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14:15 《当代金融家》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王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出现向低收入国家转移。未来,我国制造业可能面临主要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双向挤压”。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制造业都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18世纪中叶以来的世界经济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强盛,就没有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大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贡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最大的国家,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有经济学家感叹,如果离开了中国制造,国际商品市场的工业品价格可能翻一番。未来,制造业仍然将是我国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国际化的产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国际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虽然,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服务业可能逐渐替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经济中占比增大。但从整体上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主要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比如,美国虽然淘汰了一些传统制造业,但资源却不断向新的制造业聚集,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虽然将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到国外,但其核心部件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企业仍然保留在国内。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是将争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美国制定了《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再工业化、振兴制造业和出口倍增计划。欧盟发布了《欧盟:2020战略》,提出实现就业、研发、气候变化、教育和减贫五大目标。日本公布了《2020增长战略》,制定环境、能源、科技和人才计划。韩国推出了 《创造型经济战略》,提出从追赶型经济增长向领先型经济增长转变。尤其需要提及的是德国“工业4.0”(Industry4.0)。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主要是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和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具体包括:

  一是“智能工厂”,侧重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使需求方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得服务和物流支持。

  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车间制造工业,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很高的能力水平。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工业4.0”,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即信息物理系统)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从而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中国制造面对新挑战

  从目前国际国内的情况看,中国制造都面对新的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极。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制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谋划布局,踊跃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准备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同时,还有一种趋势值得注意,即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出现向低收入国家转移。未来,我国制造业可能面临主要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双向挤压”。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上升,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政府投资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同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

  在未来5~10年内,我们要建设一个制造业强国,就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用金融支持中国制造

  用金融改革支持中国制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制造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一是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二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可兑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用金融创新支持中国制造。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建设科技金融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层次结合,用金融创新推动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壮大创业投资规模,支持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企业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四是发展绿色金融,通过正向激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发展;通过限制性金融政策,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资金投入。

  用金融开放支持中国制造。打破以产品输出为主的传统贸易模式,建立产品、技术和资本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基本上,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用金融发展支持中国制造。建立更加富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更加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更加统一、高效、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国建立强大的制造业。

  (王宇,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副局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学术专(译)著:《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与传导》、《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博弈论与人类经济行为分析》,在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汇率制度和国际金融等领域尤有造诣。本文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10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