,从而为城商行加强合作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即城商行如何通过加快合作发展,深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在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部署。2015年10月召开的“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就对接国家战略部署进行了主题研讨,城商行普遍感到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有待提高,下一步在加强合作、服务国家战略上将大有可为。

  城商行加强合作需要融入金融市场化改革中。2015年12月,人民币加入SDR,这既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新契机。总体看,国家正逐步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包括进一步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以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融资租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为重点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等等。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目的在于积累金融市场化经验,逐步实现复制推广。对商业银行来说,尽快融入金融改革深化进程,不仅有助于开拓蓝海,培育新增长点,更有利于加快驱动经营管理改革,尽早培育更加适应金融市场化的先发优势。但顺应分类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新要求,相比具有全国性分支机构布局的国有大型和股份制银行,加强合作必然是城商行群体培育和分享改革红利、提升金融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城商行加强合作需要深入探究“最佳实践”。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从对银行业净息差影响看,2015年前三季度,净息差同比收窄15个基点,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2%,但各家银行净息差和盈利增速有所分化。未来净息差管理问题不仅成为商业银行必须始终面对的基本问题,而且也将加速银行业分化。在包括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等在内的金融市场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商行作为银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总体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成为常态。

  面对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城商行加快转型发展既涉及个性问题,更面临共性问题。从深层次看,共性问题主要是如何深入认识和把握在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小银行发展规律,加快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一是相比过去,城商行在各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小作坊式的痕迹不断减少,城商行已经到了按照大生产理论,加速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最佳实践”的阶段。二是适应金融服务综合化发展趋势,城商行需要探究具有自身范围经济特点的行业“最佳实践”。三是结合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城商行需要探究科技金融升级版的“最佳实践”。四是在互联网金融拓展方面,同样需要加紧探究在线服务模式的“最佳实践”。“最佳实践”一定是先行先试、逐步深化、共同完善的过程,“最佳实践”一定是共享发展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加强城商行合作显得更加紧迫而重要。当然,城商行在一些城市也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总体仍处于同一阵营,竞争也会使“最佳实践”的含金量更高。同时,由于城商行资源禀赋和整合能力各有不同,“最佳实践”的分享总体上也不会影响城商行各自特色和优势的培育。

  城商行加强合作需要更有力促进内涵式发展。城商行的新一轮发展,既来自于对外部需求侧变化的把握,也取决于对自身供给侧的转型升级。就供给侧突破而言,核心是聚焦要素生产率,彻底转变外延式发展的思维方式,加快内涵式发展。城商行加快内涵式发展与加强合作密切相关。一是从各家城商行自身看,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要素生产率的过程,实质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过程,这种过程必然在城商行之间产生更多的合作空间,以消除有所不为中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问题。二是从城商行整体看,总资产超过20万亿元、分支机构网络遍布全国,跨境经营和综合经营格局总体形成,但134家城商行单体实力、服务网络、经营范围普遍存在短板,通过加强合作提升要素生产率的潜力很大。同时,在加快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商行会有一些相同的工作项目,需要通过加强合作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特别是相比城商行与其他银行同业的合作,城商行之间加强合作不仅是共赢的,更是体现了协调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城商行共同发展,不断提升行业地位。

  提升城商行合作能力的策略思考

  完善合作目标管理体系

  目标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强化方向与方法的配套,全面提升合作效率。从问题驱动看,目前城商行合作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事项性合作层面,整体的方向感和目标性还有待加强。从新一轮合作看,无论是更好地服务经济、融入金融市场化改革,还是探索“最佳实践”、促进内涵式发展,合作的涉及面广、联动性强、要求高,确保取得整体合作成效的首要一环在于目标管理的到位。

  完善合作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应同时切入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一是完善宏观目标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聚焦顶层设计。多年来监管部门和中银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明确提出以引领为抓手,支持城商行联合发展,探索多种联合方式,发展壮大行业整体实力,提高抱团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可考虑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包括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分类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结合提升城商行转型能力的突破点等,细化阶段性重点合作领域和要求,完善合作指引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强化监管正向激励,引导城商行进一步向重点合作领域倾斜资源、加大投入。二是加强微观目标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聚焦合作执行力,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管理作用,重点对接宏观管理要求,强化目标导向、责任落实、机制配套、过程管理,确保落实到位。从长三角的城商行看,围绕贯彻2015年城商行年会精神,2015年10月召开的年度长三角城商行联席会议对加强合作进行了具体研究部署,包括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研究细化合作目标和相关工作机制,共同参与和分享金融改革创新成果。

  加快合作带动能力建设

  新一轮城商行合作,比如融入金融改革创新、探索行业“最佳实践”等,很多涉及行业改革创新。从行业改革创新的一般规律看,总是遵循由点及面思路,先在试点中突破和积累经验,再在面上逐步推开,因此带动能力建设十分关键。在推动城商行创新发展上,银监会始终坚持审慎监管、分类引领的理念,以提高城商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鼓励管理能力强、经营业绩优的城商行积极创新,实现率先发展。目前,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分类监管,包括实施“领头羊”计划,目的是带动行业共同发展,提升城商行整体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实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显然,“领头羊”计划已成为当前加强城商行合作带动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

  作为“领头羊”的城商行应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根据监管部门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城商行转型发展的前沿领域上先行先试,在制约经营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上率先突破,并注重形成并完善两张工作清单:聚焦管理要素,及时总结固化先行先试做法,不断丰富包括体制、机制、制度、流程、人员、系统等在内的具体工作成果清单;聚焦推广方式,结合阶段性工作进展,同步细化包括经营、管理、培训、IT等在内的具体合作事项清单。可据此评估“领头羊”城商行相关工作,并在监管政策上进一步强化先行先试的激励约束。目前,上海银行依托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精品银行战略,重点以提升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效率为主线,努力探索城商行创新型、内涵式、综合化发展的道理,发挥好“领头羊”作用。

  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

  夯实合作基础,对于把握和用好新一轮合作机遇,支撑合作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和合作带动能力建设都至关重要,是对现有合作基础的再提升。夯实合作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类平台建设,包括进一步完善现有全国性和区域性管理平台运作体系,并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研究丰富相应的对接平台,更需要着力加强金融功能性平台建设,在“补短”上体现更大成效。夯实合作基础,在路径上应坚持全国性和区域性平台建设同步推进,但全国性平台建设优先的原则,因为全国性平台建设事关合作基础中的基础、发展短板中的短板。

  在这当中,包括进一步加强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夯实城商行合作基础中的基础作用。经过十多年发展,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已经形成了跨行资金清算网络,积累了一大批客户资源,拥有了一定品牌知名度。2015年前三季度,城商行汇票处理系统和支付清算系统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处理业务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0%和70%,但在全国各类支付系统中的市场份额还很低,提升空间很大。目前,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正以股份制改革为动力,谋划加快新发展。从战略方向看,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应面向全国城商行,进一步丰富服务功能,加快打造全国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供应商、城商行资金清算服务商、金融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商、业务系统外包服务商,努力成为连接城商行的“互联网”,成为城商行的一张共同名片。

  持续构建协同管理机制

  围绕提升合作能力,工作着力点除了需要放在自上而下传导目标、自下而上夯实基础、由点及面加以带动,在加强合作上打造“主干道”“快车道”之外,也需要放在对接各家城商行加快内涵式发展中所产生的多元化合作需求上,不断建立健全保障长效合作的协同管理机制,在加强合作上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不断激发合作的活力。协同管理机制建设是不断发现和拓展共同需求,不断梳理和优化“排列组合”,不断固化和完善管理机制的精细化过程。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各家城商行持续的关注和投入。在具体推进协同管理机制建设中,应注重加强分类管理,并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协同范围,有序有力推进。例如,针对业务发展建立经营资质和业务平台互补机制,针对外购项目实施联合采购制,针对IT建设强化相互灾备制,针对风险管理推进流动性互助合作机制建设、强化异地客户相互征信制,针对战略研究建立联合智库制,等等。当然,协同管理机制建设本身也是梯度的,也需要城商行之间在更高层面上研究加强各种股权合作。■

  作者系上海银行董事长

  (责任编辑 张晓哲)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