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18:21 《中国外汇》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金锐 编辑/刘丽娟

  “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落实推进,给我国工程承包行业带来了大有作为的新天地。面对一片蓝海,企业应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有效管控风险,去赢得更快的发展。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风险困难增多的严峻挑战。

  国际工程承包新契机

  自2013年以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签合同额1917.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24.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3.8%。其中,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3%;我国20个最大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有12个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成果得益于多方的综合因素。

  首先,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升温”。根据《全球建筑 2020》报告,今后几年,全球建筑市场规模将以年均 4.9%的增速,增至2020年的12.7 万亿美元,占到全球总产出的14.6%。“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将成为中国建筑业增长的主要市场之一。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的倚重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引资大国和第三对外投资大国,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沿线国家普遍希望搭乘我国发展的“顺风车”,合作意愿日益增强。随着区域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签署自贸协定,有力地促进了相互市场的开放,提高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特别是借助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我国在加强睦邻互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与沿线国家深化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再次,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对外承包工程内生动力增强。受国内土地和资源瓶颈、劳动力工资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国际化开始从内向国际化进入外向国际化的扩张阶段,迫切需要通过“走出去”获取技术、品牌、营销渠道,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央企业、大型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步积累起相当数量的资金、技术、经验和人才,处理和调配各种资源的能力增强,参与全球竞争的内生动力提高,已进入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阶段。这对对外承包工程的拉动效应也非常明显。

  风险挑战不容小觑

  尽管我国企业国际承包工程业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国际工程项目普遍具有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的特征,而且会受到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项目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出现烂尾项目。例如2010年中铁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损失41亿美元,2012年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中国公司承建波兰高速公路被波兰业主索赔2.71亿美元,以及2014年墨西哥取消中国高铁合同。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对的沿线国家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方面的风险。首先,部分沿线国家政治与安全局势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高,一些重大冲突在大国博弈和多重政治经济利益掺杂的情况下,尚未出现缓和迹象;其次,部分沿线国家政局不够稳定,政策易变多变,对相关经济活动构成潜在的威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中东欧都是大国争相投射影响力的焦点区域:俄罗斯在力推“欧亚联盟”,欧盟积极推动“东部伙伴计划”,美国则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和“印太走廊”等设想。尽管我国反复强调不谋求地区事务上的主导权和划分势力范围,但外部会做何反应,其反应又是否会影响甚至阻碍相关项目的实施均具有不确定性,也提高了沿线国家的风险水平。

  二是经济方面的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部分国家(地区)在《世界营商环境报告》、《全球竞争力报告》等评估报告中排名靠后,经济抵御外部风险冲击能力较弱,难以形成稳定的投资与商业环境。其中,东南亚、南亚、中亚部分国家,经济增长结构性放缓的难题依然突出;而一些中东欧国家则过度依赖外部资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是运营环境方面的风险。部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行政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有待完善;还有部分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执行情况较差,司法独立性还难以完全保证,法律风险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众多沿线国家处于东西方多个文明交汇的地区,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矛盾与冲突、不同民族与种族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出易突发、多样性、复杂化、长期化的特点。其中的部分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转型压力较大,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内矛盾易转化为排外情绪。

  四是经贸合作方面的风险。沿线国家以产能合作、经济走廊建设、自由贸易协定(FTA)和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以及新的多边金融机构的初步建立为标志的经贸与金融合作已经起步。但是,鉴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诸多不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项实质性合作仍将任重道远,如何在“一带一路”总体框架内商讨互利共赢、落实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现实问题。同时,各国不同的利益诉求将在区域经贸与金融合作中深刻体现,积极求同存异,协调各方面利益,平衡各方关系,仍是深化区域内双/多边合作的关键。

  风险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面对上述障碍和风险,我国政府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了风险防控的工作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主体,承包工程企业应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项目开展之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利用相关保险规避政治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并认真做好合同签署和管理工作。

  在项目开展之前进行尽职调查,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确立“大尽职调查”的理念,不仅要针对投资对象开展尽职调查,还要针对东道国投资行业法律环境、投资对象和投资交易本身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在对东道国的整个法律环境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清楚地知道依据东道国法律如何投资、如何建设工程、如何运营以及如何退出;对投资相关方进行的尽职调查,应包括投资相关方的股权结构、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公司运营的实质性合同、公司的合规情况、税务情况等;对投资项目本身进行的尽职调查,应以符合东道国有关项目施工的各项法律要求为标准。

  海外投资保险具有损失补偿、风险防控和便利融资等重要功能,是实践中较为常见的利用外部资源转移风险的措施。放弃投保,虽然在短期内节约了成本,但风险一旦发生往往损失惨重。为避免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发生上述政治风险,投保海外投资保险是比较可靠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承保海外投资保险的机构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其承保的风险包括汇兑限制、征收、战争及政治暴乱、附加政治险(经营中断、违约)。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一定要意识到,在海外市场要面临的法律风险比国内更多,因为海外项目更容易受到各种约束条件的严格限制。因此,企业内部应建立一整套境外项目风险管控体系。首先是树立境外项目风险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合理规划海外项目实施;其次是强化识别风险和分析风险的能力,将风险细分为不同种类,层层分解,进而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采取不同对策。

  在承包海外工程项目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业主间的权利义务均会在总承包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因此,承包商应认真研究合同条件,并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尽可能把有利于规避风险的条款纳入合同,还可通过修改或补充合同条款来解决潜在的风险。实践中,有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由于没有重视合同的签署,以致遭受惨重损失。以中国企业承建波兰高速公路的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的是FIDIC合同,中国企业中标后和波兰公路管理局签署的是波兰语合同,但是中国公司只是请人翻译了部分波兰语合同,而英文和中文版本的合同只有内容摘要。此外,由于急于拿下该海外项目,对合同中的条款没有严格把关,签署的合同与FIDIC标准合同相比,缺少了许多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关键条款,并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主动转型 开拓创新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牢牢把握国内、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国际化战略,全面布局,谋求商机。

  总体来看,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的最初阶段是借助于援外项目;第二阶段是独立承揽一些建造与分包项目;第三阶段是承揽部分包含设计、施工的总承包项目,并主要利用中国政府的对外贷款获取项目;目前的第四阶段,市场越来越多地要求中国企业能够为业主提供更加全面、灵活的一揽子服务方案,尤其是提供符合业主需求的融资方案甚至是进行直接投资。这一趋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为显著。

  为了顺应新趋势、抓住新机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从施工总承包向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F(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融资),BOT(建设-运营-转让)及其衍生形式转变,将竞争优势建立在资金、价格、技术、规划咨询等综合能力上。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机构将增加海外布点,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与保险服务。企业也应探索多种方式谋求多渠道融资,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综合经营等有效措施,继续提高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对接各个市场的不同需求,一些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正在从只注重单一产品转向关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从只专注于承包工程转向锚定相关投资机遇,谋划“走出去”的升级版。比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正在从国际工程承包向海外清洁能源投资转型,并因此收获了巴基斯坦、巴西、老挝、苏丹等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清洁能源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订单,其中,位于巴基斯坦的项目是丝路基金首个落地的实质性投资项目;再比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项目中,从只做工程服务延伸到基础设施领域,并将我国生产的工业化原材料进行二次加工,用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还有上海建工,实现了从单一施工承包模式向全生命周期建筑模式(包括项目前期调查、方案、图纸以及标准等)的转变,从比较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管理状态向开放合作共赢模式的转变,从单纯的建筑施工向产能结合战略布局的转变。

  当然,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还面临多方面的困难与障碍,如国际化经营规划缺失、国际化经营能力不足、属地化经营有待加强、市场竞争过度、现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以及在融资能力、业务创新能力、集成能力等方面与一流国际承包企业仍有不小差距等。对此,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应借鉴国际知名工程企业经验,推动我国资金、技术、标准、设计、施工、咨询、运营维护、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输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