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明献:深化转型是中国经济与银行业的共同使命

2014年12月18日 12:56  中国银行业  收藏本文     

  文/利明献 广发银行[微博]行长

  中国经济与银行业同时进入漫长的转型期,如何快速走出转型期并顺利实现这种双重转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银行业如何加快转型,并在实现自身转型中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已触及到生态、资源、环境的天花板,严重威胁着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经济亟需深度转型与升级。与此同时,在金融脱媒加剧、利率加速市场化、新资本协议广泛实施以及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也走到了尽头。银行业如何加快转型,并在实现自身转型中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经济转型要求银行业转型

  中国经济与银行业同时进入漫长的转型期,如何快速走出转型期并顺利实现这种双重转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当前,中国银行业转型的速度已经明显落后于社会对银行业的期望,既表现在愈演愈烈的金融脱媒、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现象,又体现在社会以有色眼镜看待银行的收费、服务、利润和薪酬等现象。在此情况下,银行业应顺势而为、主动变革,以高质量的服务和高效的资金配置强力推进中国经济转型。

  第一,既要求实体经济总量与金融总量保持协调,又要求经济结构与信贷结构保持协调。首先,要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一方面直接提高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另一方面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其次,要注意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根据国家产业指导政策及产业发展周期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促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既要求在当前时间点上保持协调,又要求在动态过程中保持协调。当前存在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固然有企业本身规模较小、风险较高、缺少抵押物等原因,但从银行业来看,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银行业转型步伐不够快,未能及时跟上经济转型节奏。

  第三,既要求全国经济与金融保持协调,又要求区域经济与金融保持协调。一方面,区域内部要保持经济与金融的协调。我国幅员广阔,单个省份的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等已与有些国家的总量接近,区域内部协调问题已是大课题。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区域之间的经济金融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银行业多种方式推进经济转型

  第一,保持信贷投放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信贷结构。今后一段时期或较长的一段时期,信贷业务仍是商业银行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最主要的动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尤其是2013年6月爆发的“钱荒”,资金成本的上升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依靠高额信贷投放来实现规模扩张的模式所积累的金融风险已不容忽视。因此,银行业需要加快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包括期限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消费结构等。

  期限结构调整,就是尽快改变目前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期限错配严重的现状,做好流动性管理。根据8家上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年报计算2013年末非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按合同规定到期日的结构可知,一年以上的资产占比为33.9%,而一年以上的负债占比仅占10.5%,一年以内的负债高达89.9%。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流动性较低,且缺少转移和分散风险的手段和工具,极易发生流动性风险,若不能尽快采取措施调整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能力,那么2013年“钱荒”造成的紧张局面或仍难避免。

  行业结构调整,就是要降低产能过剩行业、“两高一低”行业、盲目投资的部分新兴行业、风险积聚的房地产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将宝贵的信贷资源投向那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新兴行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科技行业中去。高科技企业总体而言具有高风险、高成长、高回报等特点,银行选择合适的介入期比较重要。在企业创设早期,银行可以加强与风险投资公司、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之间的合作,做好融资咨询等服务,待企业进入成熟期可以以传统的业务模式介入。此外,在银行内部建立资深的专家服务团队也很重要。

  区域结构调整,要解决的是信贷资源在全国各区域的配置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省市比较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为贫弱,这种特征也反映在信贷资源在各区域的配置上:目前银行业的网点机构、信贷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以2013年为例,银行业在西部地区营业网点个数占比为27.2%,对应的信贷资产总额占19.1%,而东部地区这两个指标分别为39.5%和58.9%。虽然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但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不良贷款率也较高。根据银监会年报,2013年末东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为3931.2亿元,同比增加786.8亿元,不良率为1.12%,上升0.1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为894.5亿元,同比增加167亿元,不良率为0.99%,上升0.04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为663.4亿元,同比略有增加14.9亿元,不良率为0.67%,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经济崛起,银行业将发展战略逐步西移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又是分散风险的现实需要。

  客户结构调整,既包括合理设置大、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占比问题,又包括国有与民营企业的信贷协调问题。中小微型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2013年小微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创造全国GDP的65%,提供了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5%,上缴利税占60%,银行业有责任将中小微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并重。当前,政府主导的投资格局面临着财力有限问题,长期高投入已不可持续,而且投资领域渐趋饱和,更重要的是,政府投资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转型的需要,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银行业有必要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民营投资上,从而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投资的“含金量”。广发银行敏锐地捕捉到市场这种变化,提出做中国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不断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近几年,广发银行中小企业一般贷款余额占全行对公贷款余额的比例均超过50%。在信贷资源向中小微型企业倾斜的同时,不断创新推出生意人卡、捷算通卡等小微金融产品,服务更加高效。

  消费结构调整,指的是信贷资产中消费型信贷的占比问题,消费与积累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用于积累的信贷资源多了,用于消费的信贷资源就相应少了。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翻一番”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增长带来的将是消费增长的巨大空间。在国内投资效率逐年降低以及消费占比较低的背景下,支持消费转型与升级,不仅是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需要,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是今后银行业须重点关注的领域。广发银行积极拓宽消费金融供给渠道,通过各类信用卡产品及投资者教育等方式帮助客户消费观念改变和消费升级。

  第二,调整盈利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站在银行的角度,中间业务既可以带来收入,增加收益,又不占用银行资金,进而降低对存款的需求,又可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具有一石数鸟的功效。因此,发展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

  发展中间业务的重点不在于结算、代理、银行卡以及担保承诺等传统业务,而在于发展咨询顾问、资产管理、托管以及交易、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交易型、服务型品种。当前,我国四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在20%-30%,城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不到10%,欠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占比一般在5%左右,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汇丰、花旗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0%。因此,中间业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广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规模高速增长,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提升,201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26%,保持同业领先水平。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拓展新市场。主要是围绕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全球资产管理、证券投资、资金营运、金融产品交易、离岸金融交易、基金业务等新兴业务,突破传统业务饱和对机构发展的制约。

  二是创新产品。主要是创造能够连接信贷、货币和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贯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实现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的转化,疏导流动性;培育和壮大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开发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发展公司和私人理财增值服务,拓展利润增长空间;探索进行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OTC市场等投行融资产品创新。 

  三是大力发展新业务。重点承销短期融资券、中票、企业债发行等与企业直接融资相关的业务,并积极为企业提供上市顾问、债务重组服务等;发展金融租赁、企业年金、资产托管等新业务。

  (责任编辑:时磊)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11期。

文章关键词: 利明献广发银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呼格吉勒图重审获判无罪
  • 体育CBA-阿联38+15广东大胜北京 辽宁胜
  • 娱乐吴奇隆刘诗诗拆CP走红毯 陈赫要逆袭
  • 财经国内成品油价每升6.6元成本仅3.4元
  • 科技联通第2位高管被查:电商部总经理被免
  • 博客呼格母亲讲述9年上访辛酸(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舍弃大学瞒家人打工养家 7年后重上
  • 水皮:谁导演了油价的“黑天鹅”
  • 沈凌:货币互换中国人真吃亏了吗
  • 齐俊杰:国际油价是美国最有力的武器
  • 肖磊:卢布贬值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
  • 罗毅:2015年是券商股的大年
  • 陶冬:美联储会采取早加息和慢加息
  • 如松:3848亿美元为何调往商业银行
  • 肖磊:卢布为什么会暴跌
  • 占豪:卢布崩盘是策划已久的阴谋
  • 高善文:A股上冲3500点的力量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