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5日15:57 《金融博览财富》

  2015年年末,一场场由险资上演的“举牌” 大戏让人们过足了瘾。而在过瘾的同时, 险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更是让人眼馋。

  据统计,2015年中国平安实现总投资收益1147.5亿元,较2014年的637亿元大增约80%。同时,保险资金净投资收益达到5.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达7.8%,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那么,在险资频频“举牌”的投资中,我们能否“搭便车”呢? 下一个目标是谁? 毫无疑问,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着力点会在蓝筹股。一些险企会直接亲自上阵,用自有资金增持 上市公司股票。

  证券分析师李先生认为:“有稳定分红的价值股和 大盘蓝筹股一直是保险公司最为青睐的投资标的,特 别是大型险企更是钟情于蓝筹股。”

  另外,险资的大体量资金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测算,2016年可配置的保险资金规模预计在4.5万亿元左右,按照当前10%-15% 的配置水平,理 论上有4500亿-6000 亿元的增量资金进入股市。 其实,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险资的持续入市,让 他们看到了“大部队”的到来,而如何能顺利搭上险资主力的“便车”也不断考验着大家的智慧。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资金会寻求更加安全一些的股票,而蓝筹股就具有这样的安全特征。2016年,我将会持续关注蓝筹股,并根据险资的步伐进行布局。”入市才几年的李女士这样说道。这几年,李女士把跟随险资布局蓝筹股作为自己投资的一大思路,并获得不错的收益。

  另外,李女士的闺蜜也有类似的看法:“保险公司 的资金量大,而且政府也支持险资入市,我们应该跟 着‘大部队’,这样才能更容易获利。” 总体来看,根据险资的投资风格,未来以下板块可能易受青睐,值得投资者关注。一是房地产、商业 百货和银行等传统行业板块,二是国企改革特色和产业经济转型概念的板块,三是大股东持股比例普遍不 高、股权相对分散的个股所形成的板块。

  当然,对于未来的入市操作,中国平安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未来,中国平安将借助市场波动,找到估值合理的标的,重点关注业绩优良、估值较低的蓝筹以及代 表转型升级方向的优质成长标的。”平安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表示,“主要还是以高分红蓝筹股为主。 险资以长期性投资为主,不太可能持有过多市场较小 的公司。” 当然,在“搭便车”的同时,个人投资者也要时 刻关注潜在的投资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

  据悉,2015年年末股价不断上涨的“险资举牌概 念股”在2016 年均出现了股价下滑,而部分“举牌”的险资不得不面临浮亏的窘境。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中旬,“安邦系”举牌的5家A股上市公司已累计出 现浮亏6.3亿元,浮亏率约5%。当然,除了“安邦系”之外,同期的生命人寿和阳光保险等险资也未能幸免,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亏。

  所以,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短期的“搭便车”策略将更考验一个人的判断,未落袋为安的浮盈也可 能会在短时间内“一切归零”。

  当然,长期来看,由于险资对于股票的投资倾向 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险资所投资的股票都是经过 较为严格的研究和筛选,一般都是不错的潜在投资标 的,个人投资者在配置长线投资标的时候,可适当予 以关注。

  大有可为的另类投资 除了在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中寻找投资机会,其在另类投资领域的“举牌”也是个人投资者可关注 的重点。 说起另类投资,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银行存 款等方面,险资在其他方面的投资都可以被称为另类 投资,主要包括地方产业基金、P P P 项目、产业并购 基金、股权投资、对冲基金、海外投资等。

  从数据上看,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另类投资 的规模已经从2013 年的7851.71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32030.41亿元,占比也从11.25%增至28.65%。 可以说,除了传统的投资领域让险资赚足了眼球 外,另类投资也让其大放异彩。当然,另类投资也是 值得个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其中的PPP项目和PE投资。

  对于资金需求量巨大的PPP 项目说,险资并不适合单独作为社会资本方,个人投资者也可以作为民间 资本参与到其中,这也获得了政府的不断鼓励。另外,在具体的投资方法上,个人投资者可以选择在观察到险资的投资标的PPP项目后,选择“跟随”策略,与险资一起分享PPP项目所带来的稳定回报。值得个人投资者注意的是,跟险资一起拥抱PPP项目有时也会出现风险,在项目的选择上还需要投资者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在PE投资上,从现状来看,目前险资在参与相对成熟的股权投资基金时,一般是多家保险机构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范围包括新三板市场相关企业股权、未挂牌企业股权投资、挂牌企业的协议转让、定向增资和做市交易等。

  个人投资者要参与PE投资,可以通过相关的私募基金或者相关进取型基金产品进行间接参与。其中,选择优秀的基金管理团队则可能成为“获胜”的关键。 ■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