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11:11 中国银行业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陈三三  周轩千

  现在是中国银行业进入又一个大发展阶段的良好开端。经济转型、金融改革、科技进步,还有银行业监管方式的改变,决定了这个行业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当然看到了挑战,但如果把挑战看作是由过去的特殊阶段逐渐过渡到常态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挑战也不是那么受不起的。

  上海,中国的金融之都,本地法人商业银行屈指可数,在中国银行业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当下,作为上海本土银行的掌门人,金煜董事长心里有着什么样的金融梦想,又如何看待城商行的发展?本刊特约记者日前对金煜董事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

  新常态下,有人感叹,银行的好日子一去不返,金煜则笑言,中国银行业何时不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从20世纪80年代不良资产的剥离,到9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的上市,再到新千年的加入世贸组织[微博],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屡经考验。

  关于上市、关于异地设立机构……金煜畅所欲言,从容道出了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思考。这位银行家的心境是平和的,姿态是开放的,他所要打造的是“精品银行”,是百年老店。在他看来,细水长流,一切都将水到渠成。

  银行业从“非常态”进入“常态”

  近几年,利率市场化让银行逐渐勒紧裤腰带。而在此前,中国银行业连年高速增长,堪称“黄金时代”,但在金煜眼中,那是特殊阶段,是非常态,近年来才是进入了常态。

  当前,不看好银行的人很多,他们的理由无外乎息差收窄、利润增速下降、不良贷款上升等。金煜却认为,应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从外部看,“中国金融改革会不断释放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活力”。不久前证监会[微博]人士表态将向银行开放证券业牌照,对于经营多元化,金煜认为,正是因为随着银行业务的推进,监管要求在不断细化,提高了银行专业化经营的能力,进而打开了监管放松的空间。

  对银行自身而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会产生出更多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新的市场,会给银行带来很多新的业务,会促进银行经营转型,包括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又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金煜觉得现在是中国银行业进入又一个大发展阶段的良好开端。“经济转型、金融改革、科技进步,还有很重要的——银行业监管方式的改变,决定了这个行业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金煜说,“我们当然看到了挑战,但如果把挑战看作是由过去的特殊阶段逐渐过渡到常态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挑战也不是那么受不起的。”

  据了解,上海银行在城商行中率先设立了境外全资子银行——上银香港,并于今年1月获得投行(上银国际)牌照。已有基金牌照的该行还在申请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上海银行综合金融经营和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空间越来越大。“总体上,中国金融改革会不断释放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活力,从金融监管来看,功能上、经营范围上正在不断放松,但在具体业务推进上,监管要求在不断细化,也就是说,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经营的能力,能力有了,空间就打开了,过去可以想象一家银行搞基金公司吗?”金煜说:“我们看得见这个行业发展的空间。”

  城商行经营特色要从“初显”到“明显提升”

  上海银行提出“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探索非同质化的、有经营特色的发展道路。金煜指出,非同质化、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是基于过去所谓的常态过渡到新的常态的这一判断。

  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既是城商行的比较优势所在,也是城商行竞争发展的必由之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不久前指出,一方面,其他银行未覆盖到的金融服务需求,对城商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与大型银行相比,城商行自身实力有差距,市场竞争也迫使城商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这些年来,随着城商行对形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如何做好特色经营?金煜的心中有三大谋划。

  其一,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过去三年中,上海银行与摩根士丹利在投资银行方面开展了战略协作,与JP摩根在另类服务方面进行了战略协作,与瑞银在私人银行方面、与中国工商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也进行了战略协作。2013年,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入股上海银行,双方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金煜对三年中这些战略性业务发展的评价是“取得初步的成果”。

  做“金融市场领先交易服务商”的目标,更体现出上海银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银行有密切关系,因为上海是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地方、金融要素最丰富的地方、金融创新最领先的地方。作为立足上海的一家法人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交易方面应该有大的发展,来充分施展区位优势。”金煜介绍道,上海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在过去三年中增长近3倍,而且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收益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行。而在此过程中,让金煜欣慰的不仅仅是量的发展、收益的增长,更是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二,充分发挥既有特色业务的基础和优势。例如,上海银行致力于成为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金煜表示,该行在产品创新体系,在与相关协会、政府等平台的合作模式上,在内部的体制上,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框架,初具特色,这样的特色也在向该行异地分支机构逐步推广。

  上海银行与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合作打造的“两岸三地”金融服务平台在业内独一无二。金煜指出,顺应跨境政策开放、跨境业务发展与“两岸三地”金融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三方合作开展的业务量近年来成倍增长。而且,十余年来,三方合作愈加深化,已从业务层面延伸到管理层面,从前台延伸到后台。

  养老金融服务则已成为上海银行的一张名片。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曾在赴上海银行养老特色支行周家渡路支行考察后留言,“你们银行服务这么好,老年客户肯定愿意经常来。”金煜介绍道,该行已从过去的养老金发放,提升到对专业的养老金融的探索,切入点是金融服务平台和非金融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对客户群体多方位生活需求的满足。金煜表示,“做好对这部分群体的服务,是企业专业金融服务的提升,也是为社会责任作的贡献。”

  其三,把握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趋势。例如,根据国际经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金融业会呈现相应的特征和发展空间。

  在采访中,金煜多次提及科技进步对银行的革命性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家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应该怎么样实现,一直是我们在思索的问题。物理网点现在来看是个比较沉重的、效率比较低的经营方式。如果技术有更好的发展,像我们这样的银行,不一定非要去追求异地设立机构了。”金煜认为,移动金融服务是发展趋势,网点趋势则是小型化、智能化。该行已在去年推出在线直销银行“上行快线”。成为依托传统银行优势、独具特色的在线金融服务提供商,也是该行的一个战略方向。

  上海将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作为“1号课题”,上海银行将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四个层面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创新体制,建设“浦东科技支行”;完善机制,设立科技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丰富产品,推出科技金融专属产品体系;提升服务,深化综合金融服务内涵。

  虽然是城商行,而且还未上市,但这并不妨碍上海银行向上市同业看齐。该行在上一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一个目标:主要经营指标达到上市银行平均水平。经过过去三年的发展,该目标成功实现,部分指标还超过了上市银行平均水平。在新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中,该行的追求更高了,比如,在财务指标上希望在今后三年达到上市银行前四分之一的目标。

  “当然,我们最看重能力的提升。只有能力提升,效益提升才会有持续性。”金煜说。

  按照金煜的说法,过去三年,上海银行经营特色“初步显现”。在新三年中,其经营特色欲“明显提升”。

  自贸区金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谈到上海自贸区,金煜认为,“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为很多改革都有了起步。”

  “看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你会发现,改革最难的、最重要的,就是改革的起步。尽管起步可能不是一大步,是一小步,但事后看,起步是最重要的。不管起步是大步还是小布,有了起步,就会迈出大步。”

  上海银行是首批入驻自贸区的8家中资银行之一,也是城商行中的第一家。该行也是第一批经过分账核算业务系统验收的5家银行之一。

  自贸区内,创新迭出。上海银行的“自贸区跨境并购基金综合金融服务项目”也在“2014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评选中获得提名奖。但在金煜看来,相比于创新业务本身及其创造的利润,创新视野的打开、创新对队伍建设的帮助、创新文化的培育等更为重要。“作为城商行,最早看到的是上海;后来跨区域发展,看到了中国其他地方;通过自贸区,又看到了境外,视野在不断打开。”

  金煜指出,自贸区业务促进了上海银行的管理,例如,跨境人民币市场的定价是市场化定价,该行借此机会建立、积累市场化利率管理的经验,包括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经验等。“我们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发展业务上,一个银行更重要的是专业的管理体系。自贸区金融逐步开放的过程,使得我们有意识地积累管理经验,迎接下一步的中国金融开放,这对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个银行,归根结底,要有专业的管理。没有好的管理,怎么会有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叫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嘛!”金煜笑称。

  “我们上海银行人也是蛮拼的”

  在金煜看来,“如果没有一个很有进取心的、很努力的、对企业发展很有责任心的团队,也很难实现好的战略”。而他的团队,非但没有满足于在过去几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反而“危机感、紧迫感更强了”。难怪他有一次自豪地说,“我们上海银行人也是蛮拼的”。

  虽然坦言人才是发展中一个很大的瓶颈,但金煜依旧辩证地看待金融人才的紧俏。“一个行业在一个区域中发展,人才是个问题的话,恰恰说明在这个区域中,这个行业发展比较快。因为发展,所以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让人感受得到人才的短缺。有很多的发展规划,要发展新的业务,当然会缺少人才,但这实际上是一个突破的空间,因为人员能力的提升、人才队伍的发展是一个企业最持续的动力。只有以更高的发展要求来帮助员工、提升员工,才能实现企业的更持久发展,帮助员工实现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

  据介绍,针对不同的业务,上海银行的人才战略亦有所不同:对已经在逐步形成特色的业务,重点是内部培养;对作为战略重点的新型业务,把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对于需要从头开始的全新业务,以引进为主。

  从去年起,该行在6个业务条线上进行了业务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包括班子成员行内行外竞聘的试点,为今年开始的新三年发展积累人才队伍等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如果不打开市场化改革的门,很多在人员上的瓶颈约束是不可能突破的”,金煜说,要形成“以发展吸引人才,以人才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但前提是专业的市场化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

  “干中学”无疑是个好的人才培养方式。金煜认为,做好金融服务的过程,也是专业的金融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过程。“金融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因为金融服务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体,不管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他要求员工“眼睛朝外看,看客户、看市场,不能老看里面”。他说,服务永无止境。

  金煜表示,企业的发展要靠战略的引领,靠体制机制改革的推动,但灵魂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今年,是城商行诞生的20周年,上海银行也迎来成立20周年。今年,是金煜从事银行工作的第25个年头,也是他的“知天命”之年。这些年来,金煜亲历了中国银行业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上市……他感触良多,“从一个从业人员角度看,中国银行业的进步是非常巨大的。20多年前的中国银行业,很难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现在银行体系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匹配度是比较高的,当然还有许多改善的空间。下一步银行的发展,可以期待的更多。”

  上海银行总资产已过万亿元。身为这样一艘体量不小的大船的船长,金煜说,上市是阶段性任务,他的最大愿望和最高目标是“能够为上海银行长期的、持续的、好的发展作出贡献”。“归根结底,要把企业打造成好企业,上海银行这样的银行一定是百年老店”,金煜如是说。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1期。(作者简介:陈三三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副秘书长,高级记者,博士;周轩千  《上海金融报》记者)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