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闯入致郭广昌清仓刘永好减持,三驾马车股权时代从此瓦解
□本报记者 沈佑荣
随着“土豪”安邦的进入,民生银行持续了近20年的股权之争或许将画上句号。
作为中国股权最分散的民营银行,20年来,其股权之争从未间断过。从上市前夕的股权巨变,到希望系刘永好、东方系张宏伟、泛海系卢志强的明争暗斗,再到几次外资入侵,以及后来的中国人寿、史玉柱[微博]、郭广昌等富豪,每一名股东都有着不小实力,每一次股权之争都险象环生。然而,多年来,尽管围绕着民生银行的股权争斗不断,但几乎每名股东从未逾越10%的股权红线。
这一次,安邦的强势杀入,相较过去的股东联手“拒敌”,深耕多年的富豪股东们仍在集体沉默。1月底,长江商报记者先后联系采访新希望刘永好、史玉柱等,均遭拒绝。
令人寻味的是,刘永好、卢志强已先后对民生银行实施了减持,而复星集团的郭广昌更是进行了清仓。其中刘永好去年12月26日减持了1.85亿股民生银行A股,其持股占A股比例降至7.69%,占总股本比例为6.1%。
只是,一度觊觎民生银行控股权的中国人寿进行了大幅增持,持股比例达到6.98%。
一时,“烫手山芋”和“香饽饽”共同成为民生银行股权的标签。
业绩向好成就三驾马车
坊间曾有调侃,民生银行董事会是史上最有人气的董事会,这也预示着,民生银行的股权争斗之激烈。
事实上,民生银行股权之争由来已久,这缘于其极度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
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由工商联负责组建59家企业(48家民营企业)参与发起,注册资本13.8亿元,起初,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为6.54%。
成立不久,随着民生银行的业绩持续向好,59名股东之间的争斗之声不时爆出。到2000年,民生银行上市前的一年半内,争斗的结果是,股权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20余起股权转让,涉及股份约636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6.1%。前20名股东13名减持。不过,在这一股权巨变中,股权趋向集中,逐渐形成了希望系、泛海系、东方系三大集体,成为民生银行的三驾马车。
早年曾有报道称,泛海系实际控制人为卢志强,泛海控股、船东互保协会及中色建设合计持股23.9%;希望系由刘永好领衔,与其女儿刘畅等合计持股17.05%;东方系的代表为张宏伟,民生银行2000年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东方集团持有民生银行2.5265亿股,与泛海控股并列为第二股东。后来,泛海系有所分化,船东互保协会王玉贵与卢志强的联盟并非想象中那么紧密。
只不过,张宏伟的股权获取充满火药味,原民生银行董事、深圳前进开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邱影新曾为这些股权打过12年官司。
三驾马车为争夺第一大股拼得你死我活,尤其是希望系和东方系更是全力拼杀。2000年3月10日,东方系持股比达9.42%,逼得刘永好加快动作,迅速增持至9.99%,力保第一大股东地位。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副董事长陈建也想做大股东,当时,刘永好出资的5000万元是东挪西借,而陈一出手就是9000万现金。不过,陈建未能如愿,缘于时任民生银行董事长极力反对。
此外,在香港鼎鼎有名的龚心如在民生银行创立时就有意参股,只是因其身份而被拒之门外。有消息传出,陈建出资的资金是龚心如的,陈建只是代持股,两人为此打了多年官司。后来,龚心如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且因家族纠纷牵扯,后因其股权被冻结导致控股民生银行的意愿未能达成。
董文标“接掌”刘永好意外出局
2003年,民生银行谋求海外上市,股权再次生变,期间也不乏意外。
起初,恒生银行有意以14亿元收购民生银行8%股权,以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没想到被国际金融公司(简称IFC)先行一步,从东方集团手中获得民生银行1.22%股份。
当时,在上市大背景下,除了东方集团转让股权给IFC外,新希望和泛海控股也进行了相应减持,以让IFC持股达到5%。如此一来,民生银行原有的三驾马车依托“3+1”模式迈出海外上市步伐,然而却遭遇了滑铁卢。
海外上市失败,内斗随之上演。只是,这次内斗充满了戏剧性。
2006年,董文标担任董事长,作为创始董事、最大股东的刘永好却意外出局,而且毫无征兆。
资料显示,当时的董事会,张宏伟主持会议,他持股比4.71%,刘永好持股比5.98%。为力保第一大股东地位,刘永好实施了狡兔三窟之计。除了他本人持股外,他的女儿刘畅及其二哥刘永行分别持股比2.82%、2.37%。
不过,在这次会议上,张宏伟当选为董事、副董事长,而刘永好落选。
对于刘永好的意外出局,事后有人爆料,刘牵头提出了一个股权激励方案,而张宏伟联手陈建等股东提出了一个更为优厚的方案,两大阵营因此矛盾公开化。或许是民生银行的管理层站在了张宏伟一边,导致了刘永好的出局。
据称,在与民生银行的资金关联上,刘永好是众多大股东中少有的“没有湿鞋子的”。刘永好的出局招来不少中小投资者质疑。
不过,时隔32个月后,董文标将刘永好请回,刘得以重返董事会、重任副董事长。
在董文标任董事长期间,民生银行依旧成为各路资本觊觎的目标,如一大型外资银行曾提出入股19.9%的要求,GE金融公司也要求在合作汽车金融业务后可优先认购民生银行股权,都被民生银行股东及管理层拒绝。
尽管民生股权争斗从未停歇,但事实上以希望系为首的三驾马车客观上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效果,刘永好、卢志强及张宏伟等常常争斗不断,股东们所持股份也曾多次变化,虽然泛海系提出金融控股概念,希望系和东方系也将民生银行当其金融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但各个股东持股比例从未超过10%的红线,民生银行因此赢得了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
“搅局者”史玉柱重申3年不卖
对于民生银行的控股权,各路资本屡败屡战,无休无止。如游走于资本市场的“明天系”也曾尝试控股民生银行,股东郭广昌也一直在寻找最佳时机试图增资控股,均未成行。
在股权之争方面,史玉柱是个最大的搅局者。
2011年8月,中国人寿提出“一控一参”银行目标,将目标锁定为民生银行,并向民生银行抛出橄榄枝。在这一关键时刻,史玉柱立即炮轰“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中国唯一的民营的重要银行(总资产2万亿以上),别成为国有银行,给民营留一块小小的天空吧。”
事实上,史玉柱也早有染指民生银行控股股东位之意。当年上半年,在短短74个交易日内,史玉柱耗资38亿元增持民生银行A股42次,晋升为民生银行第六大股东。只不过,他试图控股民生银行之时遭遇“中国人寿”这匹狼。
为了阻击中国人寿,无奈之下,史玉柱施展开“合纵连横”之计,携手刘永好、卢志强等富豪,共同拒敌,迫使中国人寿罢手。
史玉柱试图控股注定是个失败者,在民生银行的股东中,史玉柱的持股比例一度仅次于刘永好。不过,史玉柱在民生银行董事会属于边缘化人物,无论他在二级市场上如何翻云覆雨,一直困在“董事”的位置上止步不前,更别谈控股股东之位。
或许,正如企业家所宣称的,史玉柱素喜剑走偏锋又时常娱乐大众。也有企业家认为,史玉柱的最大贡献就是搅局。
不过,股权之争并未就此平息。就在去年,前脚离开民生银行的前董事长董文标刚刚酝酿成立中民投,就考虑控股民生银行。刘永好、卢志强、史玉柱等富豪再一次携起手来,强烈反对,逼迫董文标只好放弃。
然而,赶走了中国人寿,民生银行又迎来了安邦保险这头胃口奇大的雄狮。这一次,雄狮来得过于突然而又猛烈,不经意间,通过二级市场上增持的股份已达到22.51%,远超原第一大股东刘永好的8%,已经坐实了相对大股东之位。
这一次,刘永好、卢志强、张宏伟等富豪股东面临民生银行史上最激烈残酷的控股权之争,保持了集体沉默。不过,史玉柱1月2日晚在微博上发表评论称:“健特生命(史玉柱旗下公司)持有的11.5亿A股民生股票,既然我公开承诺了3年不卖,就绝不会卖。安邦控股民生,我觉得挺好。有大股东照料,民生未来说不定更有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