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5日 11:30 中国银行业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中国银行业》记者  王旭明

  一方面,助力“西安港”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化内陆“劣势”为开放“优势”;另一方面,立足资源特点,支持能源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产业基础优势,开展对外产能投资与合作。

  2000多年前,汉代使者张骞从长安出发,“跨世界之屋梁,通中西之文化”,凿空之行开辟了横贯亚欧、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千年梦回,驼铃再响,“一带一路”战略再次将陕西推上了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在古丝绸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成为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基本定位和重要目标。

  围绕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规划,陕西银监局充分依托陕西省区位优越、资源富集和产业基础好等优势,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省内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针对陕西外贸依存度较低、企业对外开放程度低特点,引导辖内银行利用其在资金与产品、信息与咨询、机构与网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业务创新与融资融智服务,支持陕西打造互联互通丝路大通道和对外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助力传统内陆省份培育开放型经济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辖内银行业机构支持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8个,相关贷款余额17.46亿元人民币;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项目数334个,相关贷款余额88.5亿元;支持中国企业承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数68个,相关贷款余额85.41亿元。

  助力互联互通开启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新模式 

  作为一家擅长于国际业务的老字号银行,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正在见证陕西省从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逐步迈向国际多式联运枢纽港口的开放轨迹。

  2014年12月18日,1.8万箱纯牛奶从澳大利亚墨尔本港起航,到达上海港中转不做清关,转关处理,直接放行运至“西安港”,西安国际港务区迎来了“西安港”国际、国内港口代码获批后首单陆海直达的国际货物。这批远渡重洋的“客人”成为了中国银行西安国际港务区支行的“座上宾”。作为“西安港”综合保税区内唯一一家银行机构,西安国际港务区支行在通关大楼联检大厅与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集中办公,澳大利亚鲜牛奶不出站即可享受到“一站式”通关验放服务。

  “今年以来,从西安国际港务区支行收付汇情况看,虽然绝对数字不是很大,但是与前两年相比,进出口量在稳步增长”,西安国际港务区支行行长杨阳预计,随着“西安港”进口粮食和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建设完成,这一数字还将会大幅增长。“今后‘西安港’将以国际‘始发港’和‘目的港’身份,正式串联起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以及世界各大港口,成为国际多式联运的枢纽”,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平伟向记者介绍。

  作为第一家入驻港务区的金融机构,西安国际港务区支行在港务区成立次年就进驻入园。“当时港务区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交通、生活、办公配套方面比较薄弱,入驻企业较少,初设时每天业务量只有五六笔,主要以咨询服务为主”,杨阳回忆。如今,西安国际港务区支行不仅为园区及150多家园区企业提供线下账户、结算等基础服务,还为园区建设及区内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年来累计投放贷款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2011年创下园区单笔投放最大金额的华南城项目,现已成为港务区最大招商企业,以及西安乃至西北地区知名的商贸物流中心。

  “中国银行愿意用自己的资金优势,跨境业务优势,互联网和信息化优势,积极助力西安国际陆港的建设”,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李瑞强介绍,中国银行为港务区提供线下与线上,融资与融智相结合的全方位服务。

  2014年3月,在获知西安获批成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将依托港务区综合保税区开展试点的消息后,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立即与港务区接洽,了解相关建设需求,及时为港务区在跨境电子商务推广、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提供了1亿元人民币贷款,支持港务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洋货码头”顺利上线,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洋货码头”运行首日,就有5300件商品销往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陕西特色商品剪纸、皮影、兵马俑陶俑工艺品等自此有了“网上丝路”新通道。

  为了满足“洋货码头”在跨境电商平台对接方面的需求,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积极开展相关系统对接工作。实施推进时却发现,西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重庆、上海、郑州保税区/自贸区跨境自营电商平台业务模式不同,不能直接套用以往技术,系统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同时,还要为新支付产品预留海关接口,方便海关匹配订单信息、支付信息和物流信息。为此,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省行主管行长牵头,公司金融部、渠道管理部、贸易金融部、信科部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并请来总行网金部专家,实地调研电商平台跨境支付、海关对接、B2C跨行清算等方面需求,拨付专项资金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完成新产品测试。

  支付系统上线后,不仅能连上“洋货码头”平台上的物流公司、供应商和消费者,还可发送支付数据给海关进行监管比对,大大简便了商品进出港手续。此外,银行获取客户信息更为便利和完整,“既可以实现客户前段营销,又使贷后管理更加精细化,实现了多方共赢互惠”,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公司业务部经理米文龙向记者介绍。

  立足能源优势促进国际产能投资与合作

  如果说助力“西安港”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是化传统内陆“劣势”为开发开放“优势”,那么,立足当地、发挥陕西传统能源优势,支持省内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产业基础优势,开展对外产能投资与合作,更成为陕西银行业责无旁贷的金融使命。

  依托陕西银监局“金桥工程”汇总整理的全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名单,陕西省银行业在对省内主要外向型企业“走出去”业务摸底后发现,陕西省企业“走出去”主要以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为主,重点分布在基建、电力、能源、勘探等传统优势行业。而作为传统能源大省,陕西省有着“乌金满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盐无止境”的美誉,拥有多家西部地区龙头能源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绝对主力。近年来,陕西省能源企业不断转方式、调结构,正逐步形成能源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为陕西省能源企业“走出去”,为要素流转和优势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契机。

  “银行积极支持能源企业‘走出去’,既符合陕西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也是服务客户,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陕西银监局局长潘光伟表示。

  “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国开行在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目前储备了约250亿美元的中长期项目,预计经过3-5年培育期,这些项目就能陆续落地。”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黄俊向记者介绍。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炼油项目就曾是国开行项目库中的一颗小小种子,从2010年最初接触、考察论证,到投资建厂、投产运行,5年时间过去,在国开行金融活水悉心浇灌下,现已成长为吉尔吉斯斯坦建国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习近平主席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时多次谈到“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好炼油项目”,吉尔吉斯斯坦现任总理上任的首要事情就是到中大炼油项目视察工作。

  项目经理应鑫至今记得,当时,项目很快进入到银行评审阶段。照例要请行业专家出具独立评审意见。岂料,评审专家一看项目规模就连连摇头,原来,80万吨/年的原油炼厂规模太小,达不到新建标准。为了让评审专家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实际情况,国开行把专家请到了当地实地勘察,又多次组织专家与陕煤集团技术团队座谈。在综合考虑当地市场需求以及经济性配比之后,“专家最后对项目是非常肯定的”,应鑫回忆说,国开行还协调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办公室,中大炼油项目正式上升为总统项目,申报进度大大加快,节约了企业前期成本投入。

  中大炼油项目以炼油收入资金流为还款来源,由国开行提供项目贷款3亿美元,约占项目投资总额2/3。“与商业银行相比,国开行提供的资金主要为10-12年项目贷款,资金成本分摊期限长,企业有缓冲机会”,陕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达40个月,国开行还向企业提供了3年的贷款宽限期,大大减少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还款压力。

  据测算,中大炼油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向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缴纳各种税费约1亿美元,不仅将成为当地最大的纳税大户,还将改变吉尔吉斯斯坦成品油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降低当地汽柴油市场价格并解决当地就业,成为中吉两国友好合作的象征。

  在黄俊看来,支持陕西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发性金融当仁不让是主力。据了解,以支持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为中心,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在支持陕西产业振兴和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积极搭建陕西省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与多家省内单位签署了《“走出去”业务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国开行陕西省分行累计向陕西境内企业发放外汇贷款45亿美元,涉及65个项目,遍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当年投放、今年新增外汇贷款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由于传统大型企业、政府类客户融资需求下降,银行普遍感到今年新增市场需求有些不足。“银行肯定要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向企业提供更多服务”,国开行项目经理应鑫表示。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会增加,海外并购也成为能源企业快速获取战略储备、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

  2013年,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分别与新加坡分行、加拿大分行联动,为陕西省首家世界500强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提供并购融资1.05亿美元,成功帮助延长集团实现海外资源收购,开创了陕西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先河。“与境内人民币贷款方案相比,至少能为企业节约5000万元人民币财务成本”,公司业务部经理米文龙表示。

  为了进一步节约企业费用,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没有选择传统的内保外贷形式,而是采用独有的全球授信额度切分方式,将陕西省分行持有的延长集团授信额度切分给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由其直接放款。不仅节省了开立保函时间,还为企业节约了100多万美元的保函开立费用。

  此外,为了向延长集团提供海外低成本的项目融资,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动澳大利亚珀斯分行,通过海外直贷与售后回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延长集团中外合资子公司关天融资租赁公司的外债额度通道,海外筹资1.8亿美元投入延长集团境内项目。

  回忆起这笔贷款,关天融资董事长惠波至今记忆犹新,他向记者估算,仅这一笔美元贷款,3年贷款期内就能节省财务成本逾1000万美元。中国银行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也给惠波留下了好印象,“关天融资非常看重与中国银行的合作”,惠波表示,“中国银行有很多优质的客户,他们有很多融资需求,双方今后可以在很多大型项目上,如飞机租赁等,一起合作。”

  据了解,目前,中国银行与西电集团、延长集团、迈科集团等25家省内重点“走出去”企业合作协议已经落地,未来5年,还将对陕西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多元化功能区域建设、国际合作等领域提供总额不低于3000亿元人民币的全面金融支持。

  搭建信息平台助力企业开阔眼界打通市场

  “相较于资金支持,‘走出去’企业往往更缺次序进入的引导机制”,国开行陕西省分行行长黄俊坦言。对此,银行服务不断往前“延伸”,通过项目咨询、编制手册、信息发布、举办交流会等帮助企业开阔眼界,寻找项目,打通市场。

  一本《陕西省企业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手册》,详细记录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2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税收结构、投资鼓励政策、基础设施等信息,成为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资讯查询的实用宝典。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李瑞强表示,“中国银行已经建立起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机制,每个月都有重要信息向境内外发布,把有需要的企业带出去,把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引进来”。今年年初,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一次性将省内共46家企业、81个“走出去”项目推荐给24家海外分行,项目涉及4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约合人民币900亿元,在系统内引起较强烈反响。其中,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与卢森堡分行联动支持的陕鼓捷克并购项目顺利落地,成为2015年陕西省第一笔获得成功的海外并购项目。

  “为了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陕西省分行在中国银行总行的指导下,成立了若干境外工作组,或带领或陪同陕西企业走出国门,赴境外考察项目、洽谈合作,为陕西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流程伙伴式的服务”,李瑞强表示。今年以来,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已陆续开展了新加坡、俄罗斯、蒙古国、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吉尔吉斯斯坦、津巴布韦、尼印巴(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9个境外工作组的境外工作,协助陕煤集团、陕鼓动力、水电三局、星王集团等一批重点“走出去”企业考察调研境外项目,获取业务机遇。

  此外,银行还为企业、政府部门搭建了各种形式的国际业务交流洽谈会。不少企业更是通过此类平台首次“走”出国门。

  “以往除了资金支持,我们也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前期项目咨询和投资建议,现在等于是由被动接受咨询变成主动牵线搭桥”,国开行项目经理应鑫表示。2014年11月底,国开行陕西省分行联合法国大众储蓄银行在法国巴黎举办“中法中小企业金融研讨会”,将陕西60多家知名企业直接带到巴黎,与200多家法国企业现场开展项目对接,民营企业天人果汁、军工企业烽火佰鸿等当场收获了海外订单。

  这些成就让黄俊感到颇为自豪:“相较于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更值得骄傲的是,银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金融人信息和国际视野平台的作用,真正成为‘一带一路’企业投资合作的金融纽带与桥梁。”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2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