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5日 11:36 中国银行业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中国银行业》记者  王慧梅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推动下,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这片贫瘠的土地,促使甘肃高速公路建设、高铁客专线路等“一带一路”亚欧通道基础设施提速,在此基础上,保障了优势产业、优秀企业“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同时为甘肃旅游景点的盘活提供了“甘露”,使甘肃在迎接发展新机遇中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是特别难忘的一年。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银行信贷全面收紧,公司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作为甘肃省“8673”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兰新客专正处于建设过程中,工程不能停,可开工需要资金,公司领导为筹集资金四处奔波,幸亏国开行甘肃分行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才最终确保了工程按照实施计划稳步推进”,

  兰新铁路施工单位——甘青公司副总经理周军颇为感慨地对记者说。

  何谓甘肃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根据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甘肃省制定了“8673”交通突破行动,即6年完成投资8000亿元,建成公路、铁路共7万公里以上,实现铁路连通、公路畅通、航路广通。

  这一交通实施行动对于甘肃的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拉动甘肃钢铁、水泥、化工、旅游等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更是甘肃重点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输送带”。

  甘肃银行业在甘肃银监局的指导下,对甘肃规划的重点项目的实施提供授信、银团、创新金融等高效金融服务。甘肃银监局局长冷云竹表示,甘肃银行业支持了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跨越发展,支持优势产能“走出去”,这反过来也促进了甘肃省银行业迅速成长。

  信贷助力铁路联通亚欧大陆桥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胜利开通运营,标志着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正式跨入“高铁时代”。周军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底,兰新铁路甘青段全线累计完成投资782.5亿元。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信贷,为我们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据了解,兰新客专(甘青段)投资899亿元人民币,其中资本金和债务性资金各占比50%,截至目前,兰新客专使用债务性资金313.5亿元,其中铁路总公司统筹97.5亿元,甘肃省内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216亿元。

  “兰新客专是‘一带一路’甘肃段的重大项目,投入的资金非常巨大,需要多家机构共同承担融资任务”,一位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

  在项目贷款份额中,国开行贷款额度最大,为114亿元,占比52.78%;建设银行提供贷款39.5亿元,占比18.29%,工商银行提供贷款39亿元,占比18.06%、中国银行提供贷款18.5亿元,占比8.57%,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5亿元,占比2.3%。

  在国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还有一条重要的客运专线——宝兰客专。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该线总投资646.92亿元,甘肃段投资603亿元。截至目前,宝兰客专使用债务性资金85亿元,均由甘肃省内金融机构提供。

  与甘青公司面临同样融资难的还有兰渝铁路公司。2011年8月中旬,兰渝铁路公司原计划到位一笔大额资金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因建设资金计划临时发生变更,导致兰渝铁路公司资金支付压力骤增。

  兰渝公司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当时正值农民工子女开学缴纳学杂费的时点,若不能及时足额筹措资金支付农民工工资,将产生农民工子女学费难以交付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兰渝铁路项目的施工进度,还将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

  为了避免这样的负面影响,兰渝铁路公司负责人向多家银行发出“求救”信号,同样是因信贷规模偏紧的限制,一些银行爱莫能助。在紧要关头,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克服自身信贷规模偏紧的困难,积极向总部申请调增信贷规模,同时协调内部资源,暂停其他信贷投放,腾出信贷额度,最终于8月26日为兰渝铁路公司成功发放了5亿元项目贷款,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帮助公司消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确保了“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客运专线的建设期与资金回报期都比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回笼资金,这给银行信贷产品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利率方面给予优惠,还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宝兰客专和兰新客专的贷款周期均为30年,在贷款率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浮,通过让利的方式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李成表示。

  在为甘肃铁路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为主体的金融服务的同时,甘肃银行业还在甘肃银监局的指引下以组合金融产品为辅助,努力带动银行业、保险业、社保等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巧妙地以“四两拨千斤”撬动大规模投资资金,为搭建“一带一路”黄金段重要通道,为国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元化融资支持公路畅通

  当采访团乘车飞奔在甘肃的高速公路上时,完善的高速公路设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甘肃今时今日在高速公路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金融支持。

  在甘肃高速公路网建设中,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可谓主力军,其牢固发展离不开银行支持。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副总经理杨重存介绍说:“截至目前,甘肃省公航旅集团获得银行实际授信额度达1800亿元。”

  据了解,甘肃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以“一横六纵”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为重点纵横交织,加密东南部网络,形成网格状的快捷交通网络,推进以平庆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的“东翼”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承接全国经济的梯度转移。南北延伸,畅通西部路网,以连霍高速为主干,南北向通道为支脉,形成树枝状的快捷交通运输网络,推进以酒泉嘉峪关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张掖、金昌、武威经济区的“西翼”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促进河西走廊及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通过东西路网双向推进,使横向通道全面贯通,纵向通道能力提升,甘肃全省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跨越第二亚欧大陆桥增资添彩。

  杨重存告诉记者:“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融资16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其财务顾问,为公司提供各类融资支持523亿元,占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除国开行以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的授信均为甘肃高速公路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甘肃通向周边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等省区的高速公路网全部衔接贯通,成为丝路经济带黄金段高速公路网建设取得的一个标志性胜利。甘肃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累计完成公路融资总额170亿元。

  为了完成170亿元的融资目标,国开行甘肃分行在甘肃银监局的指导下,牵头进出口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组建100亿元银团,国开行甘肃分行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并就该项目引进社保基金25亿元,开创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甘肃公路建设的先河。

  除了信贷支持外,中国银行甘肃分行副行长王才先介绍称,“中行还通过股权基金、租赁、PPP模式多种融资渠道支持交通建设,增加交通以及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据了解,中国银行通过投行业务为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累计提供60亿元资金;作为牵头主承销商为该集团注册私募中票50亿元,并于2014年10月发行了首期15亿元的私募基金。

  创新服务手段严把风险控制关

  巨额资金支持交通建设,如何做到专款专用,严把风险控制关?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晏贵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在基本运作基础上审查审批贷款,实施贷款投放与贷后管理,建设期的提款、专款专用,分期还款,做到按照经济回报周期,进行融资安排与分期还款。

  为配合企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资金风险,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为甘青公司专项研发了《铁路项目资金监管服务系统》,并架设专用线路保障系统的顺利投产和稳定运行,该系统与甘青铁路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对接,对所有资金使用环节进行系统监控,根据铁路建设资金进行预算审批使用,超范围与超额度则拒绝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有计划地使用。

  晏贵宾表示,工行还为宝兰客专铁路项目量身定制了以建设资金监管为核心并涵盖账户管理、收付款、代发工资、协定存款、电子银行服务等内容的现金管理服务方案;为满足项目建设其他金融服务需求,还采取了上门服务、优化网点布局等措施,有效满足了各指挥部、农民工及偏远工区的金融服务需求。

  铁路项目具有工期长、贷款周期长的特征,一般的交通项目贷款回款期长达28年之久,那如何保证28年后,银行贷款不出现坏账呢?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投放的资金是否能够回收,更关系着银行生存命脉。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李成表示,为了项目建成以后银行可以有效回款,国开行制定了严格的办法和制度,加大风险管理,以收费作为还款来源,争取做到提前还款。

  借助交通与金融优势 助力企业产能“走出去”

  2015年3月27日,甘肃白银集团与哈萨克斯坦矿业集团在中哈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建设30万吨铜冶炼厂项目的初步协议,项目总投资达到20亿美元。

  “与哈合作项目,铜矿冶炼之后的电解泥将通过亚欧大陆桥通道运回国内进行二次提炼,这将大大提高投资的回报率”,白银集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显然,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将为白银集团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产能“走出去”还需要资金。

  为推动该项目顺利实施,国开行甘肃分行通过债券承销、外汇保函、信用证等中间业务有效支持甘肃白银集团与哈矿集团合作铜矿冶炼厂项目,协助企业与甘肃省国投对接丝路基金,探索合作模式。

  另一个值得津津乐道的项目是2014年白银有色集团收购南非第一黄金案。当年,工商银行甘肃分行联系南非联合银行,参与白银有色集团与南非第一黄金业务会谈,先后为白银有色集团开出4笔,合计金额为1.1亿美元的融资性对外保函,支持白银有色集团通过收购南非第一黄金,成为全球第八大黄金生产企业,切切实实地支持了企业“走出去”。

  冷云竹对记者表示:“甘肃银行业通过并购贷款、债券承销、外汇保函、信用证等中间业务有效支持客户,在国内成本高,融资难的环境下,通过内保外贷方式引进国外低成本资金,可谓另辟蹊径。”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2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