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13:54 《零售银行》 

  高龄化在台湾不只是现在进行式,而且速度极快。如何让现在与未来的银发族皆能过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本期我们借助日本经验,期盼台湾社会各界与金融业共创美好退休社会。

  文/赖威仁  田书彧   编辑/林琳

  世界人口从1950年起不断增加,由25.3亿人一路膨胀,成长率于1968年触及2.1%的陡升势曲线。然而,1968年后的世界人口率转呈放缓趋势,1987年起更是开始快速下滑,从1.9%逐步降至2015年的1.2%。

  据联合国[微博]预测,世界人口成长率至2100年可能下降至0.1%,接近停滞成长,且人口结构呈现幼龄人口比率减少、高龄人口比率增加的新样貌。这一情况,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及产业发展(如表1所示)。

表1.世界人口成长率表1.世界人口成长率

  日本面临高龄化社会较久,相关的宣传、教育做得很好,其相关产业链的概念也已成型。包括日本的照护机制,已结合社区、安养机构的照护及相关医疗院所、金融机构,处处显见完整的产业链联结,来满足高龄化服务需求。

  日本经验:银发金融商品推陈出新

  日本是全球老得最早的国家,目前就处于高龄化、少子化的社会,日本人面临高龄化社会比较久,也其银发金融商品发展较早,如健康医疗不动产投资信托、老人年金与医疗保险结合、遗嘱信托(Will Trust)等做法,让日本银发族得以安享晚年。

  健康医疗不动产投资信托

  日本的健康医疗不动产投资信托,就帮这些机构的投资者达到资金流动的目的,也可以鼓励投资,算是相当好的做法。综观日本经验,长期健康照护机构的完善建置,必须由金融机构详加规划资金使用、报酬,再由不动产机构觅得良好区位的建置地点、提供土地,最后,由照顾细致的照护机构来完成。因此,日本良好营运的健康照护机构多半有护理、金融及不动产3类不同职能的机构加入,共同努力完成(详见表2)。

表2. 日本医疗健康REIT规划架构表2. 日本医疗健康REIT规划架构

  近年,日本金融市场完成了3件健康照护不动产投资信托案例,证券的年收益率约在3.5%- 4%之间,对于具有大额资金的投资者来说,在日本低利率资金环境下,还算是不错的投资机会,也协助解决建置银发照护机构的资金需求。

  老人年金结合医疗保险、遗嘱信托

  除了健康照护不动产投资信托,日本银行界还推动老人年金与医疗保险的结合,使老年人可以获得长期照护的保障,不至于在失能时无法处理自己的资产。其他还有遗嘱信托(WillTrust)规划、贮存与执行,日本银行同业的详细步骤都是台湾银行业可以借镜的地方。以遗嘱规划步骤来说,日本的银行规画了详细的资产清查步骤、再经由合格的税理士(相当于中国的注册税务师)试算,配合客户想要的事业保留、资产(现金)保留策略,可以全盘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与遗愿,并能兼顾子女是否愿意继承家业的意愿,是一个非常好的全盘资产规划过程,值得深入了解银发族的健康照护是银发金融非常重要的议题。他们健康照护的发展,必须由提高银发照护机构的数量、质量着手。台湾的《长期照顾服务法》于今年5月由立法院三读通过,事实上,日本也刚走过这样的一段阵痛时期。

  日本长期照护保险制度1997年即完成立法,自2000年开始实施,其中订有每3年一次的检讨机制,目前已经迈入第5次检讨,法令建构相当完备。然而保险给付支出总费用却年年上升,财务问题成为日本政府的一大挑战,甚至安倍首相已经规划采取提供消费税等措施来补贴财政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费用支出仍然可能不断增加,而公办用来照顾中度到重度看护需求的“特别护理养老院”,虽然房间数最多,但据估计仍有高达50万人排队入住,需求相当可观。反观台湾,目前在健保财源已经吃紧的情况下,未来若光靠全民保险来落实这项政策,费用必然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值得注意。

  台湾即将快速步入超高龄社会,从政府、民众以及业者莫不期待能够从银发行业的发展中找到三赢的解决之道。老人在贡献了无数的青春岁月后,应该被更加合理的对待,政府与银行业者应积极规划、建置各种银发金融商品,才能有效的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还给银发族一个更合理、人性化的生存空间。

  不仅如此,日本政府也在税制上做了搭配,不仅对民众购买长期照护及若干高龄化商品提供租税优惠,而且最近还推出隔代赠与教育费之免税优惠,即祖父母对孙子女赠与教育费,可享有免税宽减额,如此一来老年人可免赠与税,年轻人则可得到更多的资源受教育,而储蓄资金亦提前活化,有利于经济活动,一举三得。

  台湾对策:金融结合生活照护源

  受到人口结构转变、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影响,台湾社会高龄化趋势已难回头,金融业亦正视此长期现象,亟思如何构建满足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

  高龄化社会最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老年生活的照护问题。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2031年台湾的失能人口将从今年的75.5万人,快速增加至120万人,显示需照顾人口将持续爬升。而55岁以上老人对老年生活最担心的问题,则以自身健康比例最高;其次是经济来源与自己生病的照顾问题(如表3所示)。由此不难看出,健康、经济与医疗将是老年生活照护最重要的3大需求。

表3.老年人生活需求表3.老年人生活需求

  产品面:发展金融商品、医疗、照护整合服务

  这些需求都是金融业者可开拓的新市场,结合金控体系资源共同为银发社会打造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体系。台湾多家金控如国泰金控、新光金控、中信金控等,旗下有医疗照护体系的资源可运用,还可结合寿险端,将商品发展重点转向退休后理财规划及医疗照护安全上。

  国泰人寿协理吴俊宏表示,以保险商品为例,应规划符合民众退休理财、医疗保障等需求商品,如年金险、医疗险等,提供退休后生活费与医疗费的财源;另考虑失能人口逐年增加,医疗与照护费用将是民众庞大负担,长期照护险重要性也相对提高。

  此外,有鉴于老年后,民众需要的不仅是金钱,更需要生活照护服务,因此,商品与服务结合的商业模式亦是高龄化的商机,透过整合集团资源或异业合作方式,提供民众更全面服务,如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提供健康检查、远距照护等服务。金管会近期也研议开放实物给付保险,未来保险商品保险金除提供现金外,亦可提供服务,更有利高龄化商品创新发展,让保险服务更贴近需求,民众亦可安心终老。

  服务面:利用数字金融优势,提供远距协助

  金融业者想在产品面更贴合高龄化社会的特殊需求,服务也不能脱节。部分业者开始利用数字金融优势,将穿戴式装置结合医疗服务发展健康管理与医疗照护,从事后补偿到事前预防一次到位,让民众避免健康风险的需求能更进一步被满足。

  通常高龄族群较为依赖人际服务及更倾向趋避风险,藉由新科技产品的协助以及普及的网络联机,加上寿险公司的专业规划,可大幅缩短民众与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时空距离。

  例如,国泰人寿于2014年起与北、中、南、东4间医院合作“远距照护服务”,提供特定保户居家设备量测血糖、血压、心电图等生理迹象,透过联机将数值传至医院后台,由健康管理师实时监测,能主动察觉异常状况并进行追踪。

  新光人寿表示,今年开始则与中央健康保险署合作进行健康存折,让民众可就近于各服务中心据点下载近1年的就医信息,同时也与亚洲大学于南投地区试办各类健康促进计划等。

  财富管理面:协助客户做好退休的长期资产规划

  就财富管理端而言,则是在保险之外,着重在客户退休生活的资产规划上。宏利投信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台湾虽有66%的投资人有为退休储蓄的打算,但平均要到36.6岁才开始规划退休生活,更有22%的投资人40多岁才开始规划退休方案(如表4所示)。

表4.台湾民众退休规划调查表表4.台湾民众退休规划调查表

  此份研究另指出,大多数有退休计划之投资人,平均将2成收入规画作退休储蓄,近三分之一(30%)的受访者除了政府退休金方案之外,更积极安排额外退休计划。整体来说,超过三分之二(77%)的退休计划投资人对自己的退休后的财务能力深具信心,认为储蓄足以支应退休生活。

  宏利投信投资长王彦杰认为,民众开始规划的时间点太晚,而且退休计划不应太仰赖薪资所得与退休储蓄,虽然晚年财务能力愈为稳健,但退休计划并非只是坐领退休金,应有长期财务规划,如共同基金、股票等其他资产投资,确保在晚年有多元收入。尤其是劳保年金不时传出即将破产的消息,更凸显退休后财源自筹的重要性。

  国泰世华银行综合企划总管理处副总经理李素珠表示,退休规划若只靠社会保险与企业提拨,并不足够,更须强化个人准备的部分,如何透过稳定且固定配息的商品,来提高退休后的所得替代率,十分重要。

  高龄者的资产管理不适合暴露在有风险的投资工具下,除了保险之外,例如平衡式配息型基金、债券、类全委保单及信托,是目前理财专员常会推荐给高龄客户的金融商品。

  债券:收益较定存高,现金流量可预期

  举例而言,债券因架构单纯、收益常较定存高、且现金流量可预期,属于相对稳健的产品,常作为高龄族群、或规划退休生活客户的资产配置目标,尤其是债券定期领息的特性适合退休族群取得固定的收益来源,帮助维持生活开支。

  配息基金:兼具累积财富与现金流效果

  若是资产规模足够进行资产配置的客户,也可将部分资产放在基金上,近年许多基金更推出每月(或每季、每年)配息的组别,高龄族群、或有退休规划需求的客户,可慎选属性较稳健的基金投资(如债券或平衡型商品),达成累积财富与规划退休生活所需现金流的效果。

  信托:透过契约达到财产专款专用

  除了投资之外,信托则是扮演退休后高龄者财产保障的重要角色,金管会主委曾铭宗也在今年宣示推动银行办理老人赡养信托,显示信托作为退休规划的重要性。信托最大的好处是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且能透过信托契约达到财产专款专用的目的,是协助将退休金专款专用的利器,未来不必再靠“养儿防老”,靠自己就好。

  银行业者也针对以退休赡养为目的的信托推出“标准化契约”,将长辈日常生活可能面临的费用,如生活费、医疗费、看护费及养护机构费等常见给付项目设计为勾选的方式,让国人规划信托契约时,用简单打勾的方式,即可轻松完成给付项目的约定,可确保退休金专款专用在长辈身上而不被他人挪用或被诈骗。

  李素珠强调,由于台湾人口结构逐渐步入高龄化社会型态,金融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将不再仅是专注于存、放款业务或贩卖较高收益的金融商品;取而代之的,将是调整商品策略,并善用客群利基及运用数据库信息,事先洞察熟龄客群潜在金融商品需求及低风险承受度特性,实时提供稳健商品及咨询服务,以保障熟龄客群经济安全。

  未来,银行业者可以发展的方向,借镜国外经验,透过寿险、信托、银行、长照、不动产业等各个领域,设计符合社会民情的商品;举例而言,虽然政策上已经开放“以房养老”,但是实际申办的件数却是少之又少,业者还没找到供给与需求间的最合适选项。

  高龄化商机对业者而言,确实是发展创意的空间,但在开拓蓝海市场之余,恐怕还需要政策与法令等多方面更多的配套措施。

  (本文节选自《台湾银行家》杂志9月刊,由《台湾银行家》杂志提供文章版权。)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