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银行业面临新洗礼

2014年01月07日 13:14  《财经》杂志 微博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多方受敌。但这些商业银行不经历这些考验,不经历这场洗礼,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 马蔚华/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和之前“基础性”的提法有什么不同?我理解“决定性”就是要更好地同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相适应,改革要依靠市场并最终由市场决定。

  就金融改革来说,目前最关键的两点是金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即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自由化。

  能否实现这两点,关系到中国金融改革能否真正按照市场化的既定方向前进。

  攻坚期的挑战

  中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化都经历了马拉松式的改革。其中利率市场化自1996年开始,至今已经是第17个年头了。经过漫长跑步,现在是最后一圈。

  十几年来这两项改革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继续推进改革攻坚,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比如宏观环境保持稳定,商业银行通过自身改革建立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金融市场逐渐发展完善,市场基础利率报价机制基本形成等。前不久贷款利率管制正式放开,而存款目前也已经有12%左右实现市场化定价了。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剩攻坚,最后一战确实不轻松。

  第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此前多年来的改革基本上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市场适不适应、怎么发挥“决定作用”,还有待观察。

  第二是隐性保险的存在。虽然国内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国家提供的隐性保险使得大家认为“银行不能倒”,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第三是目前的金融市场还有诸多缺陷。比如上海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以三个月内的为多,三个月以上的则很少,利率曲线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另外,贷款基础利率(LPR)的报价机制也需要完善,目前报价银行只有九家,还应该吸纳更多的银行参与。

  利率市场化牵涉到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其推进需要谨慎。因为它确实与一般商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有很大差异。一般商品的价格影响到的是供需双方,只是有限均衡;而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会通过传导链条影响所有的银行定价机制,并间接影响所有商品与服务。

  利率市场化改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这不是耸人听闻,在全球银行业发展史上有非常多的例子。

  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完成利率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利差减少了50多个基点,从1987年到1990年,美国每年平均有近200家中小银行倒闭;韩国在90年代完成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部门整体的不良率从6%增加到13%;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则直接刺激了实体经济泡沫的破裂;台湾利率市场化导致行业整体性亏损,去年中国台湾地区银行业平均利差是1.2%,如果中国大陆是这样的利差水平,盈利的商业银行就寥寥无几了。这些例子还历历在目。

  我们该怎么办?银行业这两年正面临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使得银行多方受敌。但是银行不经历这些考验,不经历这场洗礼,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这对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过去中资银行在政策保护的基础上同质化竞争,优劣看不出来,但目前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前年银行业盈利很高,平均净利润增速是30%以上,当时舆论批评甚多,而去年的净利润增速已降到20%左右,今年进一步降到10%多一点儿。

  应对之策

  银行要经得起这场考验,自身需要做很大调整。我在招行的时候,于本世纪初我和管理层就认为,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逃避不了,与其心存侥幸,还不如尽早准备、提前应对。我们做了两次转型、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发展小企业业务。这块业务是一举多得:资本占用较少,巴塞尔委员会把小企业风险权重调降至75%,而大企业是100%,也就是说做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节省25%的资本;另外可以上浮利率,获取更高收益;最关键的是,可以让银行的员工经受风险定价的考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环境。

  第二件事是我们判断出依靠利差收入为主的时代肯定要过去,所以较早地发展了包括信用卡、网上银行等在内的零售业务,建立多种渠道,培育稳定的客户群,这是获利的基础。发展零售业务的重点之一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以此带动各种各样的中间业务,以应对利差缩小的局面。

  第三件事是千方百计改造流程,推动业务电子化,降低经营成本。这三件事商业银行早点做,应对利率市场化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这几年各家银行都在努力,但是利率市场化光靠商业银行还不够,我们觉得还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创造一些条件。

  首先应该修改《商业银行法》。十几年前,我当全国人大代表时与招行秦晓董事长就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提案。我认为现在应该进一步修改,明确允许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因为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变化,直接融资占比上升,间接融资占比下降,银行利差收入相应减少。要让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就应该鼓励它们通过综合化经营提高非利差收入占比。

  第二,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条例。两个制度要同时推出,这样才能稳妥地处置倒闭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环。

  第三,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现在中国债市规模只有GDP的一半左右,而美国则是GDP的3倍。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需要有发达的债券市场作为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我们需要慎重把握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力度。历史的教训是,在利率市场化大潮到来时最先受伤害的就是中小银行。我们要减少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所受的伤害,扶持它们健康成长。因此,如何把握利率市场化的进度和市场准入放开的力度,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利率市场化需要有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过紧过松都不利。政策过紧会进一步加剧存款市场竞争,短期内利率上升压力很大;过松则可能导致银行过度放贷,特别是高风险领域贷款。

  总之,有决策层改革的决心,还有监管部门好的政策指引,商业银行应该能够经受得住这场洗礼而浴火重生。

  作者为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本文根据作者于2013年11月20日在“《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上的演讲整理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港媒:台军情局驻港特务组织全面启动
  • 体育卡卡破百球米兰胜 C罗2球皇马主场5连胜
  • 娱乐邵逸夫爵士安详离世 享年107岁
  • 财经中铁总裁抑郁自杀或因铁路第二波反腐
  • 科技游戏机“解禁”未完成:八字仍只一撇
  • 博客四川凉山州儿童真实生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中生因校外订餐被处分 考研真题答案
  • 谢作诗:只有土地私有才能救中国经济
  • 易宪容:今年中国A股是否回归常态
  • 叶檀:土地增值税是税收无尊严的象征
  • 冉学东:107号文强化央行监管权力
  • 孙晓明:粮食差价补贴不是灵丹妙药
  • 巴别塔荔枝:我们应该容忍童工现象
  • 叶檀:债券无违约 金融无信用
  • 姚树洁:深圳女童工被解救是谁之过
  • 徐斌:全球低通胀源于中国储户奉献
  • 董金鹏:苏宁杀入硅谷的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