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21:10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晋商银行金融同业部北京区域总经理慈锋(新浪财经 杜琰摄) 图为晋商银行金融同业部北京区域总经理慈锋(新浪财经 杜琰摄)

  新浪财经讯 由《当代金融家》杂志社、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成立大会10月24日在京举行,第一期会议聚焦:信用风险与资产证券化。图为晋商银行金融同业部北京区域总经理慈锋。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慈锋:我简单总结我发言的三个观点:第一,资产证券化对整体的、系统性的信用风险基本是隔离不了的。但是如果按沈司长的观点,他会加大社会监控的力度,因为是群体性监控。这个也是当前政策导向和市场阶段所导致的。第二,我认为刚兑是有理的,是强化卖者有责,有利于控制经济转型期的系统性的风险,培育和维持市场信心。对这个我和大营总一样,因为我们都是从业务部门出发,我认为刚兑是有利的,有利于培育市场信心,也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督功能。第三,定价的观点,上午曹彤行长和另外几位专家都谈到了成本定价的问题,这是当前的一个核心,但是另外从我们同业部门操作一些资产证券化的投资来看,除了成本定价之外,我们还有同业信用的传导跟定价,这是我们自己起的。主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的资产证券化诉求,尤其对中小行来讲,不是转移风险的问题,是盘活存量的问题,加大资本周转,加速杠杆,所以它的诉求不在于转移风险。作为加大资产证券化交易,它的定价不是单纯的基于风险来定价,有很多其他的复杂的因素。所以定价的机制并不单纯。

  再进一步简单解释一下,风险角度的话,一个是资产证券化理论上的核心诉求,是资产在整个社会中进行的重新配置。在宏观层面确实分散不了,所以我们就不要纠结每个单个的产品风险到底是分散还是没分散,或者说是到底转移了还是没转移,我们现在政策规定5%就是让你承担风险的。如果我们延伸这个制度原理,承担刚性兑付也是应该的,这个是监管方,或者说业界的实践方的统一考虑。所以第二点,就延伸到刚才所说的刚性兑付的问题,这个我们再拆分,其实有两种刚性兑付,一个是对流动性的刚性兑付。你作为金融中介,这个就是你的核心功能之一,你不搞刚性兑付,你让谁来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纠结。第二,低端资产一旦发生违约的时候谁来刚兑,是不是发行方或者出资产方刚兑,这个可能会有纠结。但是按照卖者尽职,或者我们在转型期的整个的市场环境来看,市场生态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我觉得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让它承担刚兑有利于保护投资者,也有利于同业之间相互的业务往来和促进。同业业务之所以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的话,其实跟同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有相当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靠三方买返协议性的约定。现在很多同业业务基本上转成小的团体内,因为我们相互信任,或者基于战略性协议,或者相互风格、规模差不多,相互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或者相互支持。所以它的定价机制,又转到第三点,定价机制不是简单的基于风险的定价。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因为小行的发展是要盘活存量,这里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呢?是为了提升LE,如果从一个股份制银行来说是为了提升LE、LC效率,这一块就不得不加大杠杆和资产周转率。目前能加速资产周转率和杠杆最有效的方法是ABS。当然咱们所说的ABS,除了银行间的或者交易所的、非标的流转中心,包括场外的,这是一个广义的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其实如果说是再扩展一下边界和范围的话,我觉得这也是银行资产证券化前端交易的模式。作为企业来讲,如果贷款方给它提供了贷款,现在变成发起行同时邀约了很多家,我其实也是把信贷规模流转出去了。只是说我们没有形成交易,没有在后端应用ABS切分技术而已。如果用信托技术做一个结构化,做一个连投的模式,发起之后,几个资产进行打包再做评级,是不是也是资产证券化呢?现在很多私募资产证券化其实就是运用ABS的原理和技术来做。但是可能在资产的选择和交易结构的处理上更灵活,会有一堆投资者认同。为什么?因为效率高,速度快,相互也都能基于信任的标准,有共同的风格,所以很多中小农商行,大家抱团取暖,这是一个现状。

  另外,定价的问题,现在很多是基于量化的,或者定价的技术。但是我觉得这种东西非常不靠谱,因为什么呢?先不谈道德风险,就从政策风险等等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把国外的基于发达国家的金融模型拿过来,简单套用我们的市场,先不说我们有没有这些大数据做支撑,本身我们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时间就很短,所以我觉得不是很靠谱,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照。如果说基于这种的话,我觉得任何基础性的风险评价都挡不了金融市场无常,就是黑天鹅事件。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