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全资产经营”之道

2014年12月18日 13:25  中国银行业  收藏本文     

  文/刘晓春 浙商银行行长

  全资产经营强调各类资产的组合配置,注重发挥资产负债管理作为盈利性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金融风险在发展中产生,也要通过发展来化解。

  面对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新常态。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商业银行要创新经营方式,从主要发放信贷资产迈向全资产经营,包括信贷资产、现金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经营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从简单持有到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全资产经营强调各类资产的组合配置,注重发挥资产负债管理作为盈利性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金融风险在发展中产生,也要通过发展来化解。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商业银行迎来资产管理时代

  经济决定金融,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将逐渐由粗放式增量扩张迈向精细化存量管理的“新常态”。实际GDP潜在增长率将从过去的年均10%逐渐下降到7%左右,按照货币数量论,这将直接导致货币金融总量扩张速度下降至15%左右。截至2014年二季度,广义货币M2已经突破1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突破125万亿元,银行业资产规模突破160万亿元。与此同时,新资本管理办法已经开始实施,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杠杆将受到资本充足率的严格约束,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10.5%粗略估计,如果风险加权资产按照15%的增速扩张,则需要补充资本1.65万亿元,而2013年商业银行的税后净利润仅有1.42万亿元。考虑到资本补充工具和资本市场补充渠道的现实约束,如何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有效经营存量资产,成为资产管理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

  监管层持续推进金融深化 商业银行开启全资产经营大门

  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发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CDS)开启,发行NCD、调整存贷比等使负债端不再限于储蓄性存款,资金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日益增多;资产端也不再限于传统的信贷资产,持有资产的方式也不再限于持有到期,投资方式也不再限于纯粹的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股债结合的结构化融资方式日益增多。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程度也越来越高,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的跨界合作日趋紧密,业务界限不断交叉融合,各大商业银行陆续搭建了涵盖基金、信托、保险和租赁的金融平台。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将更多走出国门,在全球配置资产,财富管理和全资产经营理念必将深入人心。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该革新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一传统经营模式,采用资产负债多元化和组合配置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国内商业银行正在步入存量资产管理的时代,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助推金融深化带来净息差迅速缩窄的严峻挑战。以2013年6月份“钱荒”为标志,加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的影响,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日益成为继信用风险之后的突出风险。商业银行亟待全面革新资产负债管理,构建精细化净利差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来锁定和扩展错配利差,以有效对冲净息差缩窄的挑战,充分发挥资产负债管理作为盈利性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

  锁定和扩展错配利差 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首先,生息资产和净息差始终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业经营中普遍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决定了锁定和扩展净息差的重要性。从国际经验来看,如果不进行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很难达到25%以上。既然生息资产收入依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部分,那么如何有效提高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就显得至为关键。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以及银行准入门槛的降低,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收窄已成共识,成为短期内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然而,分析美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表现,可以发现,美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不降反升,除了良好地宏观经济条件之外,现代化的精细化净利差管理体系和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美国银行是一个典型。美国银行的净息差由三部分组成,存款利差、贷款利差和错配利差,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存款利差和贷款利差有所收窄,但由于错配利差始终平稳的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这为美国银行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稳健经营”的广泛声誉,也成为其顺利度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有效避免了流动性风险的冲击。存款利差、贷款利差和错配利差的主要决定因素存在差异,前两位影响因素分别为运营费用和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风险成本和运营费用,这为找准有效扩展净利差的着力点提供了依据。在贷款利差和存款利差收窄的背景下,通过管理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赚取错配利差,无疑是商业银行的一个可行选择。

  从理论上来讲,商业银行是依靠经营风险而盈利的中介组织。作为中介组织的收入来源无非两个:一个是生息资产收入(价差),一个是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而手续费是依赖于或附着于生息资产上的,这是中间业务收入不会超过信贷收入的主要原因,派生收入难以成为主导。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资金的稀缺性相比,国内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稀缺性是第二位的,作为金融投资机构的商业银行,能为客户增加投资收益或节约融资成本就是最好的金融服务。如果商业银行不为客户提供信贷或融资服务,仅仅依靠结算等服务能够留得住客户吗?商业银行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依靠价差而盈利的。

  优化发展方式 提高全资产经营能力

  在产能过剩和流动性充裕的时代背景下,只要有风险可控的高收益资产,市场上就有与之匹配的资金,超额收益的获取依赖于商业银行创造、获得和管理有效资产的能力,这正是资产驱动负债的过程,银行业正迎来大资管时代。全资产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盈利能力,而且可以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客户之间相关关系的差异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提高有限资本的回报率。

  一是优化发展方式,强化创新驱动。面对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发展形势,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新常态。创新机制建设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为导向、以形成生产力和市场影响力为目标、以效率提升为要点,以便适应客户需求的更加综合化和体验要求的更加便捷化。只有不断设计推广新业务、新产品和新模式,创新服务方式,才能提高竞争能力。业务上,投行业务、资金业务更能捕捉市场需求,可以发展成为产品创新的主要支持中心,重点发展“资本消耗低、客户需求大”的金融资产服务业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综合效益。

  二是提高全资产经营能力。从资产端入手,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定价能力。资产大类上可以分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信贷资产重在行业配置和风险组合管理,非信贷资产重在以资产配资金,实现投行、资金和理财的有效协同。提高资产定价能力,要用好经济学的两大原理:第一,高市场化、低利润,高垄断、高利润;第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从负债端入手,降低筹资成本,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开发资产管理平台和销售平台以转让资产、吸纳资金,或针对储蓄存款“终端、零售、碎片化”的特点改造渠道。提高资产和负债的匹配能力,合理区分资产类型,实现资产组合管理,创新负债筹集和匹配方式,例如“多对多”的资金池模式、“多对一”的定向资管模式、“一对一”的私募债等。通过资产配置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加强同业交流和创新产品设计,提高交叉销售能力和挖掘客户潜在金融需求后加以满足的能力,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发展国际业务。

  落实全资产经营,商业银行要力促四大转变。一是转变经营角色,从信用中介为主向更多兼顾资本中介转变,积极参与直接融资市场;二是转变经营模式,从重资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的经营模式转变,从“融资”向“投资”、“投行”的经营模式转变,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金融方案商转变;三是转变资产经营市场,从单纯参与信贷市场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整个金融市场转变;四是转变资产经营方式,从单纯持有资产向交易管理资产为主转变,如证券化、撮合交易、代客管理等。

  展望未来,商业银行要提高全资产经营能力,就需要强有力地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以向上承接董事会、高管层,落实战略层面的宏观规划;向下承接全面预算和业务经营单位,做好经营层面的微观管理。对此,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遵循“先理念、后系统”的原则,首先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的导入;二是清晰界定相关部门的职责,特别是资金定价和资金营运的职责分离与绩效考核,细化岗位职责;三是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形势研判在全行资产负债摆布中的作用,增强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预判和管控能力。

(责任编辑:李立群)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11期。

文章关键词: 商业银行刘晓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呼格吉勒图重审获判无罪
  • 体育CBA-阿联38+15广东大胜北京 辽宁胜
  • 娱乐吴奇隆刘诗诗拆CP走红毯 陈赫要逆袭
  • 财经国内成品油价每升6.6元成本仅3.4元
  • 科技联通第2位高管被查:电商部总经理被免
  • 博客呼格母亲讲述9年上访辛酸(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舍弃大学瞒家人打工养家 7年后重上
  • 易宪容:人民币将进入新一轮贬值周期
  • 洪榕:券商板块你值得拥有
  • 水皮:谁导演了油价的“黑天鹅”
  • 沈凌:货币互换中国人真吃亏了吗
  • 齐俊杰:国际油价是美国最有力的武器
  • 肖磊:卢布贬值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
  • 罗毅:2015年是券商股的大年
  • 陶冬:美联储会采取早加息和慢加息
  • 如松:3848亿美元为何调往商业银行
  • 肖磊:卢布为什么会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