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10:34 中国金融杂志 

  编者按: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过去60年中,新疆金融业与当地社会经济同命运、共成长,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为边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期我们特别以专题形式,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金融行业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全面展示。

  郭建伟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60年来,新疆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金融机构加速聚集,金融总量突破性增长,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开放加速推进,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大幅增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保障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6月末,全疆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9万亿元,是自治区成立时的6279倍,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万亿元,是自治区成立时的3848倍;保险业资产总额727.5亿元,是自治区保险机构成立时的4.85万倍;A股上市公司43家,总市值达到5154.58亿元。

  新疆金融业发展成就斐然

  金融组织体系日臻完善

  经过60年的努力,新疆已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证券、期货、保险、信托、金融租赁、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蓬勃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一行三局”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格局逐步确立。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法》颁布,标志着中央银行体系正式确立。根据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承担执行货币政策、维护新疆辖区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责,宏观调控地位不断加强。中国证监会[微博]新疆监管局、中国保监会新疆监管局、中国银监会新疆监管局相继成立,分别负责对自治区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证券期货业务活动、保险机构的经营活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等进行监督管理。

  市场化金融机构不断丰富。一是政策性银行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先后在新疆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支持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商业银行市场活力日益增强。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新疆分行相继恢复、分设。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先后在新疆开设分行。2008年,东亚银行(中国)乌鲁木齐分行成立,成为首家进驻新疆的外资法人银行。各行结合地区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已成为新疆金融支持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三是中小金融机构层次不断丰富。昆仑银行、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等五家地方性法人商业银行逐步发展壮大。县域农村信用合作社积极改革转型,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陆续增多,中小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互补功能不断增强。如今,全疆金融机构数已由1955年末的4家增加到190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5家,证券期货类机构25家,保险类30家),设有金融业分支机构(网点)5488个;金融从业人员达14.8万人,占全疆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7%;金融业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亿元发展到536.9亿元。

  银行业融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

  自治区成立60年来,新疆银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宽,由单纯流动资金贷款扩大到固定资产贷款,由生产领域扩大到交通、科技、教育、消费等领域,由传统的信用放款发展到抵押、贴现、按揭、租赁等多种形式融资服务。

  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目标,新疆银行业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支持的主渠道作用。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银行业快速发展,信贷总量已是2009年的3.5倍,信贷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存贷比大幅提高至76.1%。2015年6月末,全疆固定资产贷款余额4708.9亿元,工业贷款3948.9亿元,分别是1980年的9585倍和698倍。全疆投放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6168.7亿元,全力支持新疆石油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27.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844.1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1467.4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240.8亿元,积极推动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

  保险业融资增信功能不断完善

  新疆保险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积极引进专业化保险公司,市场主体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2015年6月末,新疆共有保险主体30家,专业中介机构42家,保险业资产总额727.5亿元,是1980年的4.85万倍。2014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17.4亿元,累计赔付支出121.2亿元。新疆保险业充分发挥保证保险融资增信作用,有针对性地推出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担保保证保险、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一系列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产品,为金融资金投放于本土企业积极提供支持,助推新疆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990年以来,新疆资本市场从孕育到形成,再到探索规范和发展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疆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已成为新疆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至2015年6月末,新疆辖区共有证券子公司2家、证券分公司13家,法人期货公司2家,A股上市公司4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5154.58亿元。

  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按照“理念引导、政策支持、以点突破、辐射到面”的思路,银行间市场融资带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2015年上半年,新疆通过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11亿元,自2007年新疆企业首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以来年均增长76.4%,近七年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总额1631.3亿元。2015年7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完成3亿美元绿色债券发行,成为国内首单中资企业境外绿色债券,开启了新疆企业在境外债券市场融资的先河,为新疆“走出去”企业打通了国际债券市场融资途径。

  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扎实推进

  截至2015年6月,新疆已与7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境结算额累计达1760亿元,覆盖全区15个地州市和18家银行机构,有力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全球首个“境内关外、跨境自由、封闭运行”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落户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打通了新疆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资金融通通道,加速了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的进程。人民币对坚戈交易业务范围从银行柜台扩展到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交易,业务品种从即期扩大到远期,2015年6月末人民币对坚戈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金额2.6亿元人民币。

  外汇管理促进新疆对外开放

  1984年1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正式成立,承担起维护辖内外汇市场秩序、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支持涉外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外汇局新疆分局践行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五个转变”,主动加快改革步伐,并结合新疆区域发展的特点,实施区内边贸旅购企业出口不收汇的差异化外汇管理政策,简化银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业务办理程序,着力推动境内企业资金跨境运作和投融资活动,支持新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切实提升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2010年至2015年6月,新疆外汇收支1204.0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1114.39亿美元,外债实际借款9.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13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19.37亿美元。

  截至2014年,新疆已与1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逐步形成了中亚、美国、欧盟、俄罗斯等为主的主体市场,新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现代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积极顺应形势发展,努力为经济、金融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服务保障。至2015年,大额实时支付、小额批量支付、同城清算、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系统安全、平稳、健康运行,为新疆社会经济金融运行提供了快捷、高效的资金转移通道。各类支付工具快速增长,银行卡基本实现联网通用,票据、银行卡、汇兑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已成为新疆百姓生活中主要的业务结算方式。

  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大力推进全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快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信用环境不断优化。建立了金融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等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安全立体防护网络。

  金融支持政策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在全疆树立“政策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先后成功争取到“一行三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霍尔果斯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金融支持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树立“统筹境内外本外币的新金融、结合银证保债权股权融资的大金融”等新理念,加强本外币和境内外,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的全方位合作,目前已初步形成宏观的、区域的、专项的金融支持新疆长远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主动搭建融资融智平台,先后举办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仪式、金融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座谈会、金融市场支持新疆经济发展座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金融合作论坛、金融支持新疆经济发展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座谈会、银企接洽会等多个规格高、范围广的金融活动,促进人才、资金、智力等各类资源持续向新疆集聚,逐步形成举全国金融之力支持自治区发展的良好局面。

  把握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宝贵机遇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明确把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进一步突显新疆在我国经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要与沿线国家实现“五通”,其中蕴藏着上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包括大量的项目投资、资本投资与债权投资。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新疆经济金融发展形成直接利好。近年来,由于资源出口价格大幅下降以及美元回流,新疆周边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收支不平衡问题显现,面临外汇储备不足、流动性短缺和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为人民币向西向南“走出去”填补其资金短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也为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新疆金融业要以更广的视野、从更大的范围来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健全对内对外全方位、区域性、综合性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新疆经济发展需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产品创新体系,进而逐步建成面向中亚的区域国际金融中心。

  大力推进金融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和路线图。新疆作为经济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各金融机构应主动拥抱改革,逐步建立符合新疆市场运行的利率定价机制。密切关注汇率改革和汇率走势对新疆整体涉外经济的影响,为推动建立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汇率直接形成机制、中国-中亚区域货币交易市场以及人民币向西“走出去”提供支撑。农村信用社等法人机构应尽快实现经营和管理转型,不断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各金融机构要抓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让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金融资源洼地和金融服务中心。

  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人民银行新疆各分支机构要加大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在实体产业项目上增加有效投入。增强“三农”、小微等民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南疆倾斜配置系统内信贷资源。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政策协同效应,将金融扶贫与住村“访惠聚”活动相结合,加大对村级惠民生项目的信贷支持。探索用大金融的理念来破解金融服务难题,引导各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与企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全力支持新疆实体经济向好发展。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金融机构要按照乌鲁木齐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推动更多跨国企业集团开办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进一步增强新疆跨国企业集团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竞争力,加快新疆对外开放。各试点银行要全面落实《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开拓创新离岸人民币业务。积极争取将相关优惠政策扩大到各个综合保税区、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努力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打造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自由区。加快推动外汇业务转型,通过与周边国家加强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建设,全方位做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坚持本外币统筹协调推进,把新疆打造成为向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跨境资源洼地,全力支持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新疆金融业需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PE、绿色通道、绿色激励等,让新疆的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化改造,使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的绿色核心区。■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

  (责任编辑  张 林)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