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规律

2015年03月16日 14:26  中国金融杂志  收藏本文     

  魏革军

  这些年,一些地方的民间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活动十分活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满足了多样化金融需求,但由于缺乏规范和透明,也隐含着较大风险。

  过度金融活动造成的风险案例时有发生。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息,把钱放在不规范的中介机构或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工具,导致本息两空;一些民营企业,有了一定积累后放弃主业,转向金融和房地产,摊子铺得很大,出现资金链条断裂;有些地方不切实际造新城,搞所谓区域经济金融中心,而产生的新价值微乎其微;等等。这些情况虽然是个别的、局部的,但也值得思考。

  对金融抱有不切实际的愿望在社会上具有普遍性,也是长期存在的现象。过度依赖金融、滥用金融,希望短期内找到致富的捷径,自然人有之,企业有之,地方政府亦有之。热衷于倒腾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企业办金融、地方争办金融中心等,便是这种思想的突出表现。

  问题是最好的教科书。在逆境、风险、危机中,往往能看清更多的东西。

  金融的确很重要,也很诱人。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和金融市场是金融意识提升的标志,但应遵循经济金融发展规律和基本的经济原理。一些本原性的东西不应遗忘,比如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发展和创新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决定利率整体水平、金融市场具有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利率终究是未来不确定的反映,等等。资本的本质就是不断在运动中实现保值增值。追逐利息、利润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考虑客观规律、不把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就只能适得其反。

  从长期看和总体看,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规律。对地方来说,无论建多少金融街、金融中心,如果不深化改革,不下工夫改善经济结构、提质增效和改善环境,就难以形成资本和资金洼地;对于企业来讲,如果不致力于品牌的持续性建设,脱实向虚,丢掉自身的比较优势,就难以基业长青;对于自然人而言,如果不靠智慧和诚实劳动,指望一夜暴富,就只能事与愿违。历史一再证明,脱离客观现实的金融活动终究是靠不住的,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利率是资金或资本的价格,是对未来风险的溢价。一些类金融活动充满诱惑,利率高出正常利率好几倍,严重偏离平均利率水平,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增长,其中的风险不言自明。一有风吹草动,必然会以各种剧烈方式进行调整,要么有本无息,要么血本无归,要么本息折损。因此,从全社会看,无论资金成本多么五花八门,最终社会资金平均利率不会与社会正常利率出入太多。这就是规律。

  因此,有必要通过广泛的公共金融教育,使每一位市场参与者都认识到经济金融发展中那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理性的决策和选择。一些规律虽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本质的东西最终会发挥作用。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需要有效利用金融,但没有捷径和偏方,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从制度上看,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社会金融活动,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但也应倡导社会理性参与金融活动,以防范各种风险。从管理当局角度,应通过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加强行为监管,减少欺诈,同时加快改革,减少管制,不断释放体制活力,丰富金融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有深刻的教训,但危机后许多问题很快又被淡忘,利益与人性的弱点会驱使非理性重新占据上风,并最终引发新的潜在危机。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社会公众抑制冲动和贪婪,适应规律,走向更多的理性。

文章关键词: 中国金融银行互联网金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副书记仇和被查 曾长期任职江苏
  • 体育中央放大招:中国足球改革详细方案出炉
  • 娱乐小龙女将由成龙接管?律师:看孩子意愿
  • 财经触目惊心 央视315晚会都曝光了谁
  • 科技央视315晚会:三大运营商无一幸免
  • 博客陶短房:香港反水客粗暴行为无异于自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浙大毕业生放弃接管千万家业当警察(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养老保险基金入市不是401K
  • 谢逸枫:总理记者会透露房价即将上涨
  • 杨德龙:积极财政政策助推股市反弹
  • 童大焕:哪里楼高就买哪里
  • 宋清辉:中国将发起新一轮改革开放
  • 刘姝威:兼并重组 提高市场集中度
  • 易宪容:打破刚性兑付将造成巨大冲击
  • 苏鑫:创新房地产2015正当时
  • 王福重:消协和打假都是扯淡
  • 冉学东:财政部债务置换背后站着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