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银行与非银企业边界将不再分明

2013年12月05日 10:39  新浪财经 微博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2013年12月4日-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2013年12月4日-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2013年12月4日-5日在北京举行。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在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影响下,跨界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银行将越来越多的面对其他非银行,非金融机构的这种渗透和挑战,银行与非银行企业之间的边界将不像过去那么分明。

  以下为李仁杰演讲实录:

  李仁杰: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一次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这一年会已经连续办了八年,每一届都聚焦亚洲经济金融的热点话题,探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要点,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品牌,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今天很荣幸受年会主办方的邀请来这里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结合这一次会议的议题,我想从改革的角度来对中国银行业做一些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首先,从1979年10月份,我们改革的“设计师”小平同志提出来,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从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序幕。经历了30年的改革,中国银行业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特别是过去这10年,过去这10年应该说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银行业的整体实力持续增长,抗风险的能力不断的增强,公司治理的状况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升,各类机构协调均衡的发展。我们经常讲的改革的红利,制度的红利已经十分显著。大体上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银行的个头普遍长大了,从资产规模来看,过去这十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增长了4.6倍,从23.7万亿增长到133.62万亿。从盈利水平来看,行业的平均净利润,年均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ROE从0.1%上升到了1.28%,ROA也从3%上升到接近20%。从资产质量来看,行业的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从十年前的10%以上逐步下降到现在1%左右,或者说不到一。

  二是银行主体的市场化改造应该说基本完成,以市场化为导向,各类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纷纷加快了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通过股改上市,转变经营机制,再造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的架构,经营管理的效率显著提升。银行业主要矛盾从过去效率低下,服务能力低下,不良资产集中已经转换到了公司治理完善,内控水平的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面。应该说这一些问题从整个银行业来讲。

  三是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初步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银行业已经从过去计划经济下一元的体制,逐步发展成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从过去最初基本上是充当政府“财政司库”的角色,现在到了从有中央银行,有工农中建交国有大银行,还有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等等,多层次、现代化的银行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十年前都记得,那个时候中国银行业被媒体描绘上技术上可以拓展,现在中国银行业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目前在全球银行市值排名前十大银行当中,我们工农中建这四家银行都已经榜上有名。特别是工商银行经常惩治为“宇宙航”,经常占据榜首。就从兴业银行来说,十年前我们大概资产不到2000亿,实现的净利润也不到5个亿,而且从整个市场来看,知名度来讲也往往都为大家所熟悉,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资产规模差不多3.6万亿,今年的税后利润应该估计超过400亿,已经成规跻身中国银行业的10强,全球银行业的500强,世界企业也是500强。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一员,能够亲身经历了中国银行业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亲身参与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再造,亲眼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成长与壮大,我与大家一样都感到很荣幸,很自豪。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一起分析一下,中国银行业即将迎来一轮新的重大变革,也就是今天论坛的改革再出发。以党的十八大为标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前一段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对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描绘出了一幅新的宏伟蓝图。其中对金融领域的改革,看过去好象笔墨不多,但实际上影响深远。大家都知道,这一轮深化改革在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决定是要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新作用,上升到起决定性的作用。反映在金融领域,核心就是要培育形成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营造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金融竞争环境。相比过去十年的改革,这一轮的金融改革将会呈现出改革层次更深,改革的层面更广,改革的力度更大,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改革我觉得是根本性改革。一是价格的改革,核心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灵魂,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从这个意义出发,金融价格的机制改革就意味着我们国家金融市场改革将真正的进入了深水区、核心区,其影响将是极其广泛和深远的。

  站在银行业的角度,如果说过去市场化的改革还只是拥抱一下市场化,市场化的改革仅仅是一种“彩排”、“热身赛”,未来我们这种价格的改革将使我们的整个市场进入了生死存亡的“淘汰赛”。这一次论坛我看了很多的演讲嘉宾都谈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上只要是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最近深切感受到改革的力量。由于大家对通胀的担忧,由于大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这种期许,从银行经营来看,现在明显感受到户负债的分流,存款往往被理财化了,而且负债的成本在不断的上升。举一个例子,前一个月财政国库的资金进行招标,三个月的资金招标的结果年化收益达到6%,如果考虑商业银行吸收这一类的资金交存款准备金,实际上综合的成本将接近了7%。如果再把商业银行的资本跟成本,各类的人工、网点、费用各种成本。如果定价,我个人认为不定在10%就很难做,这很现实。也解决说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很可能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的下降。当然,大家也讲到,存贷利差受资金供给关系的影响,现在这种货币市场的成本,资金的价格在往上走,推动了债券市场的价格也往上走,债券市场价格往上走以后,一定会影响到信贷市场的定价。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作为经营管理者,感受到的是什么,因为经济状况不好,除非那些对利率不是太敏感的行业和企业,比如说地产,比如说政府融资平台,也许能承受比较高的资金成本。但是作为我们商业银行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又不敢加大对这一类企业,对这一类需求的投入。实体经济状况不好,它制约了资产端的定价往上走,所以最终的结果我认为最起码一段时间内,银行的利差要收窄。这种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带来很多的影响,一方面利差设窄,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价格在波动,不像过去有人民银行的法定利率的保护,过去我们做银行相对比较容易一点,因为只要余额在那里,都是有利润的。今后价格波对可能是一个往上亏的,所以这一种市场价格内部怎么传导经营单位,传导到基层,也是银行必须要考虑的。这方面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

  第二方面是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我们过去经常讲金融的脱媒,现阶段我自己感觉现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这种业务的边界在模糊。很多非银行机构也在做银行的事,甚至很多都没有金融牌照的非金融企业也在做金融的业务。比如最有名的大家都知道的支付宝[微博]、余额宝,实际上都在做金融的业务。在这一种形势下,逼着银行要转型,银行过去是信用的中介,有钱向银行存,没钱向银行做,银行是存贷款业务。今后靠这种存贷款业务难以为继,就可能要逼着银行去转型。当然存贷款业务还存在,但今后要再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甚至资本的中介去发展,银行的角色在发生变化。

  综合来看,我们将面临着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将是全面和深刻的对现有的金融主体,特别是银行机构而言,挑战是巨大的。这种挑战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逐渐的明显。我的感觉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尽管过去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表面看,大家个头都长大了,从形式看公司治理似乎也完备了。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过去的这些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离不开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呵护,还没有经历完全市场化环境的考验。未来,面对新一轮的金融改革,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银行业能否继续从容应对,应该说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最后,我想就中国银行业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一些发展态势谈几点个人的看法。立足于上述改革趋势的这种分析,结合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我个人认为未来几年国内的银行业可能呈现出几个方面的发展态势。

  一是会分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纵深的推进,利差的收窄,金融的脱媒,银行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明显的挤压,以此为背景,不同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实力地位将出现分化,适者生存,那些真正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的银行,将会脱颖而出。

  二是重组。与行业分化相对应的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现阶段三中全会之后,银行业出现很有趣的一种现象,一方面对我们银行业的估值偏低,大概PE都是4倍多,5倍、6倍,大概可以这样。另一方面,似乎大家都要打破头皮要进入这个领域,所谓民营企业,或者说要创办银行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我个人觉得过去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机会已经不复存在了,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可能是迅速做大规模更可靠的路径。

  三是多元,金融主体更加多元,大、中、小型、全能型与专业型的这种金融机构将同时并存。对银行个体而言,经营的好坏,竞争的优劣将不再简单的以规模大小来衡量,更主要看自己的市场定位准确不准确,是不是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

  四是融合,一方面金融行业内部将加快融合,体现为不同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将互相的渗透,比如说现在银行,特别是大中兴银行,实际上已经存在着综合经营的趋势。银行下面有保险,有基金,有租赁等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影响下,跨界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银行将越来越多的面对其他非银行,非金融机构的这种渗透和挑战,银行与非银行企业之间的边界将不像过去那么分明。

  以上是我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些思考和认识,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向拜登重申划设防空识别区立场
  • 体育韦德缺阵热火止10连胜 科比训练快攻飞扣
  • 娱乐张艺谋回应移民质疑:愿让孩子做中国人
  • 财经任志强:限价式调控还会让房价暴涨
  • 科技中移动成首批4G牌照最大赢家 调查
  • 博客实拍:石家庄晴空和雾霾天对比(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报名胸口碎大石?大学生被熊女友恶作剧
  • 张维迎:中国改革的前景和方向
  • 江濡山:卡梅隆访华 谁在给谁唱双簧
  • 赵伟:2013年全球经济低增长定局
  • 陈虎:搬掉三座大山股市才会真牛
  • 叶檀:比特币是纸币泡沫的巨大缩影
  • 姚树洁:拜登不敢叫板习近平的理由
  • 张明:外汇储备需要继续分流吗
  • 曹凤岐:英美新股发审制度是怎么搞的
  • 张化桥:不赞成企业到海外投资矿业
  • 周天勇:我们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