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1日 10:34 中国金融杂志 

  魏革军

  一个颇有实力的单位几年前开办一家企业,银行主动要求贷款,其他企业也希望合办,但该企业拒绝了合作请求。不料想,后来市场变化导致资金困难,企业难以寻找到合作伙伴,不得不承受巨大损失。

  这是一个不善分享导致风险集中的真实例子。试想,如果当初该企业有更科学的规划,合理运用自有资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情况也许就会不一样。类似的情况,在国际投资、个人投资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领域同样存在。

  不愿分享成长机会在现实中也时常发生。比如,不能有效利用社会分工与协作,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热衷于另起炉灶,局限在一定区域内配置资源,结果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不能有效利用金融市场和工具,导致资本和资产结构脆弱单一;不能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关系,错配机会和风险;等等。

  分享是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经济分工协作理论、比较贸易理论、现代治理理论、保险理论等,都体现着鲜明的分享发展观。股份制理论的发展,更是深刻诠释了分享的本质。分享的发展观,强调治理均衡、结构改进和风险配置。在结构转型的新阶段,倡导分享的经济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推动我国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增长的潜力和活力,实现包容性发展。这就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公共政策,减少、矫正并逐步消除政策性扭曲,改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市场因素;要求公平、公开、公正对待不同资本,分享机会,分担风险;要求克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分工协作,更好发挥区位、资源比较优势,实现经济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在结构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分享有助于形成新的改革共识,合力创造新的机会、机制和途径。

  它有助于我国有效融入世界经济。当今的国际合作不是零和博弈,那种排他性的安排不符合全球化趋势。“一带一路”构想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深化。全面“走出去”并非谋求一己之利,而是要与所有参与者分享世界经济的成长机会,分担各种风险,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因此,无论对外投资还是人民币国际化都是基于公平、分享、互利的原则。我们应通过有效的政策沟通,体现包容和谐的文化,积极与一切先进文化融合,运用各种合作平台、机制、手段开展国际投资与贸易。

  它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治理。我国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就医难、就学难,都与缺乏分享理念不无关系,导致政府对市场过于替代。现代治理强调均等、制衡和效率及其之间的平衡。在社会经济领域,明确不同市场主体的边界、权利、责任和义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政府、监管者和其他各类市场主体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关系,而是在一定制度和法律框架下的法律关系、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培育有效的市场机制,健康的市场主体,以及健全的保障网络。这需要持续深入的改革和制度演进。

  它有助于有效配置资源和风险。无论是国家投资还是企业和个人投资,都需要系统体现分享的理念。资源、资本、资产的过度集中必然导致风险的过度集中。应当看到,不确定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常态,应善于利用股份化、多元化、混合化,分享机会、分配利益、分散风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多元化、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现代保险业务无疑是重要的路径。

  分享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治理机制,更是一种文化。将这种文化有机融入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有助于丰富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