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银行业转型发展新方向

2014年12月17日 14:13  《金融博览财富》  收藏本文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

  经济增长新“动力”

  记者:11 月9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阐述了曾在此前多个场合提到的“新常态”。他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
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请问,您是如何理解总书记这段讲话,尤其是关于经济动力转型的论述?

  曾刚:从本质上来说,新常态就是指跟以往不同的一种发展状态。从宏观经济来讲,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需求拉动,即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净出口和消费,其中投资和对外出口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在过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自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开始逐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过去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个重要引擎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由于外部需求的减弱,出口占我国G D P 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占比超过10% 下滑到不足2%。同时,最近几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纷争开始增多,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可以说,未来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在大幅减弱。

  下面,我们来看国内的情况。当前,我国正在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方政府的投资也处于一种相对萎缩的状态,我们预计这种状态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例如,国务院下发的“43 号文”,通过发债主体、发债额度和预算管理,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进行了约束。

  同时,以前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由于不是规范的借债主体,现在都不能再运作了。可以说,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脱离,导致地方政府能动用的资源、在投资中能发挥的作用较以往可能会有明显下降,而中央政府在投资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会提高。当然,这里我们还要观察未来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所以,在投资方面,地方政府的行为会受到很大的抑制。

  那么,房地产投资的情况呢?我们知道,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一个高点,未来走势到底会如何还不好判断,但是像以前一样增长很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的情况可能也会很难出现。

  可以说,原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新动力会出现在哪里呢?我认为有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增长两大“引擎”(投资和出口)可能会“熄火”的情况下,消费可能会在未来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当然,消费要实现比较快的增长也是不太可能的,将经历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地位也会越来越突出。

  其次,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实,当地方政府在投资上不断后退的时候,留下的投资空白将由民营经济来填补。再次,中央投资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如国家实施的战略投资、“一路一带”等。

  最后,改革将释放越来越多的红利,如存款保险制度、土地改革等。可以说,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向和动力和以往已经不太一样了,每一次改革的推进都将使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使市场爆发出更大的活力。

  货币政策相对中性

  记者:刚才谈到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新情况。那么,在这种新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会有哪些变化?特别地,货币政策会有什么变化?

  曾刚:说起宏观调控,有点类似于给人输血,需要的时候多输一点,过多的时候就抽掉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为了维持整体经济的平衡。其实,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相当于对人动一个手术,这是输血完成不了的,输血只是为了维持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让其能熬过手术的过程。

  我们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会保持相对中性,并且有适度的宽松,为经济结构调整赢得一个相对好的状态。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放松货币政策,因为完全放松就成了刺激,又回到以前的老路上了。

  当然,我们的货币政策又不能太紧,因为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是有“阵痛”的,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需要释放,过剩产能需要淘汰,如果这个时候政策太紧,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就会加剧。所以说,货币政策会保持相对中性,并为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相对好的环境。

  我们预计,未来不会有频繁激烈的调控政策出来,但是会有一个底线思维。也就是说,未来宏观调控会相对中性和稳定,但是会有一个区间思维,当经济持续超越一个区间的时候,调控政策会出来,但是不以刺激经济为目的。

  可以说,当前政府最大的目的就是托底经济,让其在相对低位上平稳运行,并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可能会是未来宏观经济的一个基本状态。

  银行挑战大于机遇

  记者:我们知道,新常态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据您判断,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将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曾刚:对银行业来说,新常态带来的挑战更大一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银行的增长空间将逐渐变小。过去,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是比较好的,尤其是过去十年,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长了五六倍,从30 多万亿元增长到160 多万亿元。当然,这主要是由外部环境所引起的,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融资和银行服务的巨大需求。外部需求的扩大,对以前以存贷差为主要收入的银行来说,规模增长必然加快。

  当前,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再走规模增长的老路已经没有空间了。我们看到,这几年银行的增长速度明显在下降,很快会步入个位数,甚至未来有些银行的规模可能会出现收缩的情况。

  未来,这将成为一种常态,即银行去挖掘客户越来越难。以前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机会不再出现,因为放款给风险小的大企业不再容易。与此同时,以前的贷款大户——地方融资平台也不存在了。因此,银行不得不转向挖掘小企业、零售客户,这就导致下面我将谈到的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另外,小企业和零售客户还存在风险比较高的问题。

  第二,在新常态下,银行会面临信用风险迅速上升的危险。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原来的经济增长“引擎”开始减弱,以前依赖“引擎”来发展的产业会受到巨大影响,甚至倒闭破产,市场将出现很深的调整。例如,当出口萎缩时,与出口相关的企业一定会出现问题。

  对银行来说,企业信用风险的上升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认为,银行面临信用风险上升的情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未来一两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好转。第三,市场化改革将带来更大的挑战。一是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利差的收窄。二是金融市场化、行业准入门槛的放低,将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走进来,以前只能由银行提供的产品将会有更多的进入者来提供。

  综合来看,新常态给银行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当然,银行也会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例如,随着新行业的产生,会带来一些新的需求和新的活力,银行可能会因此而调整,去发现新的机遇。

  可以说,过去十年银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未来,银行将从规模增长转向内源式增长,并通过精细化管理、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创新来应对挑战。当然,对那些活力比较强、适应新环境的银行来说,这将给它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可能会脱颖而出,从一个小银行发展成大银行。

  因地制宜选择转型方向

  记者:在新常态背景下,银行加快推动经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不过,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型以及如何实现转型,对各家银行都是一个难题。那么,据您分析,银行业应该如何转型才能应对以上挑战,并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曾刚:其实,有了上面这些挑战,银行就必然面临转型。总体来讲,不同类型银行的转型方向将是不一样的,因为各家银行的侧重点和能力会有所不同,所面临的客户也有所差异。

  原则上来讲,银行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所服务客户的特点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选择转型的方向。

  一是调整客户结构,从偏好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转向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这种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的银行已经比较习惯做大客户、大企业,一下转向做零售客户和小微企业,其中存在很多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成为银行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看到,在客户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些银行做得很出色,有些银行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二是调整业务结构。以前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利差收入,随着净利差收窄、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银行必须要向非利息收入方向发展。

  对具有不同能力的银行来说,应如何向非利息收入方向发展呢?一方面是财富管理或者资产管理。随着财富越来越多,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存款以外,人们还会追求一些高收益的产品。这就给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因为这一块业务不是银行的表内业务,银行只收取管理费和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付出的风险成本和监管成本很低。过去一段时间,银行的理财、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得非常快,由此带来了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所以,未来这一块业务将是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另外,当前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整个金融资产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当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13 万亿-15 万亿元,而储蓄存款的规模则达到了110 万亿元,如果要达到国外1 ∶ 1 的比例,国内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是十分巨大的。

  另一方面是投资银行业务。目前,已经有一些银行在向投资银行业务方向发展了,即帮助企业去直接融资,去对接财富管理的产品或者其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只收取一定的财富管理顾问费,并不承担任何的风险,没有任何资金的成本。我们观察到,过去一段时间,投资银行业务(包括顾问咨询、企业债券承销等)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在迅速提高。当然,对于银行传统的非利息收入,如结算、银行卡等,由于发展得比较成熟,未来也会继续增长,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我们认为,从趋势上来讲,与金融市场相关的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将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重点。当然,不同类型的银行在程度上会有差异,但在方向上没有差别。

  三是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银行可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并在与客户的关系中和产品创新上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例如,当前很多银行在探索社区银行,不管未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是这体现出银行希望把“根”扎得更深、跟客户建立起更好的联系的愿望。

  四是管理方面的创新。这纯粹是银行内部的一种行为。一方面是精细化的管理。银行可以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来实现,如从总分行制调整为事业部制。这将会对银行分支机构的管控更加严格。当然,不同的银行会有不同的诉求,有的银行认为自己规模还比较小,还处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依靠总分行制来扩大规模。有些银行,如上市的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足够大了,已经开始在新的状态下谋求管理上的一些变革。

  另一方面是渠道管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人们对金融的需求、接受金融服务的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传统渠道——网点的功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例如,目前有些银行的网点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建立全自动、智能化的网点;有些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直销银行;有些银行则在探索小区银行。

  其实,在新环境下,由于人们的金融观念以及消费习惯的变化,银行需要对网点渠道进行创新,以适应人们新的需求。我们知道,银行最大的资源就是它的网点,是银行的财富,也是其最大的竞争力。当然,网点也是银行投入最大的方面。如果未来金融发展让银行的网点资源变得没有意义了,那么以前是银行最大竞争优势的网点将变成其最大的负担。例如,实体经济中的百货商店,在网购的冲击下,已经成为消费者的“试衣间”了。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怎么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渠道、开发新的渠道,将成为最考验银行的地方。

文章关键词: 易纲银行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呼格吉勒图重审获判无罪
  • 体育勇士负灰熊止16连胜 榜眼新秀赛季报销
  • 娱乐经纪人否认蒋雯丽离婚传言 直呼太可笑
  • 财经卢布大崩盘普京怎么办:招式不多了
  • 科技360杀回手机:只恨两年黄金期已逝
  • 博客呼格母亲讲述9年上访辛酸(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宿舍诞生的“千万富翁”曾两度休学
  • 刘军洛:石油暴跌损失最大的是中国
  • 罗毅:不要再错过银行股上车机会
  • 凯恩斯:2015年将是创新驱动的牛市
  • 齐俊杰:物美价廉的时代已结束了
  • 朱大鸣:开发商大佬们为何看衰楼市
  • 姚树洁:普京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
  • 竹子:万福生科复活挑战最严退市新规
  • 叶檀:跟着美国财政部学投资
  • 许一力:中国应该重视卢布暴跌
  • 爱搞搞:卢布抱爹 人民币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