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章:中国银行业面临五大挑战

2014年01月02日 09:30  中国金融杂志 

  本刊记者 贾瑛瑛

  ——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

  记者:近年来,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调整,仍保持稳健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请您结合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谈谈我国大型银行的发展经验。

  王洪章:在过去的几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在国际金融秩序混乱、金融风险集中暴露的严峻形势下,仍能做到独善其身,向社会传达了正能量。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央适时提出银行业要加强金融监管,正确处理加快银行业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严格控制金融风险,促进合规经营,确保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对国际监管标准的研究和采用,从理论上探讨“大而不倒”的命题,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正确研判形势,管好自身,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履行社会责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艰巨复杂的情况下,银行业坚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有效益的经济增长,严控“6+1”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严控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信贷增长,对严格控制的行业实行“名单制”管理。

  三是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为适应市场形势转变,国有大型银行最终改革取向是市场化改革,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完善与法人治理有关的各项制度,实现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科学规范履行职责,既发挥各自作用,又做到互为补充。对经营体制、信贷、资金管理政策和审批机制适时进行调整,有效控制大行风险。不断完善考核机制,落实责任制。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四是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随着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对银行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日趋增加,银行原有的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供应的产品也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再加上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银行全球金融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在此情况下,银行业认真研判形势,加紧发展战略研究、经营转型研究和经营机制再调整。

  记者:建设银行成立之初,小平同志曾专门批示:“建行是为国家把大门的。”如今,建设银行成立近60年来,从当初的专业银行到现在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始终处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建设银行的历史性变化得益于改革推动,新形势下建设银行的发展战略如何定位和推进?

  王洪章:建设银行在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中,也始终走在中国金融现代化进程的前列。建设银行于1954年成立,先后经历了财政的拨款部门、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上市公司等不同发展阶段,如今已成为一家拥有30多万员工、管理14万亿元资产、服务数亿客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上市金融机构。当初因国家经济建设而生,现在因国家经济发展而兴,特别是经过2005年的改制上市,资产规模在不到10年间再造了5倍之巨,利润增长速度平均20%以上,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全球市值排名前列。随着国家提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改革的新愿景、新目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站在全面深化的前沿。

  在科学发展的战略设计中,2011年,建设银行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提出了五年的发展目标。2012年初,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定位。其所以把这三个方面作为建设银行实现新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基于现实问题与未来战略的思考。现实问题是,如何继续发挥国有大型银行存、放、汇的传统优势业务,保持银行传统业务主业的领先地位。未来战略是,大力发展信托、保险、基金、租赁、投行以及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等跨界业务,加快综合化经营布局,在提升集团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主要路径是,做大做强各类专业化子公司,努力形成包括海外机构在内的市场互为依托、业务互为补充、盈利模式多元、风险分散可控的经营格局。这一战略要求我们调整服务方式,瞄准客户日益丰富、日趋多元的金融需求,拓展新兴战略性业务,以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消费金融等方式,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功能选择,引领客户需求升级。这一战略更要求要有系统完备、运营规范、风险可控的机制和制度体系,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营体系和组织架构体系,确保全行集约高效、稳健协调发展。这一战略是建设银行深入分析研判国际和国内形势、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正确选择,也是建设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营转型,实现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具体实践。

  记者:股份制改革后,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大型银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由此具备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和能力。请您谈谈建设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王洪章:银行的健康发展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几十年的持续改革与发展效果表明,银行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除个别年份外,我国经济始终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以建设银行的数据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4.8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199.64亿元,增长12.65%。不良贷款率为0.99%,资本充足率为13.34%,始终保持着同业领先地位。在英国《银行家》2013年世界1000强银行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2013年全球2000强上市企业排行榜中位居全球第2位。建设银行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经过近几年的深化改革,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设银行仅是整个银行业的缩影。强大了的银行业又成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从整个银行业情况看,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

  一是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增长。2012年,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占GDP的比例达257%,比2002年提高3成多;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为130%,比2002年提高近14个百分点(即每1元GDP有1.3元的贷款支持),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70%~80%水平,也高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

  二是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截至2012年底,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6.34万亿元。近十年来,我国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高达50%左右,推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24.9%,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为突出的一驾“马车”。

  三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7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95%。建设银行依托大银行网点普遍的资源优势累计为18万户小企业发放1.9万亿元信贷资金,为200多万个小微企业提供结算服务,超过全国小微企业总数的20%。

  四是“三农”金融服务明显改善。2012年底,全国银行涉农贷款17.63万亿元,余额接近2007年的三倍。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21.43%,占全行贷款的17.92%。各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增加农村服务网点,使许多地方农民“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

  五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2012年底,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5家大型商业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4288.9亿元,同比增长25%。银行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和服务行业等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加大。

  当前,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对银行金融服务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银行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2013年9月底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已获准成立自贸区分行。这使大型商业银行在经济改革的最前沿发挥着先导作用,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客户提供创新金融服务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记者:我们看到,近年来,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商业银行“走出去”正在提速。您对于建设银行发展海外业务方面有哪些设想?

  王洪章:近年来,中央要求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服务业出口能力,扩大对外投资,2013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储蓄余额达40多万亿元,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正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强劲动力。企业“走出去”方兴未艾,经济利益日益全球化,推动着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全球跨界金融服务,形势逼人,商业银行海外布局的步伐在逐步加快。目前,建设银行共设有17家一级海外分行和银行子公司,海外机构网点达70多个,覆盖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达6400亿元,年均增速达31%,海外员工年增速近20%,海外机构人民币存款和5年前比增加了16倍,结算量增加了200%。目前,建设银行已制定了五年海外发展规划,未来海外发展重点之一是完善全球机构网点布局,通过自设与并购、投资参股等方式提高全球服务能力,在海外业务发展方面,做强亚太地区,扩展欧美网络,开拓新兴市场。到2015年,基本完成在北美、中东、东南亚及南亚、拉美、非洲和欧洲等目标市场的布点。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建设银行近年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设银行已经为6000多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5600多亿元。为海外客户开立了2500多个以人民币计价的账户,累计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达1000多亿元。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已从最初货币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到人民币结算、非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购售、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等。二是在海外人民币流转方面,建设银行作为存款吸收者、债券发行者、投资者和代理人,在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中主动发挥作用。通过开办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大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在人民币国内国际双向流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预计到2015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占进出口的比重将超过20%,人民币贸易与投资衍生出来的结算市场容量将接近9万亿元,相应的融资需求接近2万亿元,海外人民币债券规模可达到6400亿元,人民币FDI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建设银行将抓住这一机遇,寻找汇率改革的机会,努力提高人民币海外产品创新能力,为企业“走出去”、国际贸易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助力。

  记者: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活动日趋复杂和庞大的情况下,风险防控将成为银行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银行如何在复杂形势下,有效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王洪章:稳健驶得万里船。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各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总体可控。经过近七年的风险管理体制建设和完善,建设银行专业、专注、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三道防线、四道门槛”的风险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经济形势与市场竞争要求,目前建设银行正在从过去更多地强调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向强调各级经营机构对本层级经营风险管控负责转变,从过去更多地强调风险独立管控,向同时兼顾效率与风险转变。为了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建设银行建立完善了全面风险管理责任制,明确境内外各分行、各业务条线、集团并表范围内各附属机构,对所辖风险防控负全面责任,负责所辖区域、客户、产品、服务、制度、流程、系统、人员等风险的排查、化解、处置、报告、问责等工作。各级机构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所辖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负主要领导责任,岗位经办人员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负直接责任。严格按照总行“三个不放过”的要求即违规原因未分析透不放过、责任人未严肃追究不放过、堵塞漏洞措施不到位不放过,坚持对案件从“作案人责任、经办责任、管理责任、领导责任”四个层次进行问责,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和处置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记者: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将对银行利润空间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面对新形势下经营发展环境的变化,请您谈谈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王洪章: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改革的重点,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短期内银行将面临存贷款利差缩小、盈利水平下降、竞争加剧的压力,风险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也将相应上升。近年来,建设银行高管团队在海外国家路演中,一些中介机构和投资者质疑我国未来经济增长能力,质疑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资产质量。对此,我们并不认同,因为银行业整体风险可控。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改变,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会较长期处于7%~8%这一增长区间。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整体平稳带来的利好,必将带动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整体稳定。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从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上看,银行业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战略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加快的形势下,银行业主要面临着五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加快,对以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式和信贷资产质量提出的挑战;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提出的挑战;三是金融监管更趋严格,对银行盈利和资本管理能力提出的挑战;四是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改革,对海外业务服务能力提出的挑战;五是信息网络化对银行适应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能力提出的挑战。面对挑战,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各家大型银行已经开始研究并着手准备,我们将抓住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型所蕴含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经营转型,强力推动新兴业务和海外业务,增强发展动力和变革的信心,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建设国际一流银行,以良好的业绩回馈社会和股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郑州书记乘地铁遇记者:担心迟到才坐地铁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吴京新年曝与谢楠婚讯:一辈子小心待你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中兴战略架构高管调整:力求年轻化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搞怪创意:用西瓜皮烧火锅(图)
  • 姚树洁:审计署应该介入万科税案
  • 叶檀:2014年开启权威市场经济
  • 海啸希望:世界经济危机将再次来袭
  • 水皮:六个包子引发的猜想
  • 张捷:2014年是挤水份的一年
  • 王东京:资源配置谁做主
  • 王小广:从习李新政看未来经济走势
  • 建章:诺奖经济学家为何反对计划生育
  • 姚树洁:2013年中外要闻盘点
  • 徐斌:中国地方债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