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
本刊记者 孙芙蓉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温州金融改革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请您谈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推行一年来的进展。
朱从玖: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12条主要试验内容;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批复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对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十二条内容进行了细化。11月20日,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施细则,温州市78个金融改革项目全面启动。一年多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温州金融改革在独特的经济地理版图上,在特定的改革要求当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创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制度和信息系统,发布“温州指数”。到目前为止,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帮助各类企业成交14亿多元,成本和风险有所降低。“温州指数”即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包含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融资价格、社会直接借贷利率和其他市场主体利率五大类指标。“温州指数”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民间融资市场资金价格,在引导民间融资定价、预警民间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推进民间融资管理地方立法工作,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浙江省2012年启动民间融资管理地方立法工作,起草了《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目前省政府常务会议已经通过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条例如获得通过,将成为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和首部专门规范民间金融的法规。该条例对防范化解民间金融风险,维护民间融资市场秩序,促进温州民间金融不断规范有重要意义。
三是引进民资壮大金融机构,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促进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改制,温州银行增资扩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所需资本全部来自民资,4家农信社股改引入民资16亿元。积极引导民资设立各类金融机构,研究制定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探索民间资本设立证券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加快村镇银行发展,目前温州村镇银行机构和网点由4家增至23家,实现了所有县市均有村镇银行网点。探索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机制改革,11家农村资金互助会开业,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拟定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初步方案。加快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设立了10家小微专营支行。此外,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中小企业票据服务公司、小微企业再担保中心和中小企业应急转贷中心。
四是创新和扩展运用资本市场工具,规范企业治理机制。一年间,利用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有了显著增加,累计融资44.2亿元,积极推进保障房项目进行定向债务融资。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引导民间资金以债券、债权、股权等方式投入中小微企业。创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试点,温州瑞安华峰小贷公司成功发行定向债5000万元,首次探索小贷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募集资金。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备案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并探索挂牌企业私募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等。推动“个转企”和企业改制规范工作,目前启动股改企业172家,完成40家,1.9万家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改制企业积极筹备上市和到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10月18日,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成立一周年,我们推出了创新板,创新板比原来的成长板准入门槛更低一点,原来都要求是股份有限公司。
五是积极创新信贷和保险产品,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推出了多元化动产抵押、货物抵押、未来收益权抵押等49个创新产品。发展信用贷款,降低过度担保、互保联保的潜在风险;开展增信式、分段式、年审制循环贷款等还款方式创新,以解决贷款期限错配问题,降低企业转贷续贷成本。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国内贸易信用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利用保险工具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六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温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一方面,加快征信体系平台建设,在各部门开展信用信息应用试点,促进信用信息共享;争取设立征信分中心,推进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完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12家小额贷款公司已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同时将征信查询服务引入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另一方面,规范发展信用评级市场,成立1家资信评估机构,推动借款企业评级、小微企业评分和农村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营造“民间互信、企业诚信、银行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总之,第三方征信平台建设也有了积极进展。
七是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管理机制,保障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文件和各类金融组织的监管办法,初步形成了地方金融监管机制的雏形。温州市组建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金融仲裁院、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和金融法庭;建设金融业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及温州金融监测报数平台,加强对当地金融业的运行分析和金融风险监测;建立非法金融大案要案挂牌督办工作制度,完善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金融监管与金融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多方协作化解金融风险,逐步完善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等等。
记者:回过头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温州进行了数次的金融改革试验,您认为,应当怎样认识和把握温州的这次金融综合改革呢?
朱从玖:正如刚才所谈,温州搞金融改革是在一个很独特的环境中展开的。温州古为瓯地,唐代得名温州,是浙江省经济总量第三、人口第一的重要省辖地级市。温州素来有重商传统,永嘉学派强调“义利并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深厚的重商文化为温州的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民间力量推动,依靠民间借贷支持,依靠政府发扬“无为”和“有为”的辩证唯实精神,大胆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从而使温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探索、典型示范和风向标的作用。温州经济的主要构成为工业和服务业,工业是其主要部分,不过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工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温州的主导产业为电气、皮鞋、服装、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压力大。温州的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特征尤为突出,民营经济比重占83.2%,为全省之首。
的确,温州因其民间金融的特点备受各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数次进行改革试验,成为金融改革的前沿阵地,央行6次将温州作为改革试验地。1980年10月,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率全国之先,试行浮动利率改革,温州的金融改革由此发端。1986年9月,温州被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1987年9月,温州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200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在温州开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试点。2005年,人民银行将温州列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城市”。2012年3月28日,首次由国务院确定温州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从全国来看,金融改革是一个体系复杂、内容丰富的巨大工程,涉及宏观、微观、产品和机制创新、新型金融组织、小微金融服务、民间金融规范等诸多方面。现在这些方面陆续在全国各个地方展开,也是下一步经济整体改革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金融改革的庞大体系下,温州金融改革的重点到底在何处,这是首先要搞明白的一个问题。结合温州的现实条件和需要,联系金融整体改革的框架体系,找准温州金融改革的准确定位和突破重点,是首先需要谋划好的问题。
记者:那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有哪些重点内容,为什么将这些方面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呢?
朱从玖:国务院出台关于温州金融改革的十二条内容,后来九部委的批复与此一致,对温州金融改革作了准确的界定,既考虑了温州的条件和需要,又立足于全国金融改革的大局要求。温州金融改革的重点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民间金融。温州的民间金融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乡土底蕴,是温州家庭经济、小微企业的基础,甚至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可以说,温州模式得以形成和壮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发达的民间金融活动。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监测,温州民间金融1980年的规模约4.5亿元,约为银行贷款总量的65%;到2011年的规模约1200亿元,约为银行贷款的20%。虽然比重有明显下降,但民间金融一直是一支庞大的金融力量。随着经济的日益开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以民间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为其有效服务的范围是有限的。并且在那么大的经济需求下,如果主要依靠民间金融,会隐藏较大风险。所以历史上温州多次出现过较大的民间金融风波,如20世纪80年代的“抬会大灾难”、90年代的“两社一会”挤兑风波以及2011年下半年出现大规模的民间金融链条断裂,都警示了两者的不适应和不协调。因此,对民间金融加以规范,是客观需要。
二是利用好民间资本。温州人勤劳坚韧,重视经商,而且起步较早,积累了较多的财富,温州也是浙江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相对于众多的获利机会,温州先富起来的人群不满足于持牌金融机构所给付的利息,也不满足于制造业的投资回报,而是投向了可以快速获利的企业、资产、房产、矿产等。因此出现了温州炒房团、炒矿团等。总之,温州民间资本在前期实实在在的赚钱效应带动下,滚成雪球,过度高杠杆使经济出现了波动,导致这个模式难以为继,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民间资本遭到重创。因此,在市场经济已十分发达的今天,要用现代金融理念引导这些民间资本远离高投机性的领域,转向风险和收益匹配、收益合理的领域。
三是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温州的实体经济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5%以上,产业“低小散”结构特征明显。温州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正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这也是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缓解融资难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金融业本身,二是小微企业。从金融方面来看,要对民间金融的作用有个合理判断。相对于日益壮大的企业规模,民间借贷的单笔金额小、期限偏短、利息偏高的特点,使得其只在一定情形下和一定比重上有经济合理性,比重过高则企业难以负担其成本。因此就需要持牌的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机构设置等方式扩展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从小微企业来看,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条件,提升其现代性。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任何外源融资提供者,无论是股权、债权、保险,都需要获得服务和资金的实体具备相应的条件,有的甚至要求严苛。这些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是有市场和有前景的,二是企业要有基本的规范性,要不断加强现代性,即账务真实、管治有效、财务结构合理等。从温州乃至全国来看,相当部分小微企业都在自身条件的提升方面作出努力。这就反映了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彼此都要提升。
四是探索地方金融监管。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一直由中央机构负责,国家监管部门以其派出机构负责一个区域的监管职责。随着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发展,一些不持有金融牌照但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不断增多,业务也日益扩大,需要适度监管。比如小贷公司,虽不持有经营牌照,但是它实际上也在放款,融资性租赁、担保机构、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私募资本市场活动等是需要社会监管的。还有需要加以规范的是非法集资的经常发生及民间借贷活动。浙江很多的违法集资案例,对当事人来讲,他们很难区分合法和不合法的界限。2012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对地方金融监管提出了初步的要求,地方要担负一定的金融监管职责已是必然之势。
温州金融改革围绕上面四个重点,还明确了其他一些改革内容,包括要设立民营银行等。概括起来,温州金融改革的重点是解决“两多两难”问题,即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改革重点的安排,与上海、深圳等地的金融改革安排侧重点有很大不同,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中难题破解同样意义深远。其核心是民间金融、小微金融、草根金融通过改革而达到规范和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是着眼于“小”,收效于“大”,“小”中见“大”。
记者:围绕上述温州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温州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朱从玖:第一,就是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民间借贷在经济现代化、规模化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不透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难以找到合适的匹配对象;利息高,借入资金方处于劣势,接受较高的利息率;缺乏法律保护,履约风险大,黑恶势力参与其中,扰乱社会秩序;借贷双方都有较大的盲目性,对未来偿还能力缺乏合理的判断;等等。因此对持牌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仍然需要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需求的借贷活动,需要引导其阳光化和规范化,以降低过高的利息率,降低风险,减少其动荡性,保持正常的秩序。
第二,加强持牌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在实施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大家都赞同一个判断,即目前温州存在的大量民间借贷活动,持牌金融机构应该能够通过改进服务、创新业务来替代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区域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就浙江和温州市多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高发来看,这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这方面的工作是很综合的,一是要促进已有的持牌机构拓展业务、创新产品、加强和改进服务。二是要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包括信贷、保险、资本市场工具,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对信贷这个工具运用是很好的,很充分,而对保险和资本市场工具的运用则不够,这是温州需要着重加强的。比如,温州经济总量第三,但只有12家上市公司;而绍兴经济总量比温州低,却有四五十家上市公司。另外,保险业怎么来支持小微企业扩大服务也需要系统地考虑。还应适当新设金融机构和增设网点来壮大金融机构体系,增强服务能力,这一点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第三,规范中小微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行为,提升其现代性。现在浙江省在做的工作,可以总结为四句话:“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际上就是提升市场主体的治理结构。现代经济需要现代特征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具有现代特征的组织形态和治理机制,可以更多地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也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因此,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推动个体工商户改制为企业,促进企业账务真实、财务结构合理、透明度提升。在信贷市场、私募股权和债权市场,以及担保、租赁、信托等领域也一样,金融资源的流向也同样需要市场主体具备现代意义上的规范性,组织、管理和行为都要有一定的规范水平,否则难以获得较多的金融资源支持。
第四,推进地方需要的金融制度建设和部分金融活动的适度监管。金融活动具有多样性,全国性的制度有时并不能适应所有需要。在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覆盖不到的地方,要通过地方立法和建章立制加以管理。相应地对一些从事融资性业务但属于非持牌的机构也需要地方加以适当的监管,同时建立合理、必要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第五,健全信用体系。从全社会来看,金融活动对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需求尤为迫切。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可由多方面共同参与,一是金融部门自身,要整合多方面信息,为服务客户建立信用档案;二是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和整合资源,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三是建立第三方征信,即由独立第三方采集、整理、管理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档案,提供征信服务。人民银行现在有比较健全而庞大的征信体系,但也仍有大量小微企业进不到这个信用档案中去,所以我们要在这个监控体系之外,把民间借贷的信息也都纳入进去,来增强信用的基础。
第六,其他改革试点。利用金融改革形成的集聚效应、制度基础、政策环境和全域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可以在国家金融改革的总体安排下,选择和承担局部可以试点的工作进行试验。如规范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可以试验市政债或市政建设债。应当说,温州在这方面具备的条件很多。温州地区基础设施缺乏,经济实力较强,负债很低,未来负债能力偿债能力都比较强。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可以向人民银行积极争取大额存单试点资格。温州若干次都承担了国家利率浮动等金融改革内容。所以我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温州是可以做示范点的。在个人直接对外投资上,也可以加快进行试验。在拓展资本市场方面,可以允许区域性的法人金融机构,城商行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利用私募工具募集股本。前段时间,我们试点的温州华峰小贷公司成功发行了5000万元定向债。用民间资本来壮大我们金融机构。城商行、农商行肯定比小贷公司发债的条件要好,所以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另外,在运用保险资金、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方面也可以进行试验。这些试验,有利于用好民间资本,有利于小型金融机构健全其业务体系、壮大实力,也有利于盘活存量社会资金。
记者:下一步,温州金融改革会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
朱从玖:一是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关系出发,深化温州金融改革需要推动温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打好基础。搞好金融服务一定要把实体经济这个基础夯实,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在已经展开的各项金融改革工作基础上,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强理财产品和投资业务创新,创新和拓宽民间“小资本”投资渠道;推进针对小微企业的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加快建立,探索形成新的征信模式;希望民资设立各类金融机构能够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能够开展试点;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下,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调整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考核体系,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度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比例要有刚性要求;已经启动研究的市政债方案,经深入论证研究后,一旦时机成熟,考虑进行试点。还有地方发展各类私募基金、创投基金等也需要得到更多支持。
三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期望达到: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企业融资成本不能再那么高了;支持产业发展的民间借贷合理分化,我们现有的民间借贷有一部分要转到持牌金融机构当中去,或以持牌金融机构为中介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需要,或者民间借贷本身进一步规范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和满足率明显提升;不良贷款下降;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努力形成:民间资本能够和大项目对接,金融资本与小微企业有效对接,以及各类资本与经济转型升级有效对接。
四是温州的各项改革对全国产生积极示范效应和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