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对金融改革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抓住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业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历史任务。
“一行三会一局”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织者、发动者和参与者。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金融管理当局只争朝夕,围绕放松管制、市场化改革、自贸区建设相继表态,并开始实施力度较大的改革措施,给市场带来一缕清风。
我国金融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可以预见和肯定,未来改革的步伐将会比以往更快、更坚定。
这种坚定来自更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勇气。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近期的中央政治局系列会议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也勾勒出深化金融改革基本的逻辑、方法和路径。这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问题驱动改革;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这要求把金融改革置于更加系统的战略框架内,努力使金融改革与其他改革协调推进。
金融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敏感、最重要、最复杂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金融具有广泛的关联性,涉及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金融内部不同方面之间以及金融与社会其他诸领域之间的关系。这其中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关系,有些是关乎整体和全局的,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些是局部的甚至是技术性的关系。改革,就是要正确认识和理顺这种复杂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问题出发探索解决之道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关键。在经历三十多年改革后,我国基本解决了金融发展中的一些基础性、功能性问题,已建立起基本的金融调控监管体系、金融服务市场体系、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对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但从经济转型升级、资本配置效率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看,我国的金融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金融市场的统一性、透明性、有效性以及金融治理还存在缺陷,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等等。
金融改革的核心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的作用由“基础性”提升为“决定性”,这是一篇需深入思考并务必做好的大文章,需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外延,并体现在金融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判断市场的作用程度,要看利率、汇率等一些重要的价格性调节工具和机制是否由市场决定,市场是否具有弹性和韧性,以及是否存在因为管制造成的扭曲;要看金融基础性设施、准则、流程和技术标准是否满足全面市场化的需要,能否满足市场自律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与成熟市场制度差距有多大;要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发挥政府的作用并非对立的,金融改革也并非一放了之,要辅之以相应的审慎管理框架和金融安全保障机制。
需要指出,深化市场改革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涉及宏观、中微观层面,不同层面的改革亦非简单的先后关系,而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同市场主体应按照改革的整体方向和目标主动推进相关改革,使改革互为基础、互为条件、互相协同。
金融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金融改革特别是宏观层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应始终把金融改革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中去规划,放在全球资本循环的系统中去把握,放在金融各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去考量。而对于那些局部的、特定的金融服务改革,应在防止套利和扭曲的前提下,鼓励基层的首创精神,加强制度创新,引导用新机制新办法解决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