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10:36 中国金融杂志 

  随着12个谈判国在美国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作为新的国际贸易投资制度安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TPP可以看作世贸组织[微博]贸易规则的升级版。TPP从传统、单一、狭义的贸易协定拓展为现代、广义、综合的贸易协定,突破了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了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无例外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TPP还包含了许多非经济元素。TPP成员不仅要受到贸易机制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法律法规、社会团体、生态环境、商业模式和公众评判等的制约。这是整体、多层次发展的自由贸易新模式。通过制定高标准的贸易协议,从而对全球贸易规则产生影响。TPP的许多内容与我国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相契合,体现了国际贸易规则升级的趋势,也是我国进行适应性改革的方向。

  同时,TPP也有许多充满争议的地方,由于涉及许多非经济领域也被看做是大国博弈的手段。客观来说,撇开现有的世界贸易制度框架,另起炉灶,制定新规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排他性。TPP在推进零关税及其他各种投资、服务贸易便利措施在成员国之间实现的同时,对区域外经济体设置了更高的准入和经济往来壁垒,其“高标准”体现了限制区域外的意图。尤其是,美国将TPP作为其“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平台以及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安排,并期望借此主导亚太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左右国际贸易的新规则。美国总统奥巴马明确表示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制定全球经济规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美国的用意。实际上,美国主导的TPP所涉及的内容也更多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立场和利益诉求,包括农产品准入、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规则、对美国制药和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规则以及国有企业行为约束等。

  无论怎样的花样翻新,没有中国参与的TPP是不完整、不公平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已成为许多国家无法忽视的合作伙伴。当前,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各经济体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思维并不可取。我国一直对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区域贸易安排持开放态度,强调各个自由贸易安排之间应相互促进。如果国际贸易安排不具有包容性,不尊重成员国的多样性,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如果中国不参与,TPP也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贸易安排。

  对中国来说,应当理性看待TPP。TPP对成员国提供的贸易投资便利以及对非成员国的壁垒,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贸易转移,从而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TPP并不是亚太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安排。在TPP所涉及的12个国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和新加坡5个国家已经与中国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有7个国家参与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因此,面对新的贸易投资安排,我们应当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保持政策定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进多边或双边自贸区建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进程,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的作用,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与国际贸易新标准对接的有效机制。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