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6日 09:24 中国金融杂志 

  本刊记者 纪 崴

  主持人的话:进入2015年,中国的理财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让投资者在机构理财和资本市场理财之间游走,资金关键节点双向流动明显;银行理财事业部改革逐步推进,银行已经将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理财作为重要的盈利增长点;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甲方还未唱罢乙方就已经登场,力图实现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低成本连接;第三方理财秉承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的经营理念,但也在适应形势变化向上向下开展客户延展,争取客户的全覆盖。理财市场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不断向前发展,居民也在理财市场这片蓝海中不断调整着自身的投资策略,向着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奋进。本期一线话题特别约请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产品研发与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张鑫、大唐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林、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蔡栋梁对理财市场的竞争态势、风险管控和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截至2014年底,中国的理财市场中,银行理财类产品余额大约15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近15万亿元,保险资产余额近10万亿元,证券类行业管理资产大约20万亿元,总数约60万亿元。各类理财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彼此竞争又相互合作。

  记者:理财市场中机构众多,能否做一个简单分类,将它们加以区分呢?

  张树林:理财机构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用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加以区分,不妨按照机构性质进行划分。一类是金融类理财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公司、信托机构等;第二类是非金融类理财机构,包括第三方理财如财富管理机构,互联网理财如P2P、众筹、私募股权机构。如果从服务不同投资者的角度分类,有服务大众投资者为主的机构,如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和各种宝宝类产品发行机构、P2P机构;有服务中产阶级为主的机构,如投资起点在100万元以上的机构,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第三方理财、私募股权机构等;还有服务高净值或超高净值的机构,如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基金专户等。

  记者:近期我国理财市场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蔡栋梁:201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量保持了相对平稳、微幅波动的增长趋势,参与主体不断扩大,理财资金和实体经济发展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资金也更多地投向实体企业。在整体宏观基本面不好的情况下,2015年上半年各类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但相对来说,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最近理财产品资金回流就是很好的例证。同时,理财市场也出现了很多新气象:由融资驱动型的金融体系正在向投资驱动型方向转变,由原来的二元结构向多元化结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金融结构,金融行业发展的动力由原来的融资方转向投资方,投资方对金融行业的需求由原来的投资生财拓展到风险管理、资产保全、财富传承等更丰富全面的领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对于“有钱人”更加重视,为其提供的产品也更为多元化、差异化和人性化。此外,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宝宝类草根理财产品不断创新并形成了和债券基金、保本基金、指数基金等合作的业务模式,而P2P和众筹的业务模式也同样迎来了诸多新变化。

  记者:我们分别选取商业银行、财富管理机构和互联网理财作为服务普通大众、中产客户和微众客户资产管理的机构代表。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是提供理财服务的主要力量,与其他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具有哪些优势?

  张鑫:银行理财业务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中表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内在的原因是顺应了银行发展与财富管理的客观规律和逻辑。首先,银行理财业务较好地把握了居民财富增长所催生的对金融工具载体的需求,老百姓渴望实现对财富的保值增值,而银行也处于业务转型发展期,因此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的良好契合,银行凭借综合化的金融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成为发展理财业务的主体金融机构,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对风险的管控,也使得银行理财发展相较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证券、信托、基金、私募等资产管理机构,表现出对稳健投资管理风格的选择。其次,银行在传统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信用管理经验和数据,在债权、股权等附加信用支持的业务方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为理财产品的运作管理提供丰富的资产支持。此外,银行理财十分珍视品牌建设,注重客户基础的维护和产品口碑的维护,能够更为了解和贴近客户需求,借助大类资产配置管理的优势将客户对收益的需求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进行充分结合,在市场波动中创造稳健的投资收益。目前,银行理财主要的发展障碍在于对刚性兑付的打破,需要大力转向净值型产品管理,加强在跨产品、跨市场、跨区域、跨品种等方面的投资,与国外先进资产管理机构相比较需要加强在权益类市场、国际市场的资产配置。

  记者:财富管理公司的业务侧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与商业银行理财和互联网理财有哪些区别?

  张树林:一般而言,财富管理包括资产保值增值、保险、税务、退休养老、财富传承等范畴。实践中,财富管理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建议,以帮助客户实现全方位的财务目标。具体到大唐财富,我们具有庞大的私人顾问团队,在市场上严格筛选优质信托、资管、私募等优质产品,为客户提供私密、专业的规划服务和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在关心客户的资产安全、保值和增值的同时,也心系客户的财富传承和资产保全,帮助客户实现财务自由。第三方财富管理与一般理财业务最大的不同是,一般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地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且提供服务的主体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银行自身的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核心,目的是为投资者设计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规划。财富管理机构本身基本上都没有自己创立的金融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通道业务,向客群提供其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提供的符合财富管理机构要求的产品,产品覆盖面比较广、比较全面,因此理财决策方面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强。

  互联网理财是对传统的财富管理的有益补充,填补传统财富管理行业没有达到的边界。首先,因为互联网理财的介入,广大投资群体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其次,互联网理财注重用户体验,做一些普通老百姓能够参与的优秀的产品,增加客户的选择。最后,互联网理财是公开的,可以打掉信息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大唐财富研发的“糖罐儿”APP就是一款典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服务于大众投资者的移动端理财应用软件。

  记者:这些理财机构之间是否会存在业务上的此消彼长?

  蔡栋梁:理论上讲,各类型理财机构之间应该存在业务上的此消彼长。一方面,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品种、数量有限,参与进行理财投资的人数有限,总的来说总量投资资金有限,存在各业务此消彼长的前提。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变化,实体经济、资本市场等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股市为例,当股市向好时,投资到股市的资金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减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业务的资金量。股市向差则反之。再如,当新型金融产品出现时,如互联网金融产品,以余额宝[微博]为例,余额宝吸纳了大量活期储蓄资金,减少了银行存款,一定程度也减少了银行理财产品等业务的销售量。

  张树林:从实践上来说,我认为整个理财市场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可供尝试和探索的领域很多。最近十年,伴随着居民和理财机构对理财这一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理财市场范围不断地被扩展,理财机构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中国有钱的人很多,2014年全国可投资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就有100万人,共持有可投资资产32万亿元人民币,可以想象作为金字塔式财富人群中低层次的一般消费者理财需求是非常庞大的;另一方面,投资者的理财意识逐步增强,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会按照其理财配置多元化的趋势发生变化。与需求形成对比的是理财产品供应的不足。经常出现产品一经出售就迅速售罄的局面,形成理财市场供需两难的态势。

  记者:作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商业银行理财如何对待这种来自股市、大额存单业务等的竞争?

  张鑫:货币市场工具、债券、权益资产、债权类资产等都是资产管理配置的品种,各个市场是相互联系、影响和补充,取决于银行理财的整体资产配置策略。大额存单业务的推出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一样,都是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的金融工具之一。总体来看,这一产品的推出对银行理财的影响极为有限。上半年随着股票市场的快速上涨,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有从偏爱固定收益类收益转向获取资本市场超额收益的趋势。但伴随着6月12日以来股市的下跌,投资者对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关注度重新上升。2015年上半年,受央行[微博]2月降准、3月降息、5月降息、6月同时降息降准的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理财业务可投资资产的价格下降较快。与以往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下滑不同的是,本次降息并未带动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滑,不少中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降反升,导致银行理财增速明显。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对于银行理财看似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未来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和稳健的经营,是银行不断赢取客户的重要支撑。

  风险是收益的影子。理财市场在为客户提供高额、稳定回报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现阶段主要表现在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和信息披露不完全上。

  记者:为了获取资金,一些银行提高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且我国一直存在着银行提供隐性担保保证收益的现象,刚性兑付问题随之产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蔡栋梁:首先,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应该由市场供求双方决定,而不是由预期收益率来保证。很多理财产品都通过预期收益率或测算收益率的方式对其收益进行了事先约定,在一定程度上给投资者打了强心针,但也包含了一定风险。让市场供求来确定均衡价格,就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理财产品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理财服务机构要转变竞争机制,从靠高预期收益来拉拢客户,转变为靠产品质量取胜,客观反映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其次,做好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让理财产品的风险在市场中得到很好的显现。最后,要大力培育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理财市场文化,做好投资者的风险认知教育,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监管层面应在信息披露和预期收益率披露层面做一定指导和规范,解决市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仅靠金融机构自身竞争和规范不够,需要行业自律和相应监管机构正确引导和规范。

  记者:您如何看待刚性兑付问题?

  张树林:刚性兑付之所以存在一是源于投资者的投资习惯,认为理财就像存款一样,应该按照约定的收益率给付收益;二是前期很多理财产品背后是房地产、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固定收益的产品,有金融机构和政府信用做背书,能够给付固定的收益。现阶段理财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优质基础资产难寻,固定收益率产品越来越少,收益率也越来越低,因此刚性兑付必须要打破,从而提高投资者和理财机构的风险意识。对于财富管理机构来讲,要降低风险,首先要具有一套严格的产品筛选体系,发行主体最好是金融机构;融资主体自身需具有较强管理能力,主营业务要具有市场竞争力;融资项目本身合法合规、债权债务关系清晰且无瑕疵,还款来源真实可靠;要有股东担保,资产质押、抵押,承诺回购等风控措施;符合银监会、证监会[微博]等监管要求,且通过监管机构认可。以大唐财富为例,在产品采集和审核上,大唐财富采用了三级风控措施,即产品采集部、风险控制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共同进行风控管理。产品采集环节与风险审批环节是相互独立的,产品采集部负责产品采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选产品供应商(主要是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从源头控制风险。审批环节则由风险控制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投资专家、风控专家、法务专家对项目进行包括评价、信用状况、经营业绩、证件完备性、还款来源可靠性等全流程的严格风险控制。2014年度,大唐财富共采集2627个金融产品,其中750个通过立项会,210个通过风控委员会的审核,133个产品上线,也就是说,产品的通过率仅为5%。也因如此严格的筛选体系,大唐财富在为客户提供10%左右年化收益率的同时,产品违约率为零。

  记者:信息披露不足是理财市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商业银行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完善?

  张鑫:对于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来讲,按照监管要求,向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进行产品说明和风险提示,并定期将产品管理情况进行披露。应该来讲,近年来在这方面日趋规范,产品运作的透明度更强,能够进行理财产品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披露。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将进一步落实银监会8号文和35号文件要求,按照单独核算、单独建账、独立托管、风险隔离等原则开展理财业务,并继续按照监管要求继续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持续充分信息披露,明确收益与风险特征,明确双方的责任承担,真正实现由“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向“卖者尽职、买者自负”转变,让客户在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下,根据自身风险特征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

  记者:在完善理财市场信息披露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蔡栋梁: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披露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早在2013年7月就曾推出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力求加强银行对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制度,但由于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没有强制性规定,所以部分机构会选择性披露。全面完善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除了应注重与巴塞尔协议、国际会计准则等通行准则逐步接轨靠拢之外,还应结合我国金融发展趋势和国情实际,针对重点领域制定专门性的信息披露规范,监管范围不仅要包含主要银行机构,也应该将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网络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也纳入其中。同时对于各类型机构和单位在同类型项目的披露要求上应一视同仁。在信息披露要求中,要加强对理财产品后续运行情况和到期收益的披露监管,在披露内容上要求真实、充分,而且要及时。加强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监管部门应当重点整治“累犯”,以儆效尤,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还应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等社会中介的“鲶鱼效应”,在对每个理财产品的收益能力、风险控制等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的同时,进一步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力度,既帮助消费者去伪存真,防止欺诈行为,也推动金融机构诚信经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广阔的理财市场,未来各资产管理机构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专业高效的运作团队、明确的客户群定位以及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规范化、市场化、细分化、专业化、差异化将会是未来理财市场的总体发展方向。

  记者:理财市场发展,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开放“净值型产品”替代“预期收益型产品”,在您看来,商业银行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张鑫: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财产品形态,具有阶段性的时代特征。但随之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对刚性兑付的破解,借鉴国际资产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净值型产品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到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均将产品转型作为理财业务的重心,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如平安银行推出了“平安成长”系列等多款净值型产品,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这是银行业理财业务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在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将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产品形态、制度流程、投资运作、系统开发、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在转型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估值体系的构建,因此商业银行发展净值型产品首要是进行理财核算机制调整和加大系统改造。

  记者:未来理财市场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蔡栋梁:不断市场化应该成为理财业务改革及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要通过竞争、价格、风险和既定规则实现理财产品的优胜劣汰。同时,未来的理财市场将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类型理财产品均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机构会更为关注用户风险收益的平衡与相关金融理财产品的匹配度。规范化、市场化、细分化、专业化、差异化将会是未来理财市场的总体发展方向。从国际经验来看,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期限要求、专业知识水平等多个维度可以将投资者细分为若干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都会有特定投资产品进行覆盖。而我国市场目前较为单一的资产管理产品类型,远未能满足社会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理财产品规范化、市场化、细分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将为金融机构相关产品的研发打开相应垂直化细分市场,并为赢取更多高效用户提供机遇。同时,市场化优胜劣汰的性质,产品细分化、专业化和差异化的高要求可能会加速相应机构的退出速度,为各机构带来发展和生存方面的调整。

  记者:财富管理机构需要作出哪些改变以应对未来的理财市场?

  张树林:作为更专业、公正、客观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未来要想开拓发展,必须要在产品上下功夫。以大唐财富为例,大唐财富目前正逐步从产品导向向客户需求导向转变,从传统的代销模式,向主动管理转变。目前,大唐财富已具备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在产品开发方面,成立专业的团队,在原有固定收益率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权益类产品的数量,产品逐步向“净值化”转变,包括尝试采用FOF(Fund of Funds)方式,将基金募集来的资金按照一定比率投资到其他几种基金上,以平衡募集基金的收益和风险。这种方式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