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14:57 《金融博览财富》 

  文/ 西 沐

  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与融合,中国艺术品市场从初期的网上画廊、网上拍卖、网上展览等,已经发展到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可以说,“互联网+”与艺术品创新业态的生发有了更多新的进展与亮点。

  在这些新业态的生发与亮点的闪现过程中,艺术品市场的平台化及发展取向,可以说已成为互联网与艺术品市场进行融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甚至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平台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 艺术品行业”创新业态的基石。

  正视艺术品市场平台化

  所谓平台化,简言之,就是艺术品市场一方面在上游连接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在下游通过整合社会资本及相应的资源与客户,在产业与市场支撑体系的支持、保障下,为有投融资需求或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机构或个人,提供综合化、专业化的资产与金融服务的平台服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互联网+ 艺术品行业”统称为互联网艺术品产业。同样,平台化也是互联网艺术品产业创新业态发展的基础。

  ● 为什么互联网艺术品产业鲜有成功案例

  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艺术品电商,虽然广受期待,但其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鲜有成功案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关键是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并没有真正从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基本特性出发,没有很好地依托这些特性与互联网机制进行融合发展。简言之,就是更多地利用“加法”的思维,把互联网当成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工具与通道,强调互联网在交易层面的的渠道与通道作用,很少从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层面来探讨。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由于没有重视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发展的取向,没有从“平台+ 互联网”的融合机制这一根本问题入手,大量的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由于过分重视互联网应用,而忽视了基于艺术品特性的平台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艺术电商的实践,出现的问题与发展瓶颈无法解决,严重制约了艺术品产业及其新兴业态的发展、壮大。

  ● 要正视对艺术品市场平台化认知的缺失

  对艺术品市场平台化认知的缺失所产生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以前我们在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艺术电商的发展实践过程中,过分重视互联网本身平台的建构与应用,而忽视了基于艺术品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过分重视互联网技术与支撑层面的平台建构,忽视了基于艺术品产业特性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的综合服务增信平台的建设。我们认为,这是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艺术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瓶颈。可目前,这一认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要强化对艺术品市场平台化的认知

  在艺术品市场交易过程中,平台的最大功能是利用建立在“三公”原则之上的公信力,整合资源,管控风险,信息透明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问题多且短期内难以解决,相应的监管及资产支撑体系,如确权、鉴定、估值、集保等问题缺失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或大范围进行相应的资产化、产业化实践,在没有大的政策与体制取得突破之前,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最为现实又具操作性的措施是,在特定时空,围绕具体功能,聚合优势资源,瞄准突出问题,在一定的政策空间内,实现“点”的突破,就是通过平台化,在一个“点”上,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聚合已有的支撑体系,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增加交易信息透明度,提升信息对称性,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提升信用效能来推动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产业化上的突破性进展。当前不少关于艺术品产业的新业态及创新实践,证明了平台化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那么,怎样去强化与正视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呢?

  平台化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建立是在“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的。从目前来看,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只有通过平台化的综合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与产业化,从而达成方便、快捷的艺术品资产流转与艺术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平台化,创新的基石

  互联网艺术品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业态,需要新的平台+ 互联网机制的建构,而流淌着互联网艺术品产业血脉的互联网艺术金融的发展,同样需要新的平台建构,这既是互联网机制的要求,也是艺术品产业机制的要求。否则,无论是互联网艺术品产业还是互联网艺术金融都难以落地,更难以规模化、常态化、大众化。而这一新平台的建构,最为核心的就是建立在“平台+ 互联网”机制基础之上的互联网艺术金融平台,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发展过程中,目前最高、最新水平的平台样态。

  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新的平台建构及其实践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过程。这既反映了平台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是艺术品产业与互联网金融业态融合发展的需求。

  概括来讲,中国艺术品市场平台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的样态:

  一是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平台样态。这是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发展的一个基础性业态,强调利用平台的公信力,来实现对需求及资源的整合作用,通过交易鉴证与登记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通过提高信息对称程度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同时,依托金融体系与市场支撑体系来不断拓展平台

  的业务能力。

  二是艺术品市场综合交易平台样态。这指的是在基础平台样态的基础上,平台的功能更加综合化、复杂化,运营更加专业化,平台的服务创新业态更加多元、动态,特别是更加强调平台的数据服务功能与教育功能。数据服务,就是在大数据与云服务技术的推动下,提供更多市场指数、市场价格及市场动态等服务;教育功能,更多地是指风险、价值与知识的教育。三是互联网艺术金融平台样态。与以上两个平台样态功能与结构相比较,互联网艺术金融平台更加强调综合服务,即功能的综合化、复杂化、专业化,并在新技术融合的支撑下,形成了以征信为抓手、信用管理为中心的运营体系,同时,强化了征信与信用管理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可以说,以上三个平台化样态的递进发展进化,是在新科技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求与互联网金融业态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

  新平台 新业态 新机会

  艺术品金融在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几乎是全新的。

  随着融合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及其资源在传承生发、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创新及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都亟需在市场机制、互联网机制与文化内在发展规律中找到契合点。

  特别是在新的常态下,文化资源,尤其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取向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中国艺术品产业及其新形态迅猛发展,市场、产业及其产业金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完善、深化市场机制。

  在国家政策效应的推动下,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在文化发展及其产业领域的运用,发挥互联网机制开放、包容、简便和高效的特质,充分发挥“市场+ 互联网”的融合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与寻找新机制、政府意志与民意融合的接口。

  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架构的作用。在深刻认识与把握艺术品及其产业价值链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同时,沿着艺术品发展的价值建构、价值发现、价值管理、价值实现、价值转移这一价值链条,建构传播交流机制,为艺术品消费大众化的进程打开窗口,也为艺术普及及进行社会美育开拓一条重要路径。

  二是推进以资源的整合、挖掘与价值发现、价值实现为主线的文化资源的资产化、产权化、金融化及证券化(大众化、互联网化)的进程。其突破口就是基于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积极建构艺术品产业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发展的平台化体系,进一步对接金融及产业支撑体系,整合资本市场的资源,为市场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互联网条件下越来越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新业态发展。产业链的完善与全球化整合,就是依托产业链的重塑,在全球化的平台上配置与整合资源。而这一取向的难点是如何认知与积极参与国际艺术品产业体系的创新与再造过程,在国际文化产业链重塑与再造过程中把握机遇,找准定位,摆脱产业链竞争中的低端状态。突破口就是围绕艺术品产业资源,建立在国际化语境下的本土化的创意、生产、流通、消费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围绕价值建构,发展不同层次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四是突出“市场+ 互联网”融合机制,基于新的科技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体验、产品与工艺,新的交易形式,新的产业路径及新的产业形态,艺术品及其产业可以说是未来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新科技融合发展的领域。

  主要的难点是如何找到艺术品资源与科技融合的方法与路径,特别是要在依托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创意、生产、流通与消费资源的新融合与新配置,提升产业水平与效率。

  突破口有两个:一个是基于艺术品及其产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另一个是基于艺术品及其产业科技与其他产业业态的新融合与新发展。 ■

  (作者为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