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9日 13:48 《当代金融家》 

  文/刘纪鹏[微博]

  成思危先生生前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并一手开启了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他因此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和“中国创业板之父”。在我的心目中,他总是那样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仿佛永远处于工作和学习的状态。成老辞世,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表达对他的追忆,那就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谦虚包容、勇于创新”。

  2015年7月12日,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消息传来,我倍感震惊,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的心目中,他总是那样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仿佛永远处于工作和学习的状态。这样一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永远以敏锐、勤奋形象示人的成思危先生,怎么会离开我们呢?

  成思危先生生前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并一手开启了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他因此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和“中国创业板之父”。我和成思危先生相识已有15年之久,且研究领域多有交集,无论是在风险投资方面,还是在创业板创办及组建的变革中,我都曾数次与他交流。成老辞世,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表达对他的追忆,那就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谦虚包容、勇于创新”。

  温其如玉 学无止息

  我与成思危先生的首次交流,是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上。那天,他是主嘉宾,而我则坐在台下作陪。在那次对话中,成思危先生有两点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一是他谦逊、平易近人的风度,二是他对知识不懈追求的精神。

  众所周知,成老是我国风险投资和创业板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他对资本市场的情况自然了若指掌。但是那天在和央视主持人陈伟鸿的对话中谈到某个具体问题时,他谦逊地指着台下的我说:“这个问题刘纪鹏教授应该更熟悉。”当时我确有受宠若惊之感。

  更令人敬佩的是成老对于知识的孜孜以求。1981年,46岁的成老已经在化工界卓有成就,但他却毅然“改行”赴美学习工商管理。他说:“改革开放之初,祖国大陆百废待举,更需要懂得西方先进管理科学的建设者。”两年后,他学成归国,将国外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推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和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成老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早晨学习一小时外语,即使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烧锅炉时也没有放弃过学习。他不仅擅长英语,还精通德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国语言。记得那次《对话》节目上,成先生谈得兴起,对现场的几位外国朋友说:“如果你们中有来自这几个国家的,可以当场考考我。”在陈伟鸿的调动下,一位来自德国的金发女士站了起来,成老还幽默地笑着说:“你可别说太难的。”随即二人就用德语自由地交流了起来。在场听众无不惊叹,报以热烈的掌声。陈伟鸿问那位德国女士成老的德语怎么样?她赞许地竖起了大拇指。

  成思危先生在68岁高龄时依然如此勤奋好学,那一场完全随机的对话,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锐意创新 兼容并蓄

  追忆和成思危先生相处的第二件事,源于成老和我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共同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发展,一直牵动着各界人士的心,我和成思危先生也曾多次发表各自观点。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创业板的推出可谓命运多舛、举步维艰。而成思危先生对于创业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8年,成思危先生即提出了创业板大“三步走”的最初设想:第一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成立一批风险投资公司;第二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

  深交所[微博]在2000年提出开通创业板后,国家领导人决定关掉深交所的主板,但随后美国的纳斯达克[微博]科技股泡沫破灭,香港创业板也从1200点跌到最低100多点。当时,成思危先生就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噷基写信,建议缓推创业板。同时,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创业板应是资本市场发展百年后的产物,我国股市成立不到十年,就开通无门槛的创业板为时过早。在此背景下,“主板欲复不能,创业板欲上不成”,深交所从2001年到2004年整整4年间,一直处于非常窘迫的境地。

  2002年,成思危先生又提出创业板“小三步走” 战略,建议将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第一步是把发审委已经通过的小盘股集中起来开辟一个中小企业板块;第二步是适当降低条件,逐步扩大这个板块;第三步是条件成熟时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创业板。

  2002年8月,深交所在国内学术界、业界对创业板推出争论不休的情况下,广泛听取了各界专家的建议,其中主要就包含成思危先生的建议。深交所新到任的陈东征理事长结合这些意见,抓住2002年国家振兴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契机,与专家学者一起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即在2004年首先开通门槛不低的中小板,待时机成熟再开通低门槛的创业板,最后开通无门槛的创业板。这样就把一步到位开通无门槛创业板的计划分成了三步来走。而这一战略,今天看来是十分成功的,这与成思危先生对于创业板的发展思路,以及他对于深交所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从2002年一直到2010年,深交所连续召开了九届研讨会。成思危先生作为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我国风险投资和创业板的发展,所以尽管他日程繁忙,仍多次出席深交所举办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上市论坛。成先生的每次发言都是全程脱稿演讲、侃侃而谈,给人以耳目一新乃至振聋发聩的感觉。成先生作为一名学术底蕴深厚的学者,其演讲的观点总是新颖独特,紧扣时代脉搏,站在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所以,每次只要有他在台上讲话,大家总是那样聚精会神地侧耳聆听。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成思危先生会面次数增多,交流机会也相应增加。我们一致认为,深交所的发展应是一板的“三步走”,而不是要发展三个板块。当然,在交流过程中,我和成思危先生也有思维的碰撞,但他谦逊的学者风范和在学术探讨中包容他人、允许争论的宽容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思危先生尤其喜欢与大家就风险投资领域和创业板等问题进行交流。我曾经在看到成思危先生提出股票和股市没有增值功能的观点后,给他发了一封邮件,阐述了我多年来研究的股票具有增值功能,并且在这个意义上股市也具有增值功能的观点。后来在2010年深交所第七次论坛的晚宴上,我与成思危先生都坐在一个主桌上,我向他敬酒,并与他再次就股票和股市到底有没有增值功能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当时我和成老在深交所宴会的餐桌旁,就这样热烈地交流了起来。他认真听完我的阐述后对我说,“纪鹏,你说得有道理,我们今后还需要就这个问题做进一步交流,因为这事关我国股市新文化理论和发展资本市场理论先行的重要环节。”并且当即把秘书叫过来,请秘书重点关注我发给他的邮件。

  追思起这些往事不禁让我感慨万端:成老是身处国家领导人高位、学识渊博的长者,然而却能本着这样一种谦逊的态度,包容不同的观点,共同探讨。实属难能可贵。

  春风化雨 薪火相继

  追思成思危先生的第三件事,就是他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和学术风范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后人。我自2006年调入中国政法大学[微博]工作,主要教授资本金融学课程。近年来,在每学期听课的100多位学生中,总会有一些优秀学生引我注目。我发现他们来自“成班”,即“成思危班”。

  成思危先生是学习管理出身,他对边缘学科非常重视。他认识到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财务、法律、金融等多学科的协同作战和边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恰逢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成思危先生亲临庆典现场,在发表精彩演讲后与法大签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成老自己名字命名的特殊“弟子班”,即“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简称“成思危班”或“成班”。成思危先生非常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而在“成班”专门开设了集管理、金融、法律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并不断探索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还记得在“成班”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成思危先生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用 “以天下为己任,以振兴中华为人生目标”与同学们共勉。他强调“菁英”应当具备的四维知识结构,即专业的深度、学科的广度、道德和哲学的高度以及远见。

  开学典礼结束后,成思危先生为全体“成班”同学讲授了精彩的第一课,包括“金融学什么、金融怎么学”等内容。他还向同学们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明确目标,朝着目标方向坚持努力;二是要培养学习动力,要有上进心、责任感和求知欲;三是要培养创新、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执着钻研思考,不断开拓进取。他循循善诱的讲课风格让全体师生如坐春风,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成老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又在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却如此注重教育,身体力行,亲自传道授业解惑,堪称师者楷模。

  抚今追昔,尽管成老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可磨灭。成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谦虚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成思危先生留给我们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范永垂不朽!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本文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8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