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21:05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河北银行资金运行中心风险总监冯朝铸(新浪财经 杜琰摄) 图为河北银行资金运行中心风险总监冯朝铸(新浪财经 杜琰摄)

  新浪财经讯 由《当代金融家》杂志社、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成立大会10月24日在京举行,第一期会议聚焦:信用风险与资产证券化。图为河北银行资金运行中心风险总监冯朝铸。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冯朝铸:今年资产证券化应该说完全开展了十年,其实我本人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大概也有八年多的时间。这里面我有一个感受,从2013年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品种、数量上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从去年开始一直到今年,企业资产证券化无论从数量上和额度上都有快速的发展。但是到今天这个时点我们来谈信用风险与资产证券化的关系,应该是恰逢其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刚才杜处也提到了,其实在座的商业银行代表,每个人都是一个双重的角色,既是发行人,又是投资人。从投资人角度来讲,从2013年开始,我们本行投了大量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因为我觉得在那个时候可能大家对市场上的认知有先后区别,我觉得可以获得更多的溢价。今年下半年开始,其实客观的讲我们已经很少去再投一些证券化的产品。为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关于信用风险与证券化的关系,这个风险的溢价已经很低了,甚至于说有的证券化的产品,它的定价已经不是很适合。

  上午几位嘉宾的讲话,我有几个小问题,我也想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沈司长上午提出来,证券化不具有消除风险的作用,而是分散风险。我的问题是风险哪里去了呢?我们看一下以信贷产品资产证券化为例,我知道的大多数次级产品都是由银行的理财持有,个别行是销售,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有几家大行是由销售出去的。大家知道一笔贷款原来的风险计量的时候,比如说是百分之百,经过证券化之后,它的2A级评级、风险计量评级就减少了。我们按照数学的算法来算,如果以理财持有的次级的话,从商业银行整体来讲,它的风险资产其实是减少了。如果理财的话,如果是保本理财,持有的次级,可能要计量。如果非保本理财,监管部门要求理财不需要刚兑了,这样资产就凭空蒸发了一部分。但是我们目前理财一直保持着刚兑,所以我觉得经过资产证券化,可能银行真实的风险,我们计量出来的风险有所减少。

  第二个问题,上午大家都提到了刚兑,这块我稍有一点不同的看法。借助现在大家对资产证券化的分类,不管是两分类,还是四分类。我简单说都分成两种:一种资产是信贷资产,发行机构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另一种是企业资产证券化。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原来发短融中票企业债的时候,短融和中票的承销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我们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记录,就是这类的产品刚兑是容易实现的。为什么呢?因为背后的承销主体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款的形式来实现刚兑的目的。但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比如公司债又确认组成的时候就很难刚兑。因为券商拿不出来这个钱。所以同样一个企业,发公司债和短融的时候定价就有显著区别了。现在看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刚兑,因为背后有商业银行,但是企业资产证券化就难。像我们目前正在证券化,我想大家如果足够了解的话,应该知道其实我们的基础资产里一定有很多已经违约了,但是你看不到,就是刚兑了,商业银行有各种各样的手段。

  第三个,关于中介机构评级结论信不信的问题。这块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是这样看的,第一个,我相信评级机构提供报告里的数据和资料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我是否投资和我能自己判断风险的数据的来源,因为我不可能去做尽调,我要依赖于它的数据,我相信它的数据的准确性,这是最大的作用。但是结论不作为我们投资的一个参考。

  第四个,大家都谈到了定价,我们自己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定价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第一,流通性,其实大家都谈到了,因为我们持有到期我不做交易,流通性这块,溢价不作为我额外的收益。第二,信用风险,其实这块如果展开谈会比较多,如果这里考虑到刚兑,我主要考虑发起人和原始权益人,他如何看待自己声誉风险的问题。举个例子,像兴业对声誉风险看中的,但是对一家小银行来看,对这方面看法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时候我对兴业要求的溢价很低,另外的就会考虑很高。还有一个就是我叫监管防线。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有大概三四类的产品,有人行和银监会审批的,有交易所备案的,还有第三方机构做的,这里我认为监管风险最小的就是人民银行[微博]和银监会审批的。大家也知道,在座的有很多监管专家,我们发行的每个产品,无论是审批期间还是备案期间,会里和人行里的人员对你的产品和情况都有严苛的审核。这种审核一定是超越普通投资者所能做到的。所以这个产品的可信度、真实度是会更高的,尤其是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上。这类机构监管发行的产品,我所要的溢价就会比较低一点。第二类,在交易所备案的可能会差一点。第三,社会上机构发行的产品,我可能更主要考虑的是种类这方面。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