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9日 13:53 《当代金融家》 

  文/贺绍奇

  此次股灾,再次暴露了中国股市的脆弱和不成熟,从而动摇了公众对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信心。

  “股灾来时各自飞”。股灾发生时,流言、谣言满天飞,各种阴谋论也甚嚣尘上,甚至淹没了官方的喊话和呼吁,也严重削弱了监管机构和调控部门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的效力。舆情一片混乱,散户股民陷入恐慌,各种牢骚、指责纷纷指向监管机构,甚至对监管机构打击场外非法配资活动也是骂声一片。

  人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股市是由市场参与者、监管机构等众多主体共同构成的,健康稳定的股市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缔造和维护。从这一点出发,股市健康稳定,人人有责。市场参与者与监管机构不是对立的,而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如果没有股民的合作与配合,没有股民与监管机构的良好互动,不但不能有效防范股灾、化解股灾,甚至要把股灾发生的原因弄清楚都不可能。

  如果股民抱着不健康的投机心态进入股市,随波逐流,不负责任地盲目跟风炒作,而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未管理好自己的资产组合、谨慎交易;当股市发生波动时,又惊慌失措,相互推挤踩踏,无视监管机构的喊话和呼声,盲目听信流言、谣言,甚至不负责任地四处煽风点火、传播谣言,那政府应对股市波动和股灾所采取的任何监管和调控措施都只能失灵。

  如果监管和调控缺乏明确方向和目标,推出的政策与措施没有经过充分分析和论证,失之于武断或草率;或监管部门、调控部门和具体操作部门各自为政,步调不一致,行动不协同,且相关政策及措施缺乏稳定性与连贯性;或无视市场参与者的主体性,无视市场价值规律,逆向而动,对非理性市场的非理性股民过于呵护,对股市“坏孩子”过于娇惯。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不可能培育出良好健康的股市文化,股民不可能具备健康理性的投资心态,也不能具备健全的风险意识和审慎理性的投资判断及行为。这样的股市就只能是“投机市”、“赌市”、“政策市”、“杠杆市”。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想在确保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推动改革是不可能的。

  2015年年初,证券监管机构一再表示,2015年要完成注册制改革,立法机关也一再表示2015年要完成证券法修改立法。股灾发生后,许多人都揣测,注册制改革要搁置,证券法修改立法进程也可能延迟。然而,应该看到,注册制改革、证券法修改立法不是决策者和监管机构的政绩工程,也不能当作政绩工程来抓。它们是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当务之急不是注册制、证券法修改立法工作什么时候完成,年初制定的时间表要不要修订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弄清楚股灾发生的原因。决策层和管理层应以此为契机,全面彻底地诊断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拿出系统的改革规划和措施,哪怕对既定改革规划和措施进行修改,甚至全面修订也在所不惜。

  鉴于此,应在中央层面,成立一个高级别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全面深入地调查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包括市场环境、各种体制机制等存在的问题等),必要时举行听证,在此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改革方案,并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报告,以此作为下一步决策、改革和采取监管措施的参考。通过这个过程,不但可以找到股灾发生的真正症结,提高决策质量,而且由于充分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可凝聚共识,增强公众对政府决策、改革与监管执法的认同,提升公众对中国股市的信心。

  (作者单位为中国政法大学[微博]民商经济法学院;本文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9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