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6日 09:23 中国金融杂志 

  魏革军

  对前一段资本市场波动的政策干预,社会方方面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可谓众说纷纭。不同的认识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不同环境、不同利益视角下人们认知的差异。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应当客观看待不同评价甚至是负面的看法。尽管遇到一些困难,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增长潜力大,基本面良好,经济总体向好的方向不会因市场波动而改变,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类金融市场必将在改革中发展。但我们也应适时对干预政策进行反思评估,总结利弊得失,不断完善市场调控的水平和艺术。

  不同经济学派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都有各自的主张。我国在二者的关系上也有明确的理论和政策认知。但实践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比理论所揭示的要复杂得多,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以常规或非常规形式干预市场,在各个经济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因此,不必对我国的政策干预说三道四。即使发达的经济体,对危机应对或市场救助都是棘手问题。正常情况下,政府通过公共政策,以温和的、常规的形式,对经济活动和市场进行顺周期或逆周期调节;但在危机期间以及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时,则会引入大量的非常规手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经济体采取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特别救助便是这种情况。

  但也要看到,任何非常规手段都是敏感的,不可避免地引发争议甚至批评。因为,危机应对涉及公共利益及选择,宏观管理也不像自然科学试验那样分明,加之人们认知的局限以及调控的不可逆性,自然难以形成一致的判断。但历史地看,每一次金融危机或重大金融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制度的完善。

  当问题发生特别是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面对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市场,我们应弄清楚政策到底能做什么。任何体制下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公众也不应期待一个无所不能的政府。对市场要始终心存敬畏。毕竟,经济问题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规律,过于依靠行政力量特别是进行选择性干预,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面对市场,我们能做什么?首先,要有良好的顶层设计。这是一项系统性规划,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要同时考虑顺周期、逆周期情况,构建市场自我约束、自我平衡、自我矫正的机制和功能。另外,引入市场工具和机制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单边影响市场,而是为了更好平衡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顶层设计,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延缓改革,甚至出现将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的情况。

  其次,要有充足的政策储备。政策研究的核心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场运行中的可能情况提出相应的方案,以备应急之需。市场经济下,问题往往比预计的要复杂,这就需要加强相关智库对问题的研究。这种研究是相对独立的,不是一般的解释性研究,而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研究。

  最后,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并增加政策的透明度。资本市场的巨大波动使我们看到了金融市场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内外市场的融合、金融交叉业务的发展以及现代支付的广泛应用都加剧了这种复杂程度。充分掌握和观察各种信息流、资本流,加强大数据分析,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掌握相关信息,才能科学决策、适时决策,使政策更具透明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