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改革后的定价策略

2013年10月23日 13:29  《中国外汇》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家银行可根据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盈利模式及客户特点,制定适合自身行情的定价策略。

  文/经绍阳  编辑/王莉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高,由大型国有银行主导,大型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占市场份额达到55.56%。这些大型银行不但在业务规模,而且在产品定价方面,均拥有较大的影响力。纵观我国借贷市场,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地下高利贷黑市或民间钱庄。近年的地下黑市,日息在3%~5%,个体或民营企业民间融资利率年息可高达100%。二是“准”借贷市场、信托贷款市场。该市场以当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担保公司为代表,并变相吸收存款:以15%~20%的高息私下揽存,然后以30%~40%甚至更高的利率放贷。目前,信托产品普遍以10%左右的价格发行理财产品,再以15%以上的利率放贷(加上各种手续费,实际利率达25%以上)。三是农信社和城商行借贷市场。其可以高于基准利率80%左右的价格放贷,将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水平抬高到年息12%左右,存贷利差诱人。四是大型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这一市场虽受国家政策管制,但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由于其规模巨大,部分领域融入市场化程度也很高,如票据、同业拆借市场等。

  定价的基本方法

  目前银行定价主要采用五种基本方法。一是成本加成定价法,以覆盖成本为导向。其利率定价包括四个部分: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收益。二是基准利率加点法,以市场为导向。其利率定价根据贷款的不同风险度确定对应的风险溢价点数,再加上基准利率,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流行的定价基准,也是目前各家银行普遍采用的方法。三是客户盈利分析法,以综合收益为导向。其定价根据银行提供贷款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所形成的综合回报率,在保证覆盖各种成本和目标利润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让利来争取客户。四是交易利率定价法,以客户选择为导向。这种方法银行允许借款人从几种交易利率中选择一种作为定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确定利率。五是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法(RAROC),以风险补偿为导向。这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定价方法,其在满足经济资本回报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使不同贷款定价的合理性和业绩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比较。

  定价的变数

  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利差缩小,风险管理压力增大。存款利率小幅度的提升,对商业银行成本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不会太高;但如果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甚至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则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单纯的盲目跟风或者为了竞争客户而随意提高利率的经营行为肯定不可持续,因此,银行应该更多依赖改善服务和开展产品创新来吸引和稳定客户,避免依靠价格竞争大打“价格战”。

  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走向差异化,影响银行经营策略。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各商业银行在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时,既需要基于自身的情况,又要参考同业的定价水平,还要综合考虑存款人利益、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等因素,因此会导致经营的差异化。首先在定价策略上,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存款成本的上升,中小型银行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贷款资源相对更为稀缺和昂贵,由于增长受到限制,其风险偏好会提升;而大型商业银行存款资源相对丰富,存款成本压力相对较小,贷款投放的能力反而可能更强,策略上会相对稳健。其次,在处理抢占市场和成本控制的关系方面,鉴于当前吸收存款的难度较大,一些银行会把抢占市场作为目标,把利率上浮到顶,通过利率上浮吸收更多的存款,以提高放贷额度,以此将增加的利率成本抵消;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可能会优先考虑成本控制。综上,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需要培育自己的定价体制,形成既能体现定价灵活性,也能兼顾市场稳定性的有序规范的定价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在报价的过程中遵循法律规范,把握边界,组织有序,避免串谋进行价格垄断。

  利率市场化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定价权,也对银行定价管理水平和议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率市场化后,各银行之间的利率竞争会愈演愈烈,从而使客户有了选择融资成本最低银行的机会。由于银行既要拓展营利空间,又要争取客户,其定价的优势将减弱。从目前的情况看,降息及贷款利率下浮限制虽然取消,但短期内对贷款需求拉动的作用不会太明显。一是银行出于自身经营效益的考虑,只会对优质客户采用下限,对大多数的一般客户来说,往往会按照每笔业务的实际情况定价,对有些客户甚至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所上浮。因此,降息及贷款利率下浮区间扩大对一般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提振有限。二是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改观,其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融资需求仍然会受到较大影响。三是银行定价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银行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贷款定价也基本趋于一致,利率浮动区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距,因而对客户的吸引力也不会有明显变化。四是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和议价的难度加大。

  定价的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市场主体共同培育定价体制。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导致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储户,降低贷款利率吸引客户,加剧银行间的竞争。为防止过度或恶性竞争,央行和银监会需要建立银行同业定价协调机制进行必要的干预,并发挥规范的SHIBOR对市场的基准主导作用。同时,各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状况,根据本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网点结构布局、业务和盈利模式、客户特点等具体情况,制定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经营策略、定价策略。在当前严控流动性,信贷遵循“总量控制、节奏均衡、结构合理”方针的情况下,银行应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实时运用好定价区间和利率浮动幅度,提升自身利率定价能力和利率管理水平。

  强化市场价格导向,规范资产业务运作。一是要加强贷款产品价值创造能力测算,通过对比同业定价及综合收益情况进行分析,努力提高本行综合定价管理能力,并及时将利率定价政策直接传导至网点和一线客户经理。二是设定全行利率定价主要参数。其一,建立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用以测算贷款利率(七个要素:贷款利率、资金成本FTP、操作风险、税务成本、预期损失溢价、经济资本配置比率、最低经济资本回报要求);建立贷款定价模型,将包括客户贷款特质、客户贡献资料、客户其它资料、审批行及申报行资料等数据录入模型,再由系统自动生成贷款定价计算表。其二,运用贷款定价基准(存款成本率、存款准备金因数、贷款成本率、税负成本率、预期损失率、最低经济资本回报要求的贷款收益率等)和贷款定价调整值(吸存收益率、中间业务收益率、计息和结息方式加点),测定贷款定价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其三,按照地区、条线、业务品种等维度,授权定价标准、制定利率文件、指导系统内价格和FTP价格;对需超权限定价的要进行贷款定价申报,经有权人审核批准执行。三是坚持一线报价,前台定价,后台审价的贷款定价流程,将申请贷款计划与执行价值回报率联系起来,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做到“审贷必审价”。

  充分运用利率定价技巧合理定价,提高贷款价值回报率。基层网点要树立价值创造观,积极运用市场利率导向策略:一是在利率下行周期实施固定利率策略,在利率上行周期实施浮动利率策略;二是运用流动性强的短贷延长1天即进行高定价的策略,大力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和人民币贸易融资贷款,逐步降低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三是采取个性化定价策略,实施 “一户一价”、“一户一策”;四是运用FTP价格引导产品营销,对盈利能力强的金融产品和项目实施组合营销,努力提升价值收益率,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就宏观层面而言,推进利率市场化既需要考虑一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防范资金价格过快增长对宏观经济的伤害;又要考虑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所能承担的风险。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法、购并法等配套法规,以实现高风险机构的有序退出。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