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琳:下一轮技术周期兴起在2040年之后

2013年11月04日 10:48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11月1日上午召开了以“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峰会”为主题的产业金融峰会专场,上图为宏源证券宏观研究高级分析师孙海琳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11月1日上午召开了以“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峰会”为主题的产业金融峰会专场,上图为宏源证券宏观研究高级分析师孙海琳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3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开幕,在11月1日上午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峰会”峰会上,宏源证券宏观研究高级分析师孙海琳表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全球产业重构的尾端,衰老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真正这一轮技术周期要结束大概是在2025年到2030年,下一轮技术周期的兴起基本上要在2040年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新的或者几个新的技术去拉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黎:谢谢孙先生的精彩发言。概括起来他讲了两个事儿,一个事儿叫转型带来大牛股。第二,资产配置黄金没戏了。接下来我们有请宏源政权宏观研究高级分析师孙海琳女士给我们做演讲。

  孙海琳:大家好,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讲一下我个人对长周期来看经济和股市的一点想法。

  长周期是什么呢?它的名词就是康德拉周期,市场和主流经济学研究这个人比较少,因为大家都不太清楚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以什么东西划分,最后对我们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吗?每个时期主要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技术为代表来划分长周期,我们从工业革命以来,从欧洲金融危机到现在是第5个技术周期。19世纪上半业的纺织革命到二战前钢铁、电力、电信重化工时代,航天、汽车、广播电视时代到现在计算机、互联网时代,可以以主要技术划分长周期。比如从1%到10%,世界各国的变化,从10%到90%,八九十年代,美国名义GDP在世界上的占比提高的非常快,创新技术在拉动世界经济向前走。接下去的时间,创新国主要固定在创新产业上,相对于这个创新产业的传统产业就逐渐的向成本优势国转移。所以,这个时代就是全球产业重构,但是是由技术周期带来的全球产业重构,这个时候传统产业国的名义GDP占比是越来越高的,中国的WTO就正好是这段时期,最后进入一个衰老期,就是没有新的技术出现,老的技术或者这一轮创新技术还在边际上拉动更新换代,但是它已经不足以拉动全球的名义GDP很快高速的增长。所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全球产业重构的尾端,衰老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真正这一轮技术周期要结束大概是在2025年到2030年,下一轮技术周期的兴起基本上要在2040年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新的或者几个新的技术去拉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事实上,这个新的技术是什么,基本上现在也都知道了。

  举个例子,瓦特改良蒸汽机以后,大概过了70年铁路才真正拉动了全球的GDP增长,百分比有一个点。所以,未来是什么技术?其实现在都知道美国的学者给了十个方向,比如生物技术、纳米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这些东西我们都在萌芽,但是它怎样应用我们也不知道,最后它什么时候拉动经济增长还早。所以,在这种过程中,我们现在所处的长周期的阶段,通常是发现一件什么事情,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去WTO化,去全球化。其实全球化永远是在向更高、更广的阶段发展,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由大的技术周期拉动的全球产业重构意义上的全球化其实是在减慢的,它的速度还是正的,但是它的加速度可能就已经下来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世界地缘的经济和政治的构成事实上是在向一个多元化、多极化、均等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并不是要去WTO去全球化,而是我们走向了多极化。在这个多极化的过程中我们国家有什么机遇或者从执政者的角度来讲,他们的战略定位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这样的,从技术周期的角度来讲,到现在为止的一轮周期里,一开始是单元化的技术,比如纺织,蒸汽机,后来就是多元化的技术,比如钢铁、电力,到现在到未来科技肯定是一个多元的科技,未来的长周期肯定是多元的,在多元的科技中是不是大家都能分一杯羹呢?不是这样的。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路径依赖,有一些没有实现的模式可能我们想都想不到。

  举个小例子,我以前在国外读书,当时我就发现在北欧洗衣机这个东西基本上家里都没有,但是它通常是一个公寓里集体式的大型的洗衣机,这种情况下妇女的角色就不是局限在家里了,如果是拿到洗衣房洗衣服,男人、女人都可以做这件事儿,所以,北欧都是男人推着童车,因为家庭的角色男女分别并不明显。但是在我们国家,在东亚,家用电器是一个家庭财产,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有家用洗衣机,妇女的角色被绑在一大堆家庭电器的边上,这种社会结构的改变事实上和科技的选择这两个是互相推进的。因此,你从一条路上走到另一条路不容易,但是却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比如通讯的制式我们就是一个更加明显的例子。我们国家所能占有的机遇或者我们政策制定者在推进的一些东西,比如高铁技术的自主化和建立自己的通讯制式,通讯标准,还有研发自己的电力高压车电传输技术,这些方向都是我们能够占据的机遇。

  这中间更重要的作用是一个路径依赖的科学技术最重要的你怎样让别人走你的路而不是你走别人的路呢?就是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走量,世界市场发展最快的一部分肯定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走量的过程中事实上西方国家,中国在殖民化东亚、南亚,殖民化非洲,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占市场的过程,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定位,而我们现在执政者也是在做这样一个选择。

  我们这里的关键词,在一个多极化世界的地缘经济,以及一个多元化的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寻找替代性技术,用我们相对低成本的来替代欧洲等国相对高成本的技术,我们做的就是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因为事实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已经到了跟我们国家二三十年前遇到同样的问题,它遇到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是技术,而我们就是要在这些中等技术的方向去给他们做一个替代性的低成本方案。所以,这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战略性的机遇。这都是对于我们投资来说特别重要的一些方向,比如我们自己的一些高铁技术,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定位的。所以,接下来我讲一下,因为现在也是在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我讲一下我们国家在这种机遇过程中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才能不丧失这种机遇,这里面带有一定的个人规范性的判断,我要讲的有三点。

  第一点,我们肯定要提高我们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这个产业竞争力主要还是在中等技术方面,包括我们现在的地缘政治上的泛欧亚政策,也主要是为了从欧洲学习技术。我们的市场换欧洲的技术,拿我们的技术换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走量的过程。

  第二点,有一点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到底是缺了什么东西,这一点事实上主要是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真正很好的实行。主流经济学里,尤其是宏观经济学里并不真正讲优胜劣汰,它讲的是理性预期和均衡,优胜劣汰本身的含义,在古典经济学中,我们经济中的利润率分布其实是一个正态分布,经济周期其实是这个正态分布的左右摆动,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什么呢?就是当利润率分布向左摆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尾巴,因为低于临界值,所以,被切掉。因此,当经济周期自然的向右摆动的时候,剩下的名义GDP肯定是更少的,但是我们平均利润率因为割掉一个更大的尾巴,所以,平均利润率是提高的。政府要做什么是取决于政府的选择问题,这个我就不评判了,这是取决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问题。

  一定意义上的优胜劣汰肯定是有益的,我们看美国标普500的PE,我们发现美国这一轮股市上涨主要是盈利基础上的,除掉历史上的危机时期,基本上美国现在的PE在历史上的平均水平左右。而中国这一轮结构性牛市并不是基于盈利增长,主要是估值。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缺乏技术,包括我们四万亿之后的经济越来越地产化,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在于我们国家缺乏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因此,我们也是用市场还是在换欧洲的技术,也是有这个问题,我们自己的制度在优胜劣汰中最差的领域,其实就是科研界,而不仅仅是在企业界。所以,我们经济的改革主要还是要实现一个劣汰,但是主流经济学是从来不研究这个问题的,马歇尔之后我们再也不研究平均利润率的问题。

  最后是政治制度,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参考1977年到1997年的香港经验,香港的高速发展并不是依靠一个民主制度,因为它那时候还是港英政府,依靠70年代初成立的廉政公署,当时中央政府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从而能够保证一个相对有效的公务员体系。因此,能够在一个大政府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增长。所以,我们国家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在往这个方向走。所以,我现在讲长周期主要是从国家战略定位的角度讲,指导我们的投资在哪个行业是属于国家战略性质的,因此,在这些行业的投资肯定有比较重要的机遇。有一句古话60年必有王者兴,一个国家战略上定位是正确的话,长周期上四五十,五六十年说是能够兴起的,但是做错了选择的国家,比如日本,它的衰落也是以这个时间纬度为长度的。所以,我们的投资一定要看准国家的战略定位,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谢谢。

  李黎:谢谢孙女士的精彩发言,她比较强调技术周期对经济周围和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一些影响,她无非就是想强调科技跟经济的相关性,她也讲到我们所面临的机遇,特别是我想从媒体的角度纠正一下,因为我们海外投资这几年的发展特别多。所以,西方经济学家跟西方的媒体通常把我们叫经济殖民化,这一点我是激烈反对的,我们海外投资是去殖民化,我们是合作共赢的。所以,这一点作为媒体界我稍微说一下,学经济的,尤其西方经济学,可能他们一直在说我们是经济殖民化。所以,我做一个更正。再次感谢孙女士的精彩发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家属拒绝赔偿方案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10-9绝杀 夺三连冠 视频
  • 娱乐张艺谋小女儿首曝光 再婚超生成悬念
  • 财经人民日报谈地方债风险:政府“家底”较厚
  • 科技即刻搜索消失中:产品跳转关停
  • 博客翟华:看《纽约时报》解读“喜大普奔”
  • 读书风流乾隆为何对那拉氏皇后恨之入骨
  • 教育"武大版"世界一流大学排行 新浪教育盛典
  • 连平:10月份宏观数据预测
  • 姚树洁:长安汽车挺进欧美10年太久
  • 于晓华:转基因农产品能够增产吗
  • 张庭宾:土地流转信托会是财富陷阱吗
  • 何志成:美国医保改革与啥叫社会公平
  • 李罗力:中国经济有多少个世界第一
  • 徐斌:官员下海潮是经改成功风向标
  • 龚伟力:在美国买车有多方便?
  • 郭世邦:金融改革开启战国时代
  • 肖磊:中国黄金市场为何没有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