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晗
期货市场发展过程比较艰辛复杂。1988~1993年我们建立商品市场,在那个阶段我们就建立了相应的商品期货市场,这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94~2000年是清理整顿阶段,那个阶段比较混乱,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治理整顿,交易所数量有所减少。到2001~2011年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规范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法律法规、政策各个方面比较齐备,市场运营规范程度大为提高,新产品上市节奏出现了明显加快的迹象,大家对期货市场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肯定。目前这个阶段叫做创新发展阶段。
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要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大背景,有利于我们建设商品期货市场。在商品期货领域应该说中国已经在很多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我们上市的一些品种是海外市场上从来没有过的。在自贸区建立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要力争今年实现原油期货交易的突破,这可能是在中国商品期货领域最重要、最关键的突破。
时至今日,金融资产的价格,包括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又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大的新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建立相应的金融期货市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微博]已经建立七年,运行四年多,但我们现在只有两个产品,一个是沪深300的股票指数期货,一个是去年9月份上市的五年期国债期货。
金融期货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可谓历尽曲折。
2006年国务院同意筹备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一直到2010年4月份股指期货上市,经历了四年的储备期,是非常艰辛的过程。特别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大家对金融衍生品,对金融市场稳定性比较担心。2009年春天,当时的王岐山副总理在北京会见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创始人利奥·梅拉梅德时说了一句话:“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当时我们等得心都快焦了,差点都要去改行了,结果在这一年年底国务院批准了股指期货的上市,第二年4月份我们抓紧时间上市了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应该说这实现了从商品期货向金融期货的突破。去年,我们又上市了五年期国债期货。
股指期货从2010年4月份到现在运作四年多,运行平稳,功能发挥良好,我们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尤其持仓量代表了市场对于股指期货的信心)是处于分阶段稳步增长的过程。无论跟新兴市场,还是跟发达市场相比,我们股指期货市场产品的丰富程度和未来持仓量的增长空间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简要分析一下,2010年上市以后第一个季度,我们叫做十年一剑,厚积薄发,这是初始阶段。第二阶段又花一年时间,股指期货进入蓄势待发的阶段,随后茁壮成长,结构改善。目前最新持仓量已经达到16万手,增长过程还是比较平稳的,也说明参与主体对这个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股指期货对资本市场也产生了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改变了单边市的结构,形成了既有现货又有期货、既可以买多又可以卖空的一个完善的均衡市场;二是提供了专业化的避险工具,促进了整个行业避险文化的形成;第三是完善了金融产品体系,增加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改善了股票市场的生态。
国债期货的重新推出也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我们在二十年前曾经有过国债期货的交易,但后来发生了风险事件,被迫在1995年暂停。再次推出国债期货我们非常谨慎,在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方面做得应该说是非常保守,希望这个市场在二十年以后能平稳回归。现在运行九个多月,整体情况比较良好,投资者参与理性、成交持仓结构符合国际市场的一般规律,期货和现货的价格联动性良好,现货期货的差基本处于合理的区间。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大家对政策走向改变的预期产生分歧,国债期货成交量、持仓量呈现新一轮增长的趋势。在这一轮趋势当中,我们也发现,让我们稍微比较放心的是,期货和现货价格联动性是一致的,并没有出现“期货像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飘荡”,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的情况。目前银行还没有获准参与国债期货的交易,我们正在推动这个过程。之前很多银行交易员觉得国债期货运行的质量不高,规模太小,可能将来要银行参与之后才能够真正发挥更多的功能。但是现在银行交易员们已经把关注国债期货走势当做他们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希望能够平稳逐步地推动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债期货作为利率期货的一个先河,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进期货市场建设
我们现在面临巨大的机遇,也面临挑战。在新一轮金融改革、经济转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背景之下,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当中,我们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期货市场来为金融改革和金融转型服务。老“国九条”里面也谈到期货,这是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其中一句话我们干了十年,叫做“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好在我们没有白干,终于把股票指数期货和国债期货推出来了。现在新“国九条”对于推进期货市场建设说得更加清晰,包括“建设金融期货市场,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适应资本市场风险管理需要,平稳有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要逐步丰富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股票期权品种,逐步发展国债期货,进一步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期货法》是今年重要的立法。《证券法》和《期货法》是两部平行的部门法。今年《期货法》的立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会决定未来中国期货市场,包括金融期货以及衍生品发展的框架、路径框架和监管框架。
在发展金融衍生品方面要坚持优先发展标准化的、被国际经验证明的主流产品,就是从易到难,这可能是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就发展路径来说,目前看是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从股票类到利率类,下一步要走向货币类。但是目前产品还非常少,现在股指期货只存在一个沪深300,我们正在向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细分的股票指数期货产品系列的方向去努力。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股票指数期权的产品系列。利率类就是以五年期国债期货为先导,上市其他期限的国债期货,以及短期利率期货的产品。在外汇方面,要向人民币兑主要外币的外汇期货产品体系的方向去努力。
过去几年应该说金融期货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除了服务于资本市场金融改革之外,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任务,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一定离不开高度发达和产品体系完备的金融期货和衍生品市场。
(作者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本文根据作者在陆家嘴管委会与清华五道口学院联合举办的“论道陆家嘴”活动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