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宏观政策最优选择

2015年01月28日 15:01  《金融博览财富》  收藏本文     

  专访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2015,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记者: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下行区间,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方面的数据都呈现减速态势。时至2015年,市场各方对中国经济有着各种预期,请问,您对2015年中国经济是如何判断的?基于什么?

  马骏:最近,由我牵头的预测小组,在《人民银行[微博]工作论文》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有关我们对2015 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的。

  我们的预测是: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假设条件下,预计我国实际GDP 增速将从2014 年的7.4% 略微放缓至2015 年的7.1%。

  这个预测,我们有以下一些依据:内需方面,我们预计国内消费增速将保持平稳,各项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效果会推动服务业、绿色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的较快增长。但是,由于受前期商品房销售疲软的影响,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减速,高污染、高耗能和低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增长也将持续低迷。所以,综合判断来说,2015年投资减速,将是G D P 增速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

  外需方面,我们预计出口增长将比2014 年略有加速。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发达国家的经济回暖,尤其是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将改善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第二,各级政府采取的各项稳定外贸举措也将有助于外贸增长。

  结构转型方面,我们预计各项改革措施对促进结构调整的效果,将在2015 年逐步显现。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继续上升,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民生支出、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等将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有所增强。

  把握稳健货币政策“松紧度”

  记者: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说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还说“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后面这种说法,以前没有出现过,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个“稳健”和“松紧适度”的?为什么?

  马骏:所谓的“稳健”,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是中性的意思,既不搞大的扩张,也不搞大的紧缩,现在没有必要、也没有太大的空间去搞大的刺激,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是最优选择。我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总量保持合理的货币增速;二是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把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三是继续支持结构调整,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尤其要满足三农、小微企业和一些民生领域的融资需求。

  由于2015 年宏观经济条件,在几个方面都可能比过去更加复杂,因此,对稳健货币政策“松紧度”的把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充分考虑到GDP增长速度与就业情况的走势可能继续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

  在多数国家的经济周期的大部分阶段,如果经济增长减速,一般会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但是,近年来我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和服务业占经济比重的快速上升,出现了G D P 增长减速但失业率却同时下降的情况。

  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趋势性,估计2015 年GDP增长即使略有减速,我国的就业情况也不会明显恶化。在未来的宏观调控决策中,保持合理稳定的就业率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深入分析和把握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巨幅波动,会给2015 年通胀走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国际石油价格在过去半年内下降了40%多,从短期来看会对国内的物价涨幅造成下行压力,但中期的走势将受到地缘政治、供给反应、国际和国内产出缺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确定性较大。另外,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石油价格下降对我国(作为一个石油的净进口国)的实体经济有拉动作用,但这个作用到底有多大还不好说。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的估计事后看来都高估了石油价格的作用。

  第三,未来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过去的房地产销售。

  2014 年1-10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7.8%,最近国内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的销售虽然有所回暖,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销售和投资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未来几个季度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也将面临下行压力。而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的复苏能否持续,及其对未来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总的来看,2015 年的货币政策必须坚持稳健的基调,但具体政策工具要根据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而灵活运用。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既要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加强预调微调,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杠杆水平,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记者: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突出,为此,本届政府先后多次强调要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您认为,当前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马骏:目前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微观机制和融资渠道的缺陷,许多资金滞留在一些使用效率低、杠杆率过高、加剧结构性失衡的产业和企业上。相反,特别需要支持的一些“三农”、小微、绿色、科技企业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尚未得到充分的支持。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一些借款主体(如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国企、房地产商)的软预算约束或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对中小金融机构准入限制过严的问题、股票市场融资功能不足的问题、绿色金融体系缺位的问题等。

  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就应该是这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要治理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需要建立全口径的地方预算体系,用法律和透明度来制约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用PPP融资模式来帮助地方政府降低杠杆率。要治理国企的软预算约束,就必须加速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并允许一些违约案例来打破刚性兑付的市场预期。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方面,有必要放宽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的准入管制,拓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渠道。

  在推动绿色投资方面,有必要从建立专业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培育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多层次、多角度防范金融风险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风险防范问题,包括“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防范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等。您认为防范金融风险应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马骏:“关于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风险包括了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杠杆率从2009年开始上升较快,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的杠杆率在国际比较中也属较高。与这些领域相关的一些金融工具,如为地方平台和房地产融资的一些透明度较低的信托等理财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还放大了这类风险。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美国2015年加息的力度和速度超过预期,有可能导致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逃和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如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使俄罗斯等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这些问题,都可能通过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渠道来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和国际收支,也可能会对一些对国际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较为敏感的企业造成冲击。关于防范风险,首先应该严密观测和审慎分析各种经济与金融的风险指标,在风险较大的领域建立预警体系。在制度层面,应该通过推动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将债务融资阳光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逐步降低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关于房地产,有必要稳定预期,释放合理的购房需求,避免房价大起大落。对于来自国际上的风险,我国应该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起,继续推动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更为灵活的流动性支持体系,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应对过度短期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层面,应该有效使用风险对冲工具来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记者:2014 年,受俄罗斯卢布暴跌、经济出现较大困难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国家分化加剧。2015 年, 新兴市场国家是否会延续这种分化态势?要想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力,应从哪几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马骏:总体来看,2015 年,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继续分化,俄罗斯和巴西等经济体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而将面临较大困难,但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则会受益于2015 年发达经济体的复苏。

  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角度来看,现有的全球金融体系和治理格局面临着几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权和话语权远小于其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规则制定过程往往忽视新兴市场国家的诉求。

  二是过度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经常对新兴市场造成冲击,导致其汇率与金融危机。

  三是新兴市场国家虽然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但其本身所面临的巨大的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四是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有限,较低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制约了这些地区的脱贫能力。

  五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大量资金仍然投向污染性、高能耗的项目,而绿色项目难以得到充分的融资机会,这对可持续增长构成了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新兴市场国家应该持续推动一系列国际金融治理改革,其中包括:

  (1)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现行的IMF[微博]份额中,新兴市场国家代表权偏少,改革势在必行。

  (2)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安排机制,强化双边货币互换等流动性救助机制。这些机制可以为面临国际收支困难的新兴经济体提供新的资金支持的来源,以帮助其稳定汇率和市场信心,避免全面危机,为经济调整赢得时间。

  (3)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金砖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将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也将为提高资金输出国的投资回报率提供机会。

  (4)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应该从建立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基础设施和激励机制,防止监管套利,加强消费者保护等几个方面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5)推动建立支持绿色投资的可持续金融体系。G20 应该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包括金砖银行和亚投行在内的新的多边机构也应该着力推动负责任的对外投资。

 

 

 

 

 

 

 

文章关键词: 马骏货币政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杨卫泽被中纪委带走前欲跳楼被摁住
  • 体育郑洁进澳网女双决赛 上港宣布将签孔卡
  • 娱乐陈赫张子萱激情拥吻(图) 甜腻似锋菲
  • 财经环球时报:舆论对京沪高铁就像对黄赌毒
  • 科技苹果首次成为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 博客到美国旅行的中国人素质更高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转学暗箱操作被指常见称校方互给面
  • 洪榕:今年创业板跑赢上证概率大
  • 叶檀:中国海外高铁市场到底有多大
  • 冉学东:政府坐庄房地产库存能否消化
  • 郎咸平:旧制度与新常态谁会胜出
  • 易宪容:收紧伞形信托对股市影响不大
  • 张化桥:中国的QE加大了贫富悬殊
  • 徐斌:A股空头合伙证监会打砸市场
  • 邱林:普京给中国移民分地靠谱吗
  • 洪榕:我眼中的市盈率
  • 钮文新:美元、欧元的“双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