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银监局
孙睿,女,199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黑龙江银监局城市商业银行现场检查处主任科员,负责城市商业银行现场检查工作。该同志是银监会成立十年来黑龙江银监局涌现出的青年先进典型,有着监管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立足本职,有计划、创造性开展监管工作。工作中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出色圆满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为监管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事迹如下:
一、政治坚定,廉洁务实。孙睿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各项决定,主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会议精神,并在监管工作中积极践行。品德高尚,作风正派,能够密切联系青年,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帮助和指导年轻同志快速成长。并且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廉洁自律,在青年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是系统广大青年政治进步的楷模。
二、勤勉尽责,与时俱进。孙睿同志现场检查经验丰富,历年来参加了省局对城市商业银行、大型银行的近40余次现场检查,多次担任主查和检查小组组长,承担了大量现场检查相关业务报表汇总、案例及报告的撰写工作,并参加我局《监管手册》现场检查立项的编写工作。在现场检查过程中,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照银监会和省局的具体部署,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积极主动地为检查组出谋划策,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把握政策界限,熟练地运用检查技巧,发现大型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顺利完成检查做出了贡献。如2005年对工行先锋支行的内控检查中,查出由王景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保的张静海等10笔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假个贷”问题,检查中突破检查常规以被查行为检查证据来源的模式,多次走访保险公司,车行等相关部门,积极查找证据,间接举证,并查清贷款当日,车行返还担保单位110万元,巨额资金流向不明的重大问题。参加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厦门市分行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福州办事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福州办事处不良资产剥离接收现场检查,对4家机构177笔剥离接收不良资产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金额45771.15万元,发现问题金额18889.71万元。对省工行房地产贷款检查时,作为主查人查出工行森融支行套用其他项目的审批手续,对未取得相关项目批准文件的借款人发放6000万元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问题,并按照行政处罚操作规程对该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20万元。2013年,该同志在哈尔滨银行全面检查工作中表现突出,此次检查是我局自成立以来首次对辖内城商行法人机构开展全面检查。该同志作为方案的执笔人,详实分析该行各项业务特点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并科学抽样,把检查前工作做实做细,提高了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在检查报告阶段,承担了大量表格汇总、问题归类、报告撰写等工作,为此次检查的圆满完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依法监管,开拓创新。孙睿同志先后从事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工作,工作中认真学习、掌握政策,深入调研,把握业务发展的新动向。推行在线监管,动态掌握高管人员岗位交流的执行情况;认真组织高管人员考试题库的更新工作,起草题库的更新方案,对更新题目进行评估测评,监测考试系统地运行状况;规范高管人员谈话程序,撰写《高管人员约见谈话制度》;积极探索高管履职动态监管,对高管人员履职评价进行调研,起草《高管履职考核后评价制度》。组织参加《黑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任职资格考试辅导题解》编写工作。参加银监会赴新疆银监局行政许可执法监察,检查工作受到银监会监察组和兄弟省局的充分肯定,成为各项工作的多面手。
四、作风踏实,讲求实效。孙睿同志从事非现场分析工作6年,经该同志独立完成并上报银监会不良贷款(资产)监测和考核分析70余期,下发各类监管意见、风险提示及通报40余篇,提出监管意见过百条,上报银监会各类报告30余篇,开展各项调查20余项。工作中,该同志把不良贷款监测工作作为非现场监管的工作常态,定期跟踪监测分析,及时下发监管提示和意见,确保监管对象不良贷款“双降”;通过对贷款迁徙情况及隐形不良贷款的动态监测,促使省工行对隐形不良贷款全部进行了账务处理;在工农建三行股改期间,密切关注改革进程,注意股改期间因发生案件引起社会不良反应,督促案发行严肃查处已发案件责任人,防止案件对股改期间的稳定发生负面影响;股改不良贷款剥离后,下发监管意见,促使其加快信贷调整步伐,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盈利能力。
五、善于动脑,潜心调研。孙睿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除加强政治业务等各项学习,她还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围绕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开展各项调查20余项。其中撰写的《关于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上半年贷款余额大幅下降情况的调查报告》、《黑龙江省乳品企业贷款风险情况的调查报告》、《欠发达地区金融创新业务发展问题研究》等被省局、银监会监管信息参考和省政府信息专刊上予以转发,参加撰写的《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探讨》等理论文章在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