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未来五年中国银行业面临较大资本缺口

2013年11月01日 16:31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11月1日下午召开了以“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推进”为主题的产业金融峰会专场,上图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新浪财经 程祖灏 摄)   2013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11月1日下午召开了以“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推进”为主题的产业金融峰会专场,上图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新浪财经 程祖灏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年第九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开幕。在11月1日举办的“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推进”峰会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未来的银行的信贷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增长,因为实体经济对银行的信贷还是有需求的,这样一来对资本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未来五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比较大的资本缺口。

  以下为演讲实录:

  连平: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金融博览会跟大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感到是非常好的机会。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已经展开,当前来说金融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久,三中全会之后我们会看到有关改革的顶层设计,时间表、路线图会逐渐地清晰起来。这两天事实上也已经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正在逐步地披露。我想就金融改革来说,当下在未来一段时间,信贷资产证券化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是指当前有流动性,未来比较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经过结构的重组、信用的征集、风险的隔离转化成在资本市场上可以用来进行投资的证券的过程。发达的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资产证券化非常大。中国目前有很多的认识认为资产证券化应该支持,所以我要谈一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的想法,我认为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应该加大力度向前推进。

  首先我觉得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我们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应该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周期新的阶段发展的速度应该会比以前30年的平均速度明显地下降,下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我们认为应该是在7%到8%,在这样的水平上,这个水平事实上地说应该是属于中高速的增长,在这个增长的过程中,如此增长的水平需要一种金融的大力的支持,尽管我们的非银行的金融、非信贷的金融在未来也会有非常好的发展,但是我们说信贷银行这块的融资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从现在的融资的余额来看,依然是以信贷为主,占的比重要达到80%左右,银行的信贷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未来很长时间依然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点来说,如果说我们能够把银行的信贷存量资产中间的一部分加以搞活的话,像国务院所提出来的存量搞活,这块搞活的部分又等于对实体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支撑。这一方面是盘活商业银行已经持有的优质的信贷资产,使得银行有新的信贷投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来向银行获得贷款,然后由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证券化的产品来实现间接的直接融资。我们再把它转成证券化华的产品,这样对优化资金资源的配置,实现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这点来看应该会发挥比较好的作用。

  目前大概银行信贷的存量资产是70万亿左右,去年底是不到63万亿,今年三个季度放了7万亿多一点,现在大概是70万亿的信贷资产,其中有很多还是很不错的资产是可以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如果说我们将其中的10%或者再多一点能用来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话,显然银行未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是非常大的。

  第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首先,银行的信贷结构可以因为资产证券化的推进有所改善,银行存量资产比较大,一部分用作证券化推到市场上后,收回资金可以跟新的经济运行的态势选择不同的行业和产业。第二,对银行缓解资本补充的压力也是有好处的,我们知道银行银行资产的存量比较大,未来的银行的信贷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增长,因为实体经济对银行的信贷还是有需求的,这样一来对资本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这跟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银行的信贷资产的增加速度是非常低的,未来五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比较大的资本的缺口。一方面信贷资产的增加会以10%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对资本的要求又相对比过去要高,这样一来粗粗地算了一下,未来五年银行对资本的需求会达到1.5万亿左右,这个量是比较大的。当然这1.5万亿并不是说向市场上获得融资。最近这两年的情况看,银行资本补充的主渠道是自己的盈利。银行业这些年盈利是规模比较大的,虽然增速在下降,但不管怎么说,它的总量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一年大概有1万亿以上,但至少一半以上是做可以考虑作为留存的利润,这中间有相当大的部分可以用来补充资本。由于信贷资产的增速比较高,所以对资本有持续的压力。如果实行证券化化之后,有一些商业银行完全可以把证券化之后的信贷资产的增速降下来。因为有一部分资产转出去以后,不一定百分之百再进行信贷的投放,信贷的增速可以降下来,甚至在有些阶段还可以进行,有节奏地进行调整,对改善银行的资本补充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对银行的流动性有好处,商业银行流动性尤其是近年来是感觉有一些吃紧的,这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有的是业绩境外资本的流入流出格局发生了变化。比如说6月份资本流动明显地放缓,市场的流动性偏紧,现在的状况要想各种办法环节流动性压力,使得资产负债的状况得到优化,如果资产信贷化比较好定推进,这是改善流动性来源的很好的方法。

  第四,有利于改善银行的收入结构。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的信贷由存量变成了流量,存量几乎是不动的,通过证券化使它转起来,使得信贷的交易转化为资金的交易,这样有助于降低资本消耗,是一种创新型的业务,因为在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可以通过出售信贷资产获得手续费、管理费等各种收益,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是非信贷收入或者说中间业务的收入,这样来改善他们收入的结构,增加非信贷收入的来源。这项创新对银行是比较有利的。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好处。

  第三个方面的好处是有利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体系,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待于打通资本市场的通道。现在70万亿的资产是风险可控的资产,具备证券化的良好的基础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同时像保险、基金等又可以借到资本市场来分享信贷资产这块证券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收益,加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沟通和融合。第二个方面是有助于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产品。因为证券化的产品随着规模不断地增大而且证券化的基础市场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证券化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方式,所以它的产品会比较丰富,对资本市场是提供了可供投资的产品对资本市场是有利的。从国际的经验来看,通常资本证券化的产品大部分是属于低市场稳收益的比较高级别的证券,所以投资者还是比较欢迎的。

  第三,对资本市场的好处是有利于完善金融生态的环境,这跟资产证券化链条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评级机构、承销机构、会计机构和法律托管等等,这有助于提高整个金融行业的专业化的水平。所以对改善生产是有好处的。

  第四个方面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稳步的发展对分散风险,对我们未来控制中国经济当中的现金的风险是有好处的。首先我们一直在说或者说有很多方面一直有很多批评认为中国银行业规模扩大,间接融资占的比重过高,风险过于集中。70万亿的信贷存量不可谓不大。整个的存量都集中在银行体系,如果说能够把这块的存量的一部分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把它释放到市场上去,然后它的风险就能够得到分散,让整个市场规模更大的市场能承接这个风险。所以这对整个经济运行是有好处的,对我们改善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的绝对的比重,先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业是有好处的。第二,最近一年来对影子银行风险的讨论也是越来越热烈,影子银行迅速地发展,所以对快速的影子银行的膨胀大家都是比较担忧的。在中国来说,如果说能够引入比较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疏导游离于监管和监督之间的行为,在正规体系运作的金融的活动能够把它放到场内来,能够把透明的变成透明,不规范的变成规范,变成标准这对化解影子银行的风险是有好处的。

  如果说未来我们能把信贷资产挣钱化的产品扩展到平台,包括了房地产,其实就我们银行业来说,融资平台中间有许多资产质量都还是挺不错的,未来的现金流是比较稳定的,而且是比较可以看的清楚的,还有房地产企业是比较成功的,各方面的状况都比较好,目前来说没有纳入到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内,但我们认为或者我个人的看法将来也应该解放思想,这中间确实有许多项目是属于比较好的,这种资产未来的流动性状况比较好,现金流是看得见的。像这种我认为也是可以考虑的。

  如果这样的话有助于未来地方政府平台在迅速膨胀后在积累,能够把其中的一部分转到市场上去,当然是属于自身状态都比较好的资产,这样有助于化解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务过大的问题。影子银行也好是大家所认为的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风险最大的几个领域,如果资产证券化能够在化解这些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想这对于未来中国整个系统星风险得到控制或者是降低概率,我想它会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在总的认为资产证券化将来会在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周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是应该要加大力度来推进和创新的。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制约了信贷证券化的发展?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基础制度还有待完善,有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许多基础性的制度现在还是没有建立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独立的法律法规,而妥善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会计税收以及债权转让等问题,又能否成功证券化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证券化的合法性、盈利性流动性,也关系到各参与者的切身的提议。

  第二,业务流程过于复杂,一方面是处于本身对风险的必要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监管部门对这方面严格的要求。所以,大家对资产证券化态度都比较谨慎。尤其是监管当局是比较谨慎的。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审批和监管的难题。涉及到物权的变更等级组织各种环节,程序是相当复杂的,这也是目前所遇到的,为什么进比较慢的原因,为什么国家在前两年给了一个额度,但是事实上给这个额度是打算两年或者是三年完成,但两年三年的时间到了,给了这个额度结果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也没有做完了也没有完成这个方面的程序,相当复杂,整个认识相当谨慎。

  第三,整个市场体系还需要加以培育,比如说现在的投资主体是比较单一的,市场流动性又比较差。谁在里面做就承担风险,还有证券化产品主要是银行间市场在发售,与沪深证券交易所是分割的,证券化是以银行持有为主,分散风险的作用是没有体现出来的。两个主要的市场一个是交易所市场,一个是规模更大的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是银行在参与,只有少量的机构。在这中间,你的证券化产品的出售最终购买人还是商业银行,所以这个风险要从银行体系分散出去,但是大部分还是由其他的商业银行来持有,所以这个风险没有真正地发挥分散的作用。这跟目前中国的股市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比较低迷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金融业的特点是商业银行的规模偏大,无论是怎么弄,过去经常说想要分散,发现持有银行的还是商业银行,我们没有强大的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这跟美国完全不一样,在需国商业银行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够大,所以这个市场容易分散风险,不同的金融机构在这个市场上一起来承担金融风险,这样就不会集中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在中国现在的状况完全不一样,我们动不动最终的风险还是落到商业银行,因为商业银行的规模占绝对的比例。未来在培育市场的方面要做很多工作。还要做大量的推进,还是有一个国家,需要有一个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能够在未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比如说银行和非银行在余额和存量上大致是一半对一半,这个就有很大的改观。

  第四,中介服务的能力还要加强,整个中介服务是偏弱的。中国的市场上有不少征信机构,但这些征信机构是以外来的为主,在本地来说这些机构还是比较薄弱的,还有其他许多的机构还需要有一个专业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最重要的制约还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规模比较小,还有是基础制度和业务流程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存在着问题我们又看到了资产证券化对中国经济未来长远的发展,对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对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其实都有很多好处,这个大的角度看或者说整个战略来看这个问题,尤其对我们未来能化解系统性风险有许多分散风险的作用,毫无疑问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应该要加大力度向前推进。我觉得首先我们还是在未来推进这项事业,还是要解放思想,首先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信贷资产证券化确实是带来了风险,比如说道德风险和基础资产风险还有风险分离的问题,有一系列的风险。像这种产品,跨越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中间有许多环节,当然,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更多还是从技术上来看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说有比较好的基础的制度,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有非常好的专业的服务的团队,有很好的诚信的环境,这个问题是能够做到的。同时反过来也要这样看,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贯通银行和非银行,很多金融行业来操作和开展证券化的过程,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诚信、规范和监管水平的提高,所以它对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推动。所以我觉得从当前来说我们不能只是说有这样那样的技术环境可能存在很多的风险就迈不开步子,我们的思想应该解放一些,尤其是在目前,整个国家在大的推进改革,希望能进一步获得改革红利的大背景下,是不是有必要重新再回头深市资产证券化,是过于谨慎还是既积极又审慎地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我的看法应该是后者,一方面要积极,另一方面需要十分谨慎。这两者之间要很好地加以界定,我认为现在是谨慎有余而积极不够。所以未来加大力度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很多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

  我梳理一下有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积极又审慎地选择好基础资产。在国际经验来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资产证券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说首先的一条是审慎地选择基础资产。目前来说,我们考虑的基础资产还是过于谨慎范围还是偏小的。我们还是要有积极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比较客观地看基础资产是不是充当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同时发起机构要合理地滞留风险,强化信息披露。作为商业银行不是说信贷资产卖掉了之后就完了,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个资产涉及到客户项目,其实它的关系还是在,还是涉及到有关风险的问题。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有几个条件可以满足,第一是可以遇见到的稳定的现金流,第二是质量和信用等级被准确地评估,这个一方面是包括了透明度要够高,其次专业评价的机构要有专业的水平。第三,要合理地组合资产持有。有一个大的资产池,这个资产池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资产。比如说未来可以设计到的面是比较宽的,比如说房贷、车贷、信用卡、消费贷款、公路项目,水利项目、电力项目等基础设施的贷款都有可能被考虑在资产池的组合中间。还有像商业物业的贷款也还是适合做资产证券化的。第四是产品的结构要简化,尤其是在资产证券化的初期阶段大家在各个方面对风险的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不能搞得非常复杂,在目前国家的规定我们也是非常赞同的,当前来说要避免再证券化。

  第二,加大力度培育市场。资产证券化市场具有典型的规模效益,市场的规模是它发挥作用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我认为在目前来说应该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是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的规模,现在规模是不是还偏小一些,是不是能再扩大一些,因为相对整个信贷资产的存量70万亿来看,这个证券化目前推出的量还是太少了。第二,要增加资产池的品种的范围,目前的范围还是偏小,刚才我们所讲的比较大的资产池各个方面有很多还是很适合来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推动各类金融机构持续探索业务的模式,鼓励他们展开多种形式的证券化,以及类证券化的业务,第四,要引导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对固定收益类证券需求比较多的机构投资者,鼓励各个方面的机构更多来培育市场,把市场做大。这个市场没有人参与是不行的,少数几个机构参与也是不行的。还要鼓励发行交易质押融资的各种创新活动,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还有长远来看到适当的时候应该要取消试点额度的限制,打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壁垒,让市场统一起来,建立统一高效的全国性的债券市场,目前还需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通过做大规模放宽领域解决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的问题,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第三,健全和完善市场的基础配套的建设,这中间首先是要加快专门的立法,对这项业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法律,修改完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这个业务的统一性,降低业务操作的成本。第二是要健全市场的监管,现在在强调说政府职能要转变,不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的审批上,而应该在事前审批简化,简政放权,在很多地方甚至是取消,重要的是把你的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上,证券化也应该有这样的思维。由于证券化业务还是有风险的,所以我认为两方面都要强调,第一既要能够改善事前的监管,包括审批各种各样的要求,也要能够加强事中和实后的监管。对市场监管来说要明确市场证券化业务的审批,监管机构完善新的风险计量的标准和监管的规则,把衍生工具产生的衍生风险及时地纳入到监管的视野范围中,及时监控。还有要完善信息披露的机制,提高证券化市场的透明度,健全投资者风险提醒的机制。第三,引导市场服务机构健康发展,这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评级、征集、担保机构。道德风险,有很多方面是需要监管部门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一起来进行监管的。如果说中介机构和发起人机构勾结在一起容易产生更大的道德风险。第四,给予税收的适当的优惠,减免债券转让服务机构的报酬以及机构投资者取得的收益中的收入,服务领域中营改增,我们应该实施。还有就是解决发起人转移资产基础资产收益投资者收益的重复征税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存在要逐步地加以解决;

  健全和完善市场基础配套的建设,涉及到刚刚讲的四个方面我们认为对控制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这个风险更多是跟市场和技术有关,而这四个方面跟整个风险的过程的控制是非常有好处的。这对未来要很好地加以健全和完善。对整个资产证券化来说,我总的想法还是在整个改革创新大的环境和趋势下加大力度加以推进,而且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坚定的改革的理念,解放思想,推动监管的完善和信贷的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未来应该会长足地健康地发展。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涉及到信贷资产证券化。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孟建柱:东伊运指使天安门恐袭事件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6-3艾伯顿 晋级4强 视频
  • 娱乐曝刘德华求名医生二胎 妻孕15周急安胎
  • 财经中央政治局首次学“住房”为何不谈房价
  • 科技Nexus 5悄然上市:黑色16GB版已售罄
  • 博客美国允许食物中有老鼠毛或昆虫碎片
  • 读书揭秘:毛泽东最后十年只住游泳池
  • 教育农民工VS公务员:话语影响力天壤之别
  • 孙大午:土地金融是农村经济死水祸根
  • 太友:中铁建8亿招待费被查为何喊冤
  • 聂庆平: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是伪命题
  • 董少鹏:住宅养老金收益权不能归银行
  • 叶檀:经改路线图
  • 微笑前行:亲 双十一你会参与吗
  • 板桥老黑:谁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元凶
  • 齐格:房事或将触发一场新家庭运动
  • 乖乖老鼠:关于一次未遂报道的反思
  • 李玲:解决医患冲突需破以药补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