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界对央行维稳房贷反馈:短期还是要理解要跟从

2014年05月15日 07: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监管的跟从者

  李一戈

  相比于“(5月12日)人民银行[微博]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这篇正式通稿,5月13日下午在网上广泛流传的那个会议纪要,透露的信息显然要多得多。我个人最感兴趣的,还是银行界和地方政府对这个会议的解读方式。

  如果既没有参加会议也看不到会议纪要,仅看新闻通稿,将眼球吸引不足。譬如,央行[微博]通稿第一条“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这句话几乎是老调重弹,2011年开启此轮房地产调控后,就是这么说的。

  但在流传的那份会议纪要里,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提醒各商业银行,要有社会责任,房贷利率要合理定价,且要加快房贷审批发放速度。

  我可以放心地重复自己多年前就呼吁的一个建议,对居民首套房,应该执行首付两成、贷款利率7折优惠,而且要固定下来,最好是写进正在制定中的《住房保障条例》。因为给予首套房贷款优惠,就是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权。

  但是,曾经是银行最优质产品之一的个人住房贷款,现在成了鸡肋,成了微利。因为理财产品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要高得多。在主要银行都已是上市公司,房贷利率已然市场化的今天,资本天然地要追求更高的利润。于是,有些银行连首套房利率,也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一般人能拿到基准利率就不错了,至于优惠,想都不要想。

  央行这次重申保障首套房的贷款需求,可谓一箭双雕的政治正确。对下,这是个民生问题,谁都不好意思说“不”字;对上,这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大问题。事实上,如果能确保首套房的消费,它就将与棚户区改造一起,构成支撑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基石。

  按照奥地利学派的理论,稳定经济增长不关央行什么事。而在中国,稳增长是各宏观调控部门的头等大事,央行不可能置身事外。还是那句话,理论归理论,现实是现实,经济学家与民粹主义、自由主义都不能治国,他们的声音主要是起提醒的作用。

  央行发放,银行怎么看?银行界对央行“5·12会议”的反馈大概是,短期还是要理解要跟从,首套房能回归基准利率的尽量回归,但中长期来看,行政命令代替不了市场。房贷利率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哪怕强势如有关部委,又怎能长久令它扭曲?

  这个微妙的时刻,地方政府的表现就很重要了。如你所知,3月份以来,一些城市救市的传闻就没停过,也确实有几个城市耍了些小动作。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试探性的举措都没敢突破中央现有的调控基调。

  但如果传说中的天津放松限购版本一旦实施,就不再是微调了。这个版本的核心内容是:允许本地人在市内六区购买144平方米以上第三套住房或六区外购买90平方米以下第三套住房,在天津注册企业的法人、非本地人则不限购。

  可以肯定,假如天津敢如此放松限购,早已酝酿多时的杭州、长沙、温州、宁波等一批城市,必定会跑步跟从。这几个城市之所以还不敢放松,我猜是没摸清中央政府的态度:高层对地方调整部分调控政策的容忍下限在哪里?

  假如没有把准脉就贸然出手,是会闹笑话的。两三年前我们就看到过,个别城市刚发布放松调控的文件,就被连夜叫停。在现有经济格局下,虽然我坚决反对全面放松调控,应加大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但我同样猜不透高层对楼市调控的态度。

  银监会在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提出,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强调的重点有别于央行口径。所以,我担心央行信号会被有关市场主体误读。因为,我清楚地记得,2012年3月以后,楼市从2011年以来的调整中突然反弹,不过就是银行恢复了对首套房贷款利率的优惠。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兖州网友骂“交警孬种”被拘留
  • 体育孙杨400自夺金落后朴泰桓 望PK菲尔普斯
  • 娱乐周迅男友前任疑曝光 叫板:爱她干嘛招我
  • 财经近六成房企享财政红包 购房者承担高税负
  • 科技尴尬P2P:八成用户对高收益说“不”
  • 博客抵制大陆游客会让台湾人日子更紧张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工科男迷中医为女生解痛经 被称妇科圣手
  • 杨剑波:证监会推高国家主权风险
  • 余根钱:化解房地产泡沫的路径比较
  • 刘杉:央行打麻将 救市一条龙
  • 姚树洁:房价为啥全面停止疯狂
  • 林采宜:中国开放资本项目正当其时
  • 郎咸平:“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 易宪容:央行的“出口术”能有作用吗
  • 叶檀:高度重视经济“新常态”提法
  • 童大焕:楼市远未到拐点时刻
  • 说钱:习近平提“新常态”的6个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