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5日09:46 和讯网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别把这当一句废话。

  然而,仍有许多人无视“风险”二字,一头扎进股市,甚至不择手段进行非法集资,储某正是如此,沉迷炒股导致债务缠身,最终因诈骗1730余万元被江北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现代金报 通讯员 叶景 记者 陈嫣然

  不甘“小炒怡情”,开始向亲友借钱

  储某,60周岁,宁波人,1999年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宁波某国有银行工作。工作之余,他迷上了炒股。

  起初,储某用自己的钱炒股,收益不错,后来胆子大了,想挣得更多些,就用家人钱炒股,利润很可观。储某觉得,炒股不失为发家致富的好路子。他决定,找更多的钱,大干一场,好好赚一笔。

  可是,上哪找钱呢?

  储某灵光一闪,想着利用自己身份,借口有高额利息投资渠道,从身边亲朋好友骗些资金来投入股市。

  原来,转业后的储某在该银行里享受副调研员待遇,算是银行中高层。所以,在亲友往来中,他总是有意无意谈起自己的工作,显露自己的领导地位,让亲友误以为他是银行副行长,有许多系统内部的投资门路。

  2011年起,储某多次虚构工程项目、银行转贷增贷等投资渠道,并许以高额利息,向郑某、袁某、成某等亲朋好友“借”来约900万元人民币进行配资炒股。这种炒股方式放大了交易比例,扩大了交易风险。

  利用职务借投资之名,骗千万元炒股

  配资炒股。储某一头载进去,再难脱身。

  由于当时股市持续低迷,又加上自身操作不当,渐渐的,资金亏损越来越厉害。

  储某急了,这时,他遇到了周某,两人相识二十多年,是老朋友了。

  周某经营手机卖场生意,知道储某在金融系统工作,有高额利息的借贷、转贷等投资渠道,表示自己有不少闲钱,想要投资。经过协商,他们一拍即合。

  2014年3月,周某先后两次向储某汇款共计人民币310万元。储某将收到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了股市投资上,并向周某支付1%/20天的利润。一段时间下来,周某对收益非常满意,对储某也越来越信任,最多时候,他共向储某汇款2054万元。

  2015年上半年,周某找到储某,表示要撤资,但储某炒股之路并不顺,赔得越来越多,漏洞也越来越大,根本无力偿还周某的千万资金。

  于是,他开始“拆东墙补西墙”,2015年3月至7月,他以同样理由向张某、文某、姚某等7名被害人骗得人民币近400万元,用于支付周某等几个被害人的本金和利息,但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眼看补不上窟窿,他向公安投案自首

  2015年8月,储某向公安机关投案,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

  据统计,截至储某投案自首,仍有13名被害人共计1733.69万元巨款无法追回。除去周某的889.95万元,其他被害者被骗资金从11万到180万元不等。他们有的是生意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公务员,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有多余闲钱,而是将自有住宅抵押贷款后把钱交给储某投资。

  直到东窗事发,储某才幡然悔悟,他在自首书中写道:“如今我泪流满面、悔恨交加、后悔莫及。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对不起领导,对不起年迈的母亲,对不起支持和帮助我的亲朋好友……”但等待他的,终将是法律的制裁。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