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超6%成常态 收益率望进一步上升

2013年12月24日 01:29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闫瑾)央行连续的SLO操作并未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商业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全线飙涨,超“6”已经成为常态。

  某国有银行的一位客户甄先生一周多以前,认为自己“罕见”地买到了预期收益率5.8%的短期理财产品,结果昨日无意中浏览银行网站时,发现近两天新发的不少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超“6”,正有些后悔出手早了。

  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不少银行理财产品专区的新发理财产品一栏预期年化收益率6%的产品比比皆是,有些银行的开放式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出现了翻倍上涨。如招商银行网站的滚动型理财产品“人民币日日盈理财计划”的年化收益率已经从上周的2.8%飙升至5%,几乎就要翻倍,其他多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出现飙升;同时,平安银行12月20日起售的和盈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79天期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6.5%;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的多款在售短期理财产品也都已经超“6”。

  值得一提的是,某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了“倒挂”,一款182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而另一款同期发售的61天期产品收益率达到6.05%。而此前多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收益率调高,而大行微调或者按兵不动。

  其实,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已连续五个月上涨,进入12月更是以每周上升近0.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攀升。5%已成为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起步价,6%的理财产品也比比皆是,部分小型商业银行近期已发行了预期收益率7%的理财产品。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年底资金紧张,商业银行‘缺钱’,特别是10月开始各家银行的存款都在大幅流出,我们也很是发愁,但银行从客户中吸收存款的手段主要是发行理财产品,所以只好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吸引客户来投资。”一位股份制银行投资银行部相关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近几个月信贷规模逐步缩减导致了流动性收紧,同时在存款大幅波动、银行对同业资金依存度不断上升、市场预防性现金需求上升等因素驱动下,资金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上升。

  而各种“宝”分流资金的能力以及压力也不可小视。银率网分析师认为,春节前市场资金面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再加上网络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加码,竞争加剧。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仍有望进一步上升,收益率7%的产品数量可能还会增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巡视组在人民大学发现数个问题
  • 体育英超-神灯中框枪手平切尔西失榜首 视频
  • 娱乐李亚鹏回应质疑:没敛财 反捐赠240万
  • 财经官员自曝双规央企高管时曾遭黑社会阻拦
  • 科技中移动4G版iPhone明年1月17日上市
  • 博客错发准生证只能流产? 贺岁片等不到高潮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广州一高校检出超10例艾滋病多为男同
  • 姚树洁:为啥中美股市如垃圾与鲜花
  • 张明: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周期将结束
  • 张炎夏:计划经济计划生育是谁的产物
  • 水皮:央行何苦亡羊补牢
  • 封起:中国股市令人哭笑不得
  • 赵伟:2014世界经济四个不确定
  • 张庭宾:中国人盖的楼能当饭吃吗?
  • 陈虎:再次钱荒背后更大问题是什么
  • 叶檀:美退出QE与中国房价没什么关系
  • 梁建章:人口是膨胀还是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