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0日17:1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面对银行理财收益率回落,很多投资者开始关注银行代销产品。据了解,银行代销产品种类不少,除了常见的基金、保险以外,国债、贵金属、信托乃至部分资产管理计划都有销售。而这些类别又需细分,如基金可分为偏股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信托产品根据投向分为固定收益类、定向增发类以及私募产品等。

  简单地说,代销类产品中既有适合投资经验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的国债、保本型基金,也有为具有丰富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投资者定制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建议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正规银行渠道购买。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再次下跌,但跌幅开始收窄。分析师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经回到6月中旬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如果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宽松,预计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会围绕3.8%小幅波动。投资者在投资选择上可考虑半年期左右的产品持有至年终,收益相对较高,又可以在年底灵活地调整投资策略。

  二季度,全国性银行和城商银行存续理财产品总数较为接近,但规模差距较大。随着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国有大行物理网点多的优势正逐渐削弱,特别是对于银行理财这一仍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业务,因此股份制银行整体表现更为优异。

  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理财能力综合得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排名靠前的银行在各维度均表现出媲美优秀全国性银行的实力,而排名靠后的银行在各维度上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升空间较大。专家指出,下半年可能将成为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的分水岭,过去整个行业普遍高速增长的格局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转而经历行业发展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阵痛。

  本周,有媒体报道,《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下发至银行,这意味着自2014年12月以来搁置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征求意见有望于近日重启。

  《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业务监管重点包括:对银行理财业务分类管理,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禁止发行分级产品;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限制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

  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跌至3.82%,较上周减少0.02个百分点。7天以内理财产品共有25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19%,环比下降0.16%;8天至14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18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14%,环比下降0.10%;15天至1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6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31%,环比下降0.68%;1个月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是发行主力,共有507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78%,环比增长0.03%;3个月至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共发行465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82%;6个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共发行345款,其中6个月至12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212款,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74%,环比下降0.17%,12个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133款,周均收益率达3.70%,环比下降0.11%。

  从发行银行类型来看,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理财产品多来自股份制银行。从收益类型来看,高预期年化收益类型均属于非保本浮动型。从具体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产品来看,兴业银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以3.9%的预期收益率夺得了7天以内期限第一的位置,平安银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以9.56%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居3个月至6个月期限产品收益率首位。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