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3月25日成立,草根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终于有了全国性的自律组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正在加速落实。

  从号称“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开始,人们普遍享受着互联网金融的风生水起,也眼见着其中的泥沙俱下。新华社记者调研发现,互联网金融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特色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在集聚。随着全方位监管逐步到位,互联网金融正迎来“合规元年”。

  仅一个余额宝,短短两年半时间,用户数已占到全国人口的近五分之一,资金余额已与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相当。而P2P网贷的交易规模连续以3倍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13年的1000亿元出头飙升至2015年的近1万亿元,注册投资者数量已达到1000万左右。

  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的繁荣火爆中,却蕴藏着种种异常,需要引起警惕。“太多形形色色的公司,给自己贴上了‘互联网金融’标签。说‘套利’都是轻的,有的就是‘披着羊皮的狼’。”网贷平台“积木盒子”CEO董骏说,市场乱象的结果就是给经济加杠杆、吹泡沫,让老百姓受损失。

  专家指出,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集中暴露在P2P网贷等领域。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正紧锣密鼓。继十部门去年年中联合发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互联网保险、网络支付的监管细则也相继出台,P2P网贷监管细则结束了征求意见,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监管规则正在研究制定中……

  一条条新规、“红线”直指要害:为防止网贷平台卷款“跑路”,要求资金由银行存管;为防范盗刷和挪用,个人网络支付账户根据风险不同设定了不同交易额度。

  随着监管细则相继出台,监管逐步全覆盖,行业发展环境处在重大变化之中,互联网金融正迎来“合规元年”。

   新闻·链接>>>

  金融“小白” 豪赌“大妈” 投资“大神”

  互联网理财你要做哪一款

  一边是“e租宝”骗局及众多网贷平台倒下,令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一边是投资金额节节攀升,网络理财依然火爆。“鲜花”与“暗雷”并存的网络理财中,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投资者?

  “小白”型

  想挣点利息却丢了本金

  【案例】 1994年出生的小雨是典型的投资“小白”:不懂金融、从未理过财。在朋友介绍下,刚参加工作5个月的她拿2000元投了一家P2P。可不到1个月,这个网贷平台就打不开了。

  不过,“人生第一坑”并没有吓着小雨。2015年3月,她办了两张额度1.5万元的信用卡,并以透支额度的方式又投了一家名为“沃资本”的P2P。

  “刚开始能实现16%的回报,我看收益挺可观,就追加到3万元。”小雨告诉记者,半年后平台出现限制提现、法人失联。她一下子懵了,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直到现在,信用卡欠款还没还完。

  【提示】 “小白”型网络理财投资者,特点是对互联网金融了解几乎为零。起步一般买“宝宝”类基金,月赚百八十元,稳当;再进阶则买网贷、股权众筹等名目繁多的高收益产品。“小白”群体中,不光有“草根”“踩雷”,一些缺乏经验的大额投资者也稀里糊涂赔了钱。

  “目前大部分网络投资者缺乏真正的理性分析,容易跟风,甚至盲目相信广告。”第三方平台“网贷天眼”副总裁潘瑾健说,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比银行理财好,门槛比股票债券低,满足了“人人理财”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缺乏有效监管和行业规范导致“伪金融”丛生的背景下,大家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还没有跟上。

  “豪赌”型

  一味追高 明知危险还要投

  【案例】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女士,退休赋闲后开始研究各种网络理财。2015年7月,李女士迷上了虚拟货币,动辄数十倍收益让她深感赚钱之易、来钱之快。不久,她明知有风险,仍进入了监管部门已经公开警示多次的MMM金融互助平台。

  “现在年收益30%、40%的项目我都没兴趣。”李女士侃侃而谈,“得像MMM这种投资1万元一年能变23万元,发展下线还有额外收益……”当记者追问具体收益时,她却说,投得太晚了,钱还没出来。

  【提示】 如果说“小白”是不知风险糊涂理财,那么还有一些人则是无视风险一味追高,甚至明知有危险还要进去。一些退休老人,或是从股市“急流勇退”的“大妈”,尝到甜头就笃信不已。

  投资互联网金融多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这属于典型的侥幸心态,总认为能就地生财,“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砸不到自己手里。所投平台出问题后,有人为给自己解套,甚至不惜“为虎作伥”再拉一拨新人“上船”。还有人在失败后,以更激进的投资试图快速弥补损失。

  专家表示,所谓投资,是以长期收益和理性分析为基础的。不看项目,不看资质,对没有任何经营实体和资质者也敢投,近乎赌博。

  “成熟”型

  有多年经验更靠理性分析

  【案例】 为数不多的,是羿飞这样的“大神级”资深投资者。从2009年拿十几万元购买互联网理财到现在近千万元的投资额度,羿飞在实战中积累了投资经验,也见证了这一波投资浪潮中的各种悲欢故事。

  “‘e租宝’出事,老投资人很少中招,原因就是会理性分析。”羿飞给记者算了笔账,平台给投资人收益10%到12%,广告成本约5%到6%,加上房租和人员成本3%,以及5%到15%的返佣,实际融资成本高达23%到36%,这岂是融资租赁行业能够承受得了的?

  羿飞坦言,即使是摸爬滚打7年的他,也曾在上海的“热贷网”踩了雷。“网络理财的投资风险确实很难判断,因为你永远不可能获得足够多信息。但说到底,最终能得到的收益一定与自身能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羿飞说。

  【提示】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缺乏成熟的个人投资者,是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通病”。互联网理财和传统理财投资并无二致,只不过从线下到线上后,更低的门槛、更多的诱惑、更快的速度,放大了投资者的不足。

  “监管部门在严厉打击互联网非法集资的同时,也要拓宽百姓的投资渠道,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和教育。”曾刚说,建立良好的投资心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才能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并实现财富的良好增值。

  新闻·评论>>>

  监管规则陆续落地

  不意味着可高枕无忧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终于成立了全国性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段时间以来,打着“网络金融”旗号行骗的违法违规案件频频曝光,不断刺痛大众的神经:为飞奔的互联网金融系好“安全带”,已是摆在人们面前绕不过去的紧迫课题。

  为互联网金融系好“安全带”,提升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是关键。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规则正陆续落地,但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高枕无忧。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监管主体的专业性、主动性还没有跟上,面对金融创新与模仿行为甚至是非法行为的鱼龙混杂,监管能力、监管经验和监管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监管的有效性面临考验。

  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系好“安全带”,还需要从业者摆脱急功近利、甚至刻意谋求监管套利的思维。不是把金融简单地搬到互联网上,就是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必须清楚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有别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消费者搞创新,才能真正在行业的稳健运行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风险管控事关人们的“钱袋子”和许多家庭的稳定幸福,每个投资者必须切实提高认识。一些不法分子随便穿个“马甲”就能融资数十亿元,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够、投资观念不正确有很大关系。不少投资者往往只看重互联网金融的高收益性,更有甚者,明知一些非法行为不可持续,但仍抱着“赚够了就走”的心理。投资者必须树立理性的投资观念,才能为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系好“安全带”。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