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6日 16:45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9月16日,中国银行家(重庆)高峰论坛暨“201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举行。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张越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和海外的互联网金融有一个根本性不同,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经济的新常态,互联网的爆发式的新常态是三者在一起的,在国外很多成熟市场有差异的,在中国来不及了,速度太快了,慢慢来错失的就是机会。在某一方面可能弱者很弱,强者很弱。因此,他建议中国转型应该“抓住时间,时不我待”。

9月16日,中国银行家(重庆)高峰论坛暨“201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举行。图为9月16日,中国银行家(重庆)高峰论坛暨“201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举行。图为世界银行亚太金融发展据首席经济学家王君在发表主旨演讲.9月16日,中国银行家(重庆)高峰论坛暨“201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举行。图为波士顿咨询董事经理张越在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越:今天只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互联网+时代,未来的银行怎么办,另外一个一个问题如何应变?在澳大利亚CBA当地的四大之一,房贷产品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长成了这样,这栋房子已经交易过几次了,这方面的数据如何?通过手机APP,可以联系房可以找一个靠谱的房,这是一个庞大的产品,这样做房贷好,对银行难,因为很多不是银行能够提供的,大数据的对比,当地的数据等等可以想到跨界是必须的。

  第二个变化是数据,尤其是银行业天天跟数据打交道,当数据贯穿整个银行链的时候是什么样,有没有精准的了解客户?有没有找出洞见,设计渠道,包括个性化渠道的整合,有没有做到用数据产品创新,做好服务?有没有用数据做到风险控制,有没有优化运营?比如渠道的管理流程优化产能提升。新的环境给了各家银行用数据的计划,但是数据转换价值需要银行思考。

  下一步未来的银行是什么样?波士顿咨询在全球做的第一次调研,在海外用的名词是金融科技,把银行的传统领域,存贷汇全在上面。这张图告诉你什么?金融创新已在全球领域渗透了各个价值链环节,您可能觉得这是一个颠覆论,我觉得这是一个锦盒论(音),在每个业务条线里有很多机会跟别人竞争。如果不抓住也是一次挑战和困难。

  互联网时代,银行怎么应变?是无法讨论转型的问题,银行考虑做什么?另外运营模式的问题,怎么做的问题,在这两个层面各家银行思考自己的转型之路,帮助很多很多的客户在半个世纪里做各种各样的项目。

  第一重塑客户体验之旅。以客户为中心从哪里来,不是想出来,而是真正思考客户,理解客户。

  第二精简产品与服务组合。每个人清理银行的货架看到有很多的僵尸项目,有成本、人员在上面是一个负累。

  第三端到端精益优化流程。这是今天的出路,再做各自的优化空间已经不大了。

  第四建设数字化与自动化运营大平台。有几十万的大军,他们在从事银行的运营过程,今天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吗?恐怕不是吧,释放出生产力做更有价值力的活动,是银行下一个银行需要做的事情。

  第五体制机制改革以适应互联网时代。

  最后管理的精细化问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操作方面各家银行面临非常大的瓶颈,有很多很多的优势在精细化管理还有很多的问题。

  转型路径怎么做?定制化客户的服务取胜,一个是用规模成本优势取胜,业务可以多元化。但是客户的需求逼着银行走什么?银行家对这点非常抓狂的,觉得这是一个精神分裂的问题,其实带来了很多的契机,因为创新的契机会大幅度的提升,因为通过收并购,通过合作能力也会提升。他们既是敌人,也是合作伙伴。

  在下一个五年,银行怎么走?每条红线都是互联网,从母体深度数字化,慢慢推动自己的转型,另外内部的阻力太大了。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波士顿咨询内部对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争论不断的。请各位行长考虑一下,在家里做转型有多大的阻力?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和海外的互联网金融有多么多么的不同,有一个根本性,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经济的新常态,互联网的爆发式的新常态是三者在一起的,在国外很多成熟市场有差异的,在中国来不及了,速度太快了,慢慢来错失的就是机会。在某一方面可能弱者很弱,强者很弱。我们建议下面这条路径,母体的互联网化一定会发生,这是一个大趋势,愿意不愿意一定在那里?另外抓住时间,时不我待。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以及转型的思考,我本人在德国的金融行业工作,当时经历了金融危机,转型很痛苦,希望不要在中国发生。中国更多是面向朝阳的转型,在这样的洗礼下中国银行业一定会更加精彩。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