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揽储各显神通,送金条、纪念币、购物卡……
临近年终大考,银行为最后的揽储冲刺各显神通。据记者了解,不少银行开出了包含金条、纪念币、购物卡在内的各类礼品清单,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调高等,而银行高息揽储也早已成为市场间“公开的秘密”。业内人士透露,存1000万元在银行度过年末时点,短短三两天,除了活期利息外,储户还可获得最高5万元的返还。
■新快报记者 黎华联 张潇
资金利率飙涨,银行存款流失严重
受年末时点临近、美国削减QE规模等因素影响,上周市场资金面突然转紧,货币市场利率全线大涨。隔夜、7天、14天和1个月品种的SHIBOR 周平均利率分别上涨14基点、140基点、83基点和127基点,3个月以上的品种也有不小幅度的上涨。尽管央行及时运用SLO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但仍未能阻止利率继续上行,资金利率骤升并创下半年以来新高。
周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线飙涨,隔夜品种升58.8个基点至4.515%,1周品种升118.9个基点至8.8430%,再创6月21日以来新高。银行间质押式回购14天品种早间最高升至10%。不过昨日央行重启暂停大半月之久的逆回购,向市场投放290亿元7天期资金,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大幅走宽,质押式回购利率普降。shibor方面,各期限利率均回落到7%以内。
11月11日央行发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住户存款流失严重,减少8967亿元,为今年以来存款流失最严重月份。据《上海证券报》报道,10月前27日,四大行同期存款流失高达12900亿元。
银行存款流失,一方面是或因财政存款上缴量超出市场预期、银行自身放贷节奏加快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互联网金融突起,与之抢食有关。而目前银行存贷比考核即将进入7天倒计时,年末揽储压力空前巨大,银行揽储手段更是变着花样翻新。
存款几十万元,银行不和客户详细聊
距离年底的时点考核只剩下一周,银行间年底拉存款的保卫战早已硝烟弥漫。由于揽储压力大,许多银行还以“存款返现金”等违规方式吸收存款。
“存款没有日数限制,只要你12月31日当天存在银行就可以,到了下个月的1日、2日,你可以随便转走。”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该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存款返点属于违规,一般银行只对熟客营销,不会和生面孔谈此事。“城商行和小银行比较积极,返点的市场价大约是千分之三。”上述业内人士透露,而银行一般用两种形式把资金返还给客户,一种是直接用现金回馈客户,另一种则是先转账给客户经理,然后由客户经理交到客户手中。
据另外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返点比例确实是在3‰-5‰之间。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返点比例取决于银行,小银行比例较高,而大客户和小客户也因议价能力不同拥有不一样的返点比例。
“一般银行的领导或者理财经理都有优质资源,如果客户只有十几万、二十万元存款,银行不会和你详细聊。”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个人账户有几百万、上千万存款,理财客户把你当神来拜。”该人士透露,银行对于资金大客是比较清楚的,会把彼此的关系保持得比较近,针对性地对这些客户进行营销。而资金大客熟知“行规”,一般在几个银行都有账户,在哪个银行存款就取决于和行长、客户经理的关系以及返点的比例。
“但是今年的返点比例没有上年高。”上述两位人士都表示,今年存款紧张程度没有想象中严重,不过银行的多项贷款都停止了。
季末时点,系统易“故障”“升级”
不只是年末,每一个季度的最后一日,都是返点的时点。“回馈的手段,取决于客户经理,一般银行的行长会统一划定一个方案,如统一购买金币、纪念币之类的礼品赠送存款客户。”业内人士透露。
虽然“一般是现金返点比较多”,但通过“存款赠礼物”等方式打擦边球,赠送如油和米等生活必需品和具备消费、变现功能的购物卡、加油卡等也是揽储的手段。记者在天河北某股份制银行的门口也看到电子告示牌上不断滚动着“金卡开心办,香米搬回家”的字样,根据该银行的规则,凡首次在该行新开金卡且资产大于5万元的客户,就可以获得大米一袋。
上浮定期利率自然已经是常规手段,近日,多个银行已将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全面上浮了10%。但由于存款利率被严格限定,理财产品便成了银行揽储的利器,近期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几乎一周一涨,一个月以上期限的产品收益率基本上能超过5%,超过6%的产品也不难觅。金牛理财网监测数据显示,上周(12月14日-12月20日)103家银行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69%,环比上涨13基点,其中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进一步增多,市场占比增至三成。
除了“开源”,银行也会“节流”。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银行在接近季末的考核时点,会留住客户的存款不让转账,甚至以系统故障、升级为理由,限制客户的转账。
“表面上看,每个客户转账的金额不多。但是如果多笔的话,转出去也不少。”业内人士说,银行一般不敢得罪大客户,但对普通客户就以系统故障、系统升级等推脱理由来限制转账,
“由于银行本身有业绩考核,另一方面,在存贷比的约束下,银行的资金沉淀决定了贷款的额度,同时每个网点也有自己的效益,所以导致了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