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紧货币政策经不起推敲

2014年12月10日 09:47  《当代金融家》  收藏本文     

  文/徐高

  中国的货币状况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矛盾体。货币似乎很多,M2占GDP的比例已经升到200%以上,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但货币又似乎不足,近几个季度,“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约束。

  面对这样矛盾的现象,有人认为中国的货币其实很充足,但是因为金融体系的自体循环,这些货币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应该说,这样的逻辑相当有市场,甚至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应当一方面维持货币政策的审慎态势(因为钱已经很多了),另一方面抑制影子银行这样的"自体循环"业务,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

  但这种逻辑完全经不起推敲。它不仅混淆了货币存量和流量,更从深层的意义上混淆了货币所承担的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两大功能。

  货币代表着购买力。当这种购买力通过实际的支出活动表现出来,就会影响经济的需求和价格。但并非人人都是有钱就花,因此货币购买力会沉淀相当一部分,成为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金融资产。M2的统计口径中包含流通中现金,以及居民和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这其中大部分是货币价值储藏功能的体现,而不是被当成支付手段要在短期内支出出去。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总量和每一时点的实际支出活动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给定货币总量不变,有两种增加支出活动总量的方法。

  一种方式是货币持有者支出意愿上升。但这意愿更多地由持有者的偏好、习惯等因素决定,因此变化比较缓慢,也难以用宏观政策来调节。

  另一种方式是增加货币的融通。当货币从支出意愿较低的人手里流到支出意愿较高的人手中时,全社会的支出活动就会增加。货币融通进行得越迅速,货币购买力与支出意愿之间的匹配度就越高,经由货币所完成的支出也就越多。

  正因为货币融通如此重要,所以在分析货币与经济活动关系的时候,既要关注货币存量,也要关注货币融通活动所产生的货币流量。而在很多时候,货币流量甚至比货币存量更重要。

  但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的是,货币融通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是指货币供需双方直接进行货币转移。其具体形式包括股票、债券、直接借贷等。间接融资则是经由银行等金融中介完成的货币转移。由于银行有货币创造的能力,所以经由银行完成的货币融通既会带来货币流量,也会增加货币存量。这是决策者对银行信贷投放持审慎态度的主要原因。于是,对货币存量的担忧就直接导致了对货币流量的限制。

  因此,尽管中国货币存量很多,但目前货币流量很少。今年三季度,中国社会融资总量仅新增2.3万亿元,增量比去年同期少1.5万亿。由于融资带来的货币流量与实体经济活动的相关性更紧密,所以近期货币流量的快速下降在实体经济中造成了明显的融资“瓶颈”。

  鉴于此,目前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是放松对融资活动的限制,进而提升货币流量,缓解实体经济的融资“瓶颈”。如果坚持认为货币存量过多而采取偏紧货币政策,那就不仅犯了混淆货币存量与流量的理论性错误,还会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严重伤害。

  (作者为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文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4年第11期)

文章关键词: 当代金融家银行资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欧冠-皇马全胜晋级 阿森纳胜 红军出局
  • 娱乐王珞丹张嘉佳幽会照曝光 或已相恋多月
  • 财经社科院报告称医疗投入未减轻个人负担
  • 科技网易发声明炮轰陌陌CEO:涉嫌腐败
  • 博客访当事法官:吐槽领导乱打招呼处分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入学资格严苛分等级 北漂自称四等公民
  • 郎咸平:日消费电子企业为何走下坡路
  • 易宪容:债市是导致股市暴跌的黑天鹅
  • 徐斌:疯牛行情是对经济未来的贴现
  • 叶檀:股市真正获利者是券商
  • 陶冬:A股并没有进入牛市
  • 洪榕:检验心态好坏的时候来了
  • 天天:股市暴跌人民币贬值不容忽视
  • 孔浩:无畏暴跌 抱住A股睡大觉
  • 管清友:孤独的央妈陷入两难
  • 毛大庆:房地产白银时代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