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16:51 《零售银行》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汪鹏 编辑/林琳

  为了寻求更好的投资标的,个人和理财机构已纷纷将目光转向跨境金融业务了。假如将2015年的个人跨境金融理财市场比喻成一场田径赛事,这场新赛事,注定充满着差异化和个性化,而且竞争激烈。

  跨境金融理财并非是新鲜事物,近20年的移民潮、留学潮,使跨境金融一直伴随着走出国门的人们。但若要说跨境金融已成为家庭理财的标配,那其实才刚刚起步。伴随着年内央行[微博]5次降准降息,加之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的抬头,从银行理财、信托、资管到民间的P2P,纷纷步入收益下行而风险上行的通道,为了寻求更好的投资标的,个人和理财机构已纷纷将目光转向跨境金融业务了。

  假如将2015年的个人跨境金融理财市场比喻成一场田径赛事,那这一年的“赛场”可谓是众生百态。面对陌生的跑道,起跑线上的各路选手们有的已经抢先起跑;有的正蓄势待发;有的在寻找赛道;有的还在观望……跨境金融理财市场的这场新赛事,注定充满着差异化和个性化,而且竞争激励。

  跨境缘由

  为何要选择新的“赛场”?

  2014以前,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处于升值通道,所以对外资来说,资金流入中国,资产价格不断上升,人民币资产已成绝佳的套利标的。而对于境内的储蓄而言,类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丰厚收益,加之刚性兑付,着实让境外投资“压力山大”。

  2014年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顶,4季度美国退出QE3后,随着部分外资传统制造业出走,内资配合“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执行,我国外汇储备加速下降。人民币兑美元从高点回落5.6%,如此,个人便需要配置美元资产来分散单一人民币的风险,既是为了资产保值增值,也有资产保护与资产传承的考量。

  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促使跨境金融理财市场,成为各家机构新的必争之地。

  机构业态:

  那么,“参赛选手”都有哪些?

  跨境金融,自然离不开境内外机构的参与。境外合作的金融投资机构主要是保险公司、私人银行和主打另类投资的私募基金。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保险经纪引荐,出售人寿保单和健康险;私人银行则为投资者建立投融资平台和日常账户资产管理;私募基金的投资种类主要集中在地产领域:涉及土地储备、新区地产开发、老区物业升级改造、学区房物业管理、不良贷款债务重组等。还有一些境外风险投资机构和外汇/商品私募基金的出现,也丰富了客户跨境投资的品种。

  境外机构受限于法律、语言和投资环境的不同,需要跨境的人才和机构,才能更快、更好地服务大陆的投资者,故以跨境家族办公室为代表的高端私人理财机构,成为了今年的亮点。而跨境家族办公室中的佼佼者,以境外深耕多年的资源提供涵盖境外投融资、资产管理、私人银行、大额保险、并购、上市以及信托、法律、财税、留学、置业咨询等领域的服务。由于提供的服务往往是个性化和私密性的,所以这项业务中金融产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涉及投资人身份的安排、家业的安排以及企业的安排。因此,其所服务的对象一般也是国内的高净值家族。

  与家族办公室所主打的高端个性化市场所不同,境内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更看中跨境投资者的共性需求,因此,可以批量复制的业务模式才是境内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目前跨境投资对于多数的金融机构而言还是陌生领域,且四大自贸区的规则还在不断地完善中,加之各种新QD政策陆续出台,因此摆在境内传统金融机构面前的,是一场从未有过的跨境货币实验。这将考验他们的资源整合能力、产品架构设计能力,境外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

  落地业务

  都有哪些竞赛项目已经在境内落地了?

  1.QDII

  QDII作为国内最早的跨境投资正规军,今年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投资于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的QDII净值和规模节节败退,时有清盘。挂钩境外REITs的QDII处变不惊,而挂钩美国股指的QDII则是风生水起,不过由于这类QDII基金多在2010年后发行,其规模都较小,未能引起市场关注,加之2007年发行的四支至今规模最大的QDII基金净值仍然在1以下,所以QDII基金总体给投资人的感知仍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由于QDII只能投资于境外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二级市场),一方面主动投资的QDII受制于国内缺少精通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的团队,一直未有起色;另一方面被动投资的QDII只能靠押注大类品种,属于看天吃饭。所以在遭遇资产荒、打破刚兑和证券配资业务放慢的背景下一些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也开始探路对接境外的另类投资机会和帮助投资者打通境外直投通道。

  2.互联网金融

  2015年互联网金融在跨境金融方面也有所建树,尤以互联网券商突破了国境的壁垒,为大陆居民投资港股美股打开方便之门。便捷的网上开户和低廉的交易佣金,吸引了大量想尝试境外股票的投资者,足不出户也能让资金出去看看。

  传统的中资驻港券商期货机构也积极为投资者搭建境外投资渠道,尤以新加坡的新华富时A50最能吸引投资者。其指数包含了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33%。由于3个季度以来监管层屡屡出台限空等为股指期货降温的措施,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机构及中小投资者,通过做空与国内股市挂钩的A50股指期货,实现了对冲风险的目的。

  3.境外保险

  2015年上半年,香港险企向内地访客销售的新保单保费已达到139亿港币,若下半年依旧保持该速度,则内地访客的保费将占据香港市场的四分之一,再创新高。香港保险已成为当下落地业务中最普及的品种,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地理位置便利、语言文字相通,方便跨境金融的操作和服务。

  ②全球保险巨头的品牌和保险业的严格监管,令人容易建立信任。

  ③香港保险产品总体的性价比和差异化好于大陆同类产品。

  ④保险产品的门槛低,几百港币也能够买到高保额保单。(100万港元保额的定期寿险)

  ⑤香港私人银行可以为大额保单提供保费融资服务。(100万美元保额以上的万能寿险)

  ⑥通过银联刷卡购买香港保险方便快捷,不受个人年度购汇额度限制。

  在香港保险快速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美国保险也在2015年成为高净值人群开始涉猎的配置,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丰富的金融工具让保险公司能开发比香港和大陆更有优势的险种。

  ②美国保险业较香港和大陆更加成熟,基数大、历史长,产品性价比更高。

  ③美国保险监管业逐渐解禁外国人必须赴美投保的限制,方便了国人无需赴美也可申请保单。

  ④英语国家,相较其他非英语的发达国家,国人的语言障碍相对较小。

  ⑤美国金融业里华人专家和留学生多,天然成为连接美国金融业务的桥梁。

  ⑥美国对资产的隔离力度强于香港和大陆。

  美国保险引入的同时,还开阔了人们对于美国理财市场交叉应用的视野。私人银行超优惠的贷款政策,使得资金的运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结合美国信托的巧妙应用,合理节税和隔离外部风险,使财富保护和传承得以个性化。应该说,美国保险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美国金融服务的大门,各种类别的金融服务让先富起来的人们享受到与自身财富和地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4.其他领域

  参与跨境金融不只是金融机构的专利,一些大型的地产开发商在进军海外时,也在尝试将境外开发项目与投资移民项目相结合,着实吸引了大批希望能够投资于熟悉的开发商的移民客。2015年,不仅是跨境,还有跨界!新常态下,机构们都是蛮拼的!

  阻碍因素:

  比赛至今,选手们都遇到了哪些阻碍?

  跨境金融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人民币兑换和出入境的限制

  目前资本项下不可兑换,个人无法在现有外汇管理制度下自由兑换和转移具有现实意义规模的资金,所以民间只能通过经常项下来满足跨境资金需求。但这种方式已经滋生大量的虚假贸易,且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抬头,资金外流的时候易招致来自境内外政府的调查和攻击,投资者在兑换资金时也面临被违约和调查的风险。

  在资本管制没有彻底放开前,通过银行体系的“内保外贷”仍是常用的一种资金阳光化出境的方法。它节省了发改委、商务部和外管局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投资的时效性,但在投资收益回流时依旧会面临结汇审时间批造成的汇率风险。

  2、境内投资者对境外投资的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是跨境投资中最大的障碍。因为大多数的客户由于不了解跨境金融,因而对这一方式也没有信心,兴趣也就不大。再加上在语言、时区、服务和法律支持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普通个人投资者在境外的投资,当前还处于小金额的尝试阶段。

  3、销售队伍的专业能力

  销售队伍的专业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业务成交量及销售口碑。以跨境保险业务为例,在发展初期,由于保险销售队伍鱼龙混杂,一些热销的产品是在销售人员缺乏对产品本质和客户需求了解的情况下误打误撞成交的。销售人员人云亦云,客户亦步亦趋,买卖双方在云里雾里成交着“自以为是”的保险计划。一如早年的“101投资连结保单”在内地引发的广泛投诉一样,其实是在埋下又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如何发展:

  这场比赛将走向何方?

  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冲关SDR、12月15日美联储FOMC会议,是人民币当下备受考验的节点。从近6个季度的国家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兑美元在岸/离岸的表现来看,人民币汇率尚在中国央行掌控之中,一是扭转单边升值预期;二是扩大“双边浮动”,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但同时外汇储备和实体经济也在为坚挺的人民币买单。这种状态难以长期持续,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山大,只有尽快配置海外资产才能规避单一货币资产的风险,跨境金融理财刻不容缓。

  当下,基于投资者希望沉淀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一些产品在境内以人民币募资,通过境内资产管理计划换汇,以外币投资于离岸SPV项目公司,再由SPV公司投资于标的国具体的项目。产品到期后,将本金和收益分配到投资者的境外美元帐户,不再换汇入境。如此既提高了资金处境效率,同时也减免了高税收国家对于投资收益返程的预提所得税。

  而境外机构带着产品进入国内寻找投资者会通过三种方式:

  1、通过缘故和转介绍直接对接个人投资者。个人间的信任较容易建立,但是对于境外投资环境的了解,规则的学习,具体投资市场的运作模式,则非一日之功。

  2、与境内金融机构合作发行投资境外的产品。需要境外机构是大品牌,或者是为境内金融机构所熟知的细分领域的龙头。境内发起机构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能力和海外投资操作经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跨境的信任和日后服务问题。但是对于有明确投资方向的投资者而言,会受境内机构所选择的境外合作机构和投资项目的限制,需求不容易匹配。

  3、与境内民间理财机构合作发行投资境外的产品。需要境内理财机构对海外市场有很高的识别能力以及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在境内外设立专项基金作通道是较为高效的方式。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该民间理财机构能否做到基础资产的真实性和甄别境外机构的道德风险。

  除此之外,作为连接境外投资最具可复制性的各类新式QD(QDII2、QDLP、QDIE)目前虽仍在摸索阶段,未来必然是境外金融理财的主战场。金融机构不要怕交学费,可以尝试先从与驻外中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始试水,一方面可以降低境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于境外陌生环境的不安。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学习境外的市场规则、交易对手和风控方法等。

  跨境金融业务,如今还是一片蓝海。如何在跨境金融理财中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就少不了独立投资咨询、家族办公室和律所会计所这样的机构,他们为投资者起到教练的作用。

  教:下海前他们能帮助投资者识别投资标的的运作模式、风险和相关制度环境,调整合理的收益预期。

  练:下海过程中能够帮助投资者指引方向,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投资者自身的操作和决策能力。(此段特殊处理,美编可与我沟通)

  只有既了解国人投资需求又通晓境外投资实践的机构,才能成为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供应商所追捧的“香饽饽”。这场跨境金融赛事的枪声,早已响起,不用担心起跑晚了,也不用担心跑错道了,只要以严谨的风控和开放的心态拥抱境外,积极地尝试,未来我们将跑得更好、更远。

  (本文作者系启元财富投资分析总监,拥有10年银行和信托和独立财富管理工作从业经历。)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