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0日 10:37 中国金融杂志 

  杨立杰

  编者按: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经济金融指标出现了走势分化现象,暴露出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为此,我们约请人民银行[微博]部分分支行行长,结合本地实际,对比分析相关数据指标,探讨当前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最佳路径。

  2014年以来,适应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和调控措施。目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必要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并研究探讨下一步的金融调控工作。

  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

  从全国来看,到今年5月末,经济金融运行格局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货币信贷供应适度,流动性较为宽裕,资金利率逐步下行;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生产呈现企稳特征,“克强指数”显示回暖迹象。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创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创6年多新低,PPI指标连续39个月负增长,CPI指标持续处于“1时代”,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速均大幅下滑。

  从湖北省来看,到今年5月末,主要经济金融指标总体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一些指标滞后于全国。金融方面信贷累计增量多于上年同期,但增速从3月份开始连续回落。经济方面工业增加值5月当月仅增长7.2%,未延续4月份的回暖状态反而有所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回落速度加快,1~5月累计增长17.1%,较1~4月回落1.6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市场出现回暖,但房地产投资增幅创2009年4月以来新低。

  目前金融数据表现趋好,这是前期金融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的结果。2014年以来,中央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中期借贷便利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并先后4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通过这些措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而经济数据表现较弱则显示出经济持续回暖的曲折性、长期性。“三期叠加”是主要影响因素。从速度换挡期分析,2011~2014年,湖北省经济分别增长13.8%、11.3%、10.1%和9.7%,今年第一季度下滑至8.5%,显示换挡减速尚未结束,趋势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结构调整阵痛期分析,近年来经济结构虽在不断调整优化,但任重道远。目前工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工业调结构、去产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刺激政策消化期来看,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偏重、企业杠杆率偏高,高债务率透支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投资增长空间,而投资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5%左右。

  经济金融数据分析表明,在当前形势下,货币政策仍需保持定力。一方面,应继续通过前瞻性、包容性操作,提高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引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对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是否趋于更加宽松需要谨慎决策。我们认为,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结构性减速,适应新常态就要求保持政策定力,而引领新常态则需要切实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过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则可能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采取“大水漫灌”方式增加流动性,一些面临淘汰的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可能重获信贷生存,从而导致经济自身调整结构的动能下降。

  经济金融结构问题突出

  在对比分析金融经济指标的过程中,对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一些突出的结构性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是经济金融两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保增长、调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一是投资资金来源短缺的问题。今年前5个月,湖北省金融机构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增长,比上年同期多增较多。但与此同时,投资资金增幅同比明显回落,远低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其中国内贷款大幅下降。出现矛盾的根源在于2014年同期委托、信托贷款在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合计占比超过30%,其中大部分投向了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及房地产等投资领域。到今年,由这些通道提供的投资资金一部分转入表内由贷款进行了替代,推动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另一部分则按监管要求进行了压缩,影响到对投资的资金支持。当前,财税收入增速放缓,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减弱;在相关立法、项目收益率等核心问题未有效解决之前,各方面大规模参与PPP模式的意愿不强,PPP模式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资金供给问题已成为制约投资增长的客观因素。在三大需求中,投资具有关键作用,特别是基建投资,已被赋予了“托底”的功能。解决好其资金供给问题,对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5月11日,为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国办40号文件专门对银行贷款和财政资金有关安排进行了明确。但今年年初以来,金融机构对基建领域的信贷投放态度出现分化:大型银行由于在该领域的贷款存量规模较大,谨慎观望;中小银行为拓展市场,参与积极。基于此种情况,下一步需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定向调控措施,适度向金融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以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二是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放松的问题。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可以预计一些地方会出现调结构为稳增长“让道”的倾向。据有关方面分析判断,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环比大幅回升,其中就有地方为稳增长、稳投资,牺牲产能过剩行业调整速度的因素。从信贷投向来看,据银行反映,今年高耗能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一反2014年压降态势,出现反弹迹象。而从定向调控重点监测考核的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增幅等指标来看,湖北省自3月份起已连续3个月环比下滑、同比回落,而且涉农贷款增幅连续3个月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小微企业贷款连续3个月同比少增。为了确保经济结构和信贷结构调整的要求落到实处,下一步还需要加大定向调控力度,进一步丰富和利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功能。一方面,继续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定向降准、差别准备金制度等定向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围绕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强化定向调控,将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信贷资产纳入到中央银行合格抵押品范围,积极利用SLF、PSL、MLF等新型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房地产市场的走势问题。今年年初以来,受前期限购、限贷政策放松等因素影响,湖北省房地产销售情况明显改善。但“销售好转、新开工面积上升、投资回升”的良性传导机制尚未形成,新开工面积情况微弱好转,跌幅环比收窄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仅增长2.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超过20个百分点。可见,目前销售端的复苏主要是改善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让2014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一直存在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但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从金融角度看,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增长较好,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去库存。房地产开发贷款持续大幅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和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两项合计占全部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的70%以上。对一般房地产企业,银行出于行业长期风险的考量,开发贷款放贷意愿普遍不足,授信收紧。因此,当前房地产企业整体资金压力仍然较大,投资能力不足。综合上述因素,去库存将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金融支持重点应在促消费、去库存上着力,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合理的住房消费;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支持房地产企业跨界转型,支持地方政府回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

  提升政策效率至关重要

  在调控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数据持续向好而经济回升乏力,也反映出货币政策的传递渠道不畅通,导致调控政策产生效应的时滞延长,当前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收缩信贷供给,以同业债权取代企业贷款,金融系统“自循环”流动性增多。目前,金融体系风险总体可控,但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趋势明显。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以防范风险为目的的信贷控制明显增多,而持有同业债权明显增加。4月末,全国存款性金融机构持有非金融企业债权余额占总资产的39.3%,比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持有的同业债权余额占到了总资产的23%,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

  二是实体经济加杠杆意愿下降,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当前,传统制造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风险较为突出,钢贸、铜贸和煤贸等行业风险持续扩散,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相关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期不确定,投资意愿下降,部分企业开始主动收缩,降低杠杆,有效贷款需求下降。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湖北省贷款总需求指数较上季下降了8.82个百分点。

  三是一些调控政策的实施缺乏相应配套手段,影响贯彻落实效果。例如,在定向调控方面,虽然政策设计要求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特定行业和领域,但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引导下,金融机构自觉落实调控要求的动力不足,资金仍会流入部分调控领域,而新兴产业等由于规模较小或者存在风险往往得不到支持。

  四是相关政策配合不到位,影响货币政策效用及时发挥。货币政策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面的配合。例如,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人民银行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意见,就需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方面难以及时协调到位。

  由此可见,当前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至关重要。从顶层设计而言,关键是要加快推进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建设,比如,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等等。同时,中央银行需要继续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运用市场化的货币政策手段,最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对基层央行[微博]来而言,为提升货币政策在辖区传导效率,应重点围绕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疏通政策传递渠道和加强政策落实的监测管理等方面积极作为。

  一是加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推动有效信贷需求及时转化为现实信贷投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今年年初以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按照这一思路,在湖北省组织了多场金融服务“早春行”银企对接活动和重点项目银企对接活动,合计信贷签约金额超过2000亿元。与湖北省经信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扎实做好湖北省新兴产业增长点金融服务工作意见》,建立新兴产业信贷管理制度,为全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增长点搭建融资平台,计划全年新增新兴产业信贷客户数同比增长20%以上,新兴产业贷款增速和占比均要高于上年水平。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了主办行制度。针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大力推动了科技金融创新。

  二是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推动金融机构适度提高信贷风险容忍度,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当前,要认真做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工作,防范系统性流动性风险。要以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发行为契机,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帮助金融机构盘活信贷存量,化解信贷风险。要加强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问题突出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民间融资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妥善处置重大风险事件。要联合司法部门深入开展金融案件执结活动,维护金融机构合法债权。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是完善政策沟通协调机制,争取地方党政的理解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基层央行要及时将政策精神向地方党政进行汇报和解读,并努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政策配合。近年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为落实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有关金融政策,联合地方政府金融办和银行、证券、保险监管部门,成功实施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五个一工程”。今年,围绕改善支小支农金融服务,又协调地方财政部门设立了50亿元专项担保增信资金。

  四是建立政策落实监测管理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落实政策情况的监测评估,强化监督管理。为保证货币政策特别是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监测评估和监督管理十分必要,基层央行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积极探索实践。一方面,在前期已实施小微企业、涉农信贷政策专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建立新的监测评估制度,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监测评估体系。如为全面评估辖区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情况和企业的融资成本变动情况,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今年专门出台了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统计监测制度和企业融资成本监测制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将监测评估结果与有关金融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健全对金融机构落实政策的激励约束机制。■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武汉分行行长

  (责任编辑 张 林)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