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微博]
储蓄如蓄水,投资如泄洪,银行金融升级为证券金融,再通过证券化升级为理财银行,金融业才能真正走出内在的流动性危机,并逐渐摆脱对超额货币的系统性依赖。
我很早就讲过,有时候危机潜伏如暗潮涌动,偶尔露峥嵘。去年6月, 银行间市场闹“钱荒”,近期“钢贸圈”又爆发了资金兑付危机。其实早在2011年,鄂尔多斯市的债务危机就浮出水面,如今越演越烈。鄂尔多斯的虚假繁荣源于煤炭价格上涨,再驱动房价飙升,当地政府财源滚滚,开始了疯狂的造城运动,民间高息借贷因此盛行。2011年楼市暴跌,民间借贷崩盘,2012年煤价暴跌又如雪上加霜,政府财政收入从2011年暴增48%直接跳水到仅增3%。这个曾经最不差钱的城市开始流行以物顶账,“以物易物”,开发商用房子抵债,开酒店的用住宿券抵债,开酒厂的用酒抵债。这些非货币的“白条”再转手成为流通工具,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易物市场。
鄂尔多斯的“钱荒”可能只是一个缩影,未来还会有一些城镇爆发“钱荒”。各地“钱荒”一旦发生,风险或迟或早将传导至银行,引发流动性危机。2012年将被证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楼市投资的黄金时代结束,县级以上城镇将面临“九死一生”的淘汰。央行[微博]最新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2.66万亿元,相比上季末锐减9500亿元。这是银行存款规模1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这一信号或许是一个关键性的风险提示。
银行的流动性危机来自于存贷差的商业模式,特别是银行存贷款主体分离的经济体中,银行体系的内在失衡主要来自于“两长两短”:短存长贷,短融长投。众所周知,银行存款若以居民存款为主,存款的时间必然要比贷款的时间短。银行贷款若以企业或政府为主,投资的周期必然要比贷款的期限长。“两长两短”的商业模式必然导致银行资金的期限错配,而化解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方法之一是政府不断发行货币,向银行体系注入充足的流动性。如果企业和政府主导的投资涌向房地产,流动性危机与超额货币的互动可能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后果:其一是良性互动,超额货币驱动房价、地价上涨,从而使流动性危机转化为资产泡沫;其二是恶性互动,大量现金沉睡在“烂尾”的投资项目,进而导致房价、地价泡沫破灭,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就会浮出水面。
过去20余年,超额货币持续流入房地产市场,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掩盖了银行的期限错配,中国家庭财富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房产价格上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家庭财富总额中的房地产占比目前高达76%!以2012年为转折点,越来越多城镇的房价开始滞涨或下跌,这一趋势促使一些家庭寻找新的财富载体,近期股市上涨和理财产品市场的繁荣即是印证。
银行存款规模下降可能诱发银行体系内在的流动性危机,但也会激励银行创新,驱动资产证券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危机来得更猛烈一些还可能会因祸得福,毕竟资产证券化是化解银行信贷资产期限错配的制度选择和产业创新。储蓄如蓄水,投资如泄洪,银行金融升级为证券金融,再通过证券化升级为理财银行,金融业才能真正走出内在的流动性危机,并逐渐摆脱对超额货币的系统性依赖。
其实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金融业的改革方向。中国金融业发展到现阶段,两种趋势正在同步发生:一极是家庭财富的证券化,另一极是银行资产的证券化。在这两个趋势的背后,则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财富管理产业化。没落的高利贷金融将在危机中逐渐萎缩,新兴的证券化金融将在创新中日益壮大。中国金融业未来5年的发展,或许也将和美国金融海啸发生后的5年一样,把银行体系的危机转化为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