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5日 10:41 中国银行业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中国银行业》记者  安嘉理

  福建是海洋大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福建,正加快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而银行金融机构正是其中的“先行者”,助力企业迈入更加广阔的“蔚蓝深海”。

  近日,福建省发布了《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一带一路”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正在福建如火如荼地推进。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将发挥其地缘、产业和对外开放等优势,并充分利用其在海洋领域的丰富资源,展开新的发展篇章。

  “一带一路”的实施为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海洋方面的合作创造了巨大机遇。2015年上半年,福建的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了3560亿元,比同期增长11%。据福建省海洋渔业厅预测,2015年福建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了7300亿元,占到福建省GDP的28%。

  海洋经济不仅是福建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极,并且是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产业、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合作的重要领域。“‘一带一路’提出后,海洋经济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规划,并进入落实阶段,而银行业正是其中的‘先行者。’”福建银监局副巡视员陈怡表示,福建银行业正在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契机,深度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

  为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助推“一带一路”的实施。2014年以来,福建银监局配合福建省政府制定、出台落实“一带一路”的政策文件,并根据“一带一路”的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先试先行力度,全面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跨境结算便捷化等金融创新,对内积极拓宽产业转型升级、“通陆达海”项目建设的资金渠道;对外支持远洋渔业、船舶和建材等产业“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的新兴市场,加强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和融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福建银行业共支持“一带一路”项目1727个,表内外投融资余额2025亿元。

  个性化贷款方案支持远洋渔业

  在送行人员的祝福声中,一艘艘远洋渔船整装待发,船员们站在船首向福州方向久久挥手,准备开启新一轮的扬帆远航……支持远洋渔业的发展是福建省贯彻“一带一路”的重点。作为远洋渔业的始发地,福建省远洋渔业的船队和远洋基地的规模在全国排名居前列。然而,发展远洋渔业并非易事。

  “公司刚刚开始从事远洋渔业的时候,仅有两艘船,而且是设备和技术非常落后的船,最远也只能到达东南亚海域。现在公司拥有先进的大洋船和拖网渔船,渔船能够开到南非和拉美地区,并且正在修建自己海外的渔业基地。”谈起公司的发展,福州宏龙海洋水产有限公司总裁卓龙雄备感自豪,但与此同时卓龙雄也表示,资金的紧缺成为公司快速发展遇到的“瓶颈”。

  “普通的商业贷款利息高,而且期限短,对于初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远洋渔业而言,融资一直是个难题。”卓龙雄说。

  围绕如何加大力度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发展,福建银监局多次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会同福建省政府、海洋渔业厅、渔业企业等进行了探讨。“支持远洋渔业发展,银行业应将资金更多地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在贷款授信、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支持。”陈怡表示。

  “针对远洋渔企进行远洋捕捞、船舶建造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需求,我们为企业设计个性化贷款方案”,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处处长吴良云介绍,在贷款期限方面,一方面针对渔业企业造船、基础设施建设期限长、回报期长的特点,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贷款。另一方面,针对远洋企业油补、销售等短期需要提供流动资金支持。

  据了解,国家开发银行先后为福州宏龙海洋水产公司提供贷款折合14亿元,为批渔船升级改造、购置新型船只、扩大船队规模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除国开行以外,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同福州宏龙海洋水产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对其印尼金马安渔业基地项目进行支持,针对项目涉及运用中国技术和设备对基地上的修船厂、制冰厂、水产加工设施等进行改造的特点,进出口银行通过高新技术利率,为该项目批贷3.1亿元。

  “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公司逐渐壮大以后,其他的银行和资金也会跟进来”,吴良云说。在政策性银行的示范效应引导下,其他商业银行陆续为公司提供19.40亿元综合授信,此外,中国农业发展基金4亿元、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0.98亿元的支持资金也先后投入。

  在远洋渔业方面,多家银行给重点信贷倾斜,此前累计信贷就已经超过30亿元。除此以外,各银行也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支持远洋渔业,并在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比如福建海峡银行与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促进会合作,成立远洋渔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50亿元。而民生银行在福建发行全国首张海洋卡,该卡面向海洋渔业行业的小微企业主、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其员工等发放,具有存款、贷款、投资、消费、理财等金融服务功能,最高授信额度为50万元。

  跨境金融创新服务渔业贸易

  “东海带鱼、秋刀鱼、南美对虾……”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大厅,四面环绕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报着正在挂单交易的海产品。同样的信息在海交所电子交易平台同步显示,等待买家的点击。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地处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是我国首家以“海产品”为主题的线上交易所,也是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点项目。福建同东盟国家渔业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量达44.21万吨,贸易额达17.91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东盟水产品总量的60%。海交所的设立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中国同东盟各国海洋渔业合作与互联互通。

  今年6月,海交所完成第一笔跨境交易。实现我国海产品跨境交易的“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的功能。首笔跨境业务交易双方为福建安信公司与香港建通国际公司,交易金额267422元人民币,交易现货为产自越南的25吨巴沙鱼柳。此次交易采用的是“跨境+跨行”及资金第三方存管的综合模式:福建安信与海交所在平安银行结算专户进行三方签约,香港建通国际通过开立中行NRA账户与海交所在中国银行结算专户进行三方签约。

  “首笔跨境交易的意义主要在于探索突破”,中国东盟海交所副总裁薛永福表示。事实上,由于无先例可循,海交所自揭牌以来,迈出的每一步都在摸索中前进。“海交所的建立是对一种新模式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我们历尽千辛万苦,从原来没有标准、没有交易模式,到得到各方的支持,特别是银行系统的支持,这是一个难忘的历程。”薛永福称。

  在海交所成立之初,福建银监局专门组织召开了银行业支持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座谈会,并鼓励银行先试先行,通过交易所平台,探索本外币跨境结算新模式,提供各类金融产品。

  “平安银行自贸区分行针对交易所的特点进行了东盟海交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规则方案,在资本项目开放和离岸账户设立的基础上,为资金结算操作提供了便捷性方案。”平安银行顾海玲介绍,银行不仅先行先试,还获得人民银行[微博]福州中心支行、福建外管局的认可。今年2月,人民银行福州支行印发海交所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管理规定和服务方案,打通了跨境本外币结汇渠道。

  今年9月中旬,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对该中心进行认定,成为中国远洋渔业产品交易中心,并在运营的第一天就达到8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薛永福介绍,目前该交易所已发展境内外125家会员企业,实现交易总额1606亿元。

  “随着会员企业的增加和交易量的上升,完善金融产品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薛永福表示,企业愿意成为海交所的会员,除了看重交易的平台以外,更为看重是其能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并能满足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平安银行与海交所共同发起了海丝祥隆联名卡,该卡针对海交所的会员量身定制,提供了集融资、结算、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金融服务。针对会员中的供应商,平安银行提供了“超商发票贷”。这两种产品都可通过和交易所对接,实现线上融资,从而为交易所的会员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据了解,目前除平安银行外,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都与交易所及其上下游客户在银商通业务、银行融资服务、国际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领域展开了合作,并助力交易所加快步伐“走出去”,在东盟十国各设一个分中心。

  组合信贷产品推动船企转型升级

  2015年9月,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为福建省马尾造船公司提供了3.8亿元的船舶出口卖方信贷,支持其为新加坡船东建造一艘105米饱和潜水支持船。据悉,饱和潜水支持船是海工支持船舶中的高端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基础。

  “船舶出口卖方信贷产品是专门针对船舶企业出口的特征和需求制定的”,进出口银行福建分行赖文介绍,该类产品一方面能满足船舶企业造船中贷款期限长、贷款规模大的特点,另一方面锁定了国际船东在我国船厂的高端船型订单。此前,进出口银行还为马尾造船公司的多个项目提供了包括出口卖方信贷、船舶出口预付款保函等在内的多种专业金融服务。

  在通过船舶出口卖方信贷支持福建船企向马来西亚、迪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船舶的同时,进出口银行还通过向境外船东在福建船厂订造高附加值船舶提供买方信贷支持。比如,2015年2月,进出口银行通过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业务,为福建船企的罗马尼亚船舶客户提供了4200万美元信贷支持。据了解,近三年来,进出口银行福建分行累计发放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在内的船舶类贷款230亿元。

  除进出口银行外,国开行也正在着手研究海工装备专项合作、船舶基金合作等模式,缓解船舶企业融资的困难。同时,一些银行也表示,会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研究“基金+贷款”、“租赁+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丰富金融产品,以金融促进船舶工业提升竞争力,推动福建造船业转型升级。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2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