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12:24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图为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图为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

  新浪财经讯 11月20日消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主办的“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宁波峰会”今日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共享视角下的金融创新之路”。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论坛上表示,普惠金融同样需要有边界,避免成为新的运动式发展。要把握利益、效率、安全的三角制约,任何一个普惠金融都是某些不同因素的权衡和妥协,有时候金融交易不是越快越好的,也有时候如果不能够有效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某种程度上也是很难的,三者的三角制约非常重要。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杨涛:非常荣幸参与本次论坛,这是我首次以共享论坛成员的身份在宁波参与重大的会议,此前跟宁波的金融合作大概有八年的时间了,对宁波非常有感情。刚才几位专家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视角谈了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刚才宋行长对宁波数字金融普惠方面谈了很多经验,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我这里想谈的是什么呢?无论是基于共享金融、新金融、金融科技以及现在强调的数字普惠金融,背后的含义是希望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能够解决原有的矛盾,能够进一步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视角,我来聚焦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思考,从战术层面来说,以宁波为代表的地方在战术层面已经做了巨大的突破和贡献。从战略层面总体的方向是确定了,但是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来看,仍然有一些曾经在普惠金融时代就在思考的模糊理念,现在叠加了数字之后,使得我们在战术层面进一步解决存在疑问的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简单用15分钟把一些主要的观点和各位交流一下。

  在谈数字普惠金融之前,仍然需要探讨普惠金融的真实内涵,是狭义还是广义的概念?这决定了现实中的商业模式和政策的差异性,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我们是针对狭义的概念,往往针对的是特定人群,这部分人群从全球来看,相对来说是穷人,贫困人群、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普惠金融更多谈的是西医的精准治疗问题,通过精准的金融支持来解决他们的需求。

  反过来说,很多金融体系在数字化时代逐渐完善自身的不足和弊端,是为了整体上中医的强身健体,随着整个体系更加完善,原来有一些亚健康也解决了问题。这个在现实当中有大量模糊的概念是值得我们商榷的。比如参加研讨会的时候,有的机构说做得就是普惠金融,我降低了门槛,针对的是大众人群。我觉得首先一个基本的概念需要在已有的定义基础上进行甄别一下,数字普惠金融报告当中也对普惠金融给了一个概念,泛指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底下也有一些解释,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上还是需要我们在现实中更进一步的甄别。

  这个图是精准治疗的狭义概念,你针对的可能是贫困线左右的人群,轻度贫困、中度贫困、重度贫困。如果用一个广义的概念,用一个强身健体的概念,这些人群如果及时弥补也是可以覆盖的。

  第二个考虑的问题是面临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根本矛盾,过去谈普惠金融的时候,一些根本的矛盾在数字普惠金融时代还没有根本性解决,比如我们谈普惠金融的时候首先有金融结构的问题,考虑的是资金的需求还是其他方面的需求?刚才宋行长介绍的都不是资金的需求,而是后台清算的需求。是考虑资金的价格还是资金的可得性?这又是一种挑战,有些可能是往高利贷方面靠,二者怎么权衡?是资金的供求者还是需求者?技术因素为主还是制度因素为主?这也是需要甄别的。

  总而言之,普惠金融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些大数据、新技术、互联网的概念不能赋予普惠的概念,本身可能是中性的。

  第三个方面是普惠金融服务需要分层考虑,刚才说有狭义和广义的,我们分别看一下。比如在狭义层面,面对的有什么样的群体呢?客户群体是你需要精准定位的对象,在微观层面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者直接提供服务。宏观方面需要支持活动的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监管,这是多元化的体系。如果到广义层面,按照我们现在所说的,无论是机构、组织、产品和服务、市场形态,所有的领域只要有助于解决短板,都可以认为是普惠金融,现实中可能有很多争议,我们要树立清楚这些视角,避免大家不在同一个视角讨论问题。比如小微企业金融,所以这些都是从广义视角下的分层,这个逻辑更加清晰。

  第四个问题需要考虑数字化究竟给普惠金融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原有的普惠金融可能有一些是好的,也有一些不正常的,叠加了数字化之后,要思考它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里面有很多在互联网金融核心金融中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脑海中有一些争议和模糊的概念。究竟是怎么判断它是好金融还是坏金融?这里面是否要加入道德判断还是金融本身的判断?这是一个时刻纠缠的矛盾,数字化的边界还是要进一步的清晰,新技术是一个双刃剑,有时候好心办坏事。普惠金融同样需要有边界,避免成为新的运动式发展。我认为,要把握利益、效率、安全的三角制约,任何一个普惠金融都是某些不同因素的权衡和妥协,有时候金融交易不是越快越好的,也有时候如果不能够有效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某种程度上也是很难的,三者的三角制约非常重要。

  第五个层面普惠金融首先要着眼于需求,着眼于需求比供给更重要。比如要区分广义与狭义的需求,要注重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需求整合,另外数字金融普及、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当你在打车的时候,旁边的老人只能等着叫车,怎么解决这种需求呢?另外你是着眼于热点还是难点?现实中有大量的热点,像偏远地区、穷困地区怎么样真正解决难点?这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还有区分标准化需求与非标准化需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个图大家看一下,贫困客户需要多种类型的服务。

  未来我们如何构造这种多元化需求予以满足的场景,这都是重要挑战。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一个着眼点就是大家都在谈的系统性和非系统的风险,数字普惠金融不是降低门槛和标准,这个过程要对加杠杆还是减杠杆要更加缜密的思考,肯定不是这样的。短期而言应该分为三大供给模式。一是政府直接支持和发展的金融和类金融机构体系,这些就属于政策性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承担一部分成本与风险,间接为特定群体提供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给予的金融服务。二是政府通过补贴、鼓励或引导,促使商业化金融或类金融机构,能够更加主动完成普惠金融业务。相比设立政策性普惠金融服务主体来说,这可能同样是具有效率的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在此方面减少行政性、道德性干预,更多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三是为完全商业化的模式创造条件,尤其是支持金融技术创新型的机构,能够在传统金融的“百慕大三角地带”开拓出新的“蓝海业务”。长期而言,政府重心应放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是“软环境”,包括普惠金融的法律、政策、组织保障方面;二是数字化、信息化支付清算、信用等设施。与此同时,把更多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探索交给市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众多难点,其实都在金融之外,不是数字普惠金融“单兵作战”能够解决的。正比如去杠杆的时候,问题不是金融部门,很多普惠金融的难题不是普惠金融自身能够解决的,这就使我们考虑数字普惠金融的时候不能放上神台,寄予太高的期望,而是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最后一方面,从数字普惠金融到数字共享金融,谈数字普惠金融的时候更多是想利用一些外在金融发展的变化和支撑来解决已经发展的金融大树上发展出现的扭曲。我们回到共享理念,更多是回到金融发展自身的问题,宏观层面解决的还是分配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微观层面是要打造各方共赢的生态体系,要实现这点,要从重金融到重金融结构与功能,要实现技术与制度的双轮驱动,保证专业化,并不意味着人人做金融、全民做金融。更加要强调金融伦理与新型金融文化,金融文化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另外要把握合理的监管容忍度把握,比如穿透式、底线监管,从微观到宏观要对成本与效果进行综合考量,国外对金融创新的容忍度有时候需要跟成本综合考量的,最后达到最优的效果。

  数字普惠金融在现实中到不添麻烦、提升效率、各方共赢,我们可以从狭义层面重点精准定位,但是更多可以更广义的层面来探讨如何把这个数字普惠金融从外生转向内生的推动,以上做一个简单的分享,请大家指正批评。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