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4日 10:55 中国金融杂志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魏革军

  供给侧改革是决策层、理论界、实业界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共识。这种共识,并非基于纯粹的经济学意义的理论政策主张,而是基于中国现实经济情况所作出的基本政策,是引导中国经济迈向现代经济的重要行动指引,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这样的共识至少蕴含着以下几层内容:

  ——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作为对应于需求侧改革的表达,供给侧改革并非排斥需求端改革,而是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下更加注重供给侧的改革。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带动,但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表明供需两侧也在同时发挥作用。在经济增速下滑和经济转型的新阶段,需要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存量改革、技术、劳动者素质和制度进步,形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动态平衡。

  ——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现方式,通过推进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调整存量,改进增量,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重塑资源配置,逐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着力提高供给的效率。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相当程度上与产品性能和质量有关系,迫切需要创造一批有竞争力、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品牌。品牌是重要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我们应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韩国品牌建设中汲取经验,创造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着力培育增长新动力。推动供给侧改革不是生产导向性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去产能、去库存,而是要培育新的经济运行和动力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增长更多依靠资本和技术进步。这需要力度更大的制度改革与之配套。

  可以预期,供给侧改革将对宏观政策、社会经济运行的诸方面带来挑战和影响。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制度更有韧性和弹性,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历史,本质上是金融深化、金融结构调整的历史。进入转型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运行中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去产能、去库存以及各种存量调整,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金融领域。在化解现存的结构性问题的同时,改善金融供给,重塑金融市场和金融资源,以适应、促进和引领供给侧改革,又历史性地摆在金融人面前。

  深化供给侧金融改革,涉及金融公共产品与一般金融消费品的关系,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关系,传统产业融资与新兴产业融资的关系,以及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关系。这些关系的重塑是艰难的,甚至需要脱胎换骨。为此,需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技术环境和法制环境;需要放松金融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市场深化和经济资本化进程,增强金融市场的弹性和韧性;需要促进内生性金融改革、加强监管协调,以优化金融资源和金融风险的配置;需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需要促进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在内的金融国际化,使资源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相对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难度和技术含量更大。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坚信立足中国实际,深化改革,攻难克艰,一定能走出结构改革的新路子。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