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面临客户流失挑战 盈利先要有规模效应

2013年05月21日 06:59  荆楚网-楚天金报 微博
图为:一家私人银行的屏风和陈设 图为:一家私人银行的屏风和陈设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约3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这是自2007年发展至今的中资私人银行2012年的成绩单。

  但这与中国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的市场规模相比则相形见绌,《2013年私人银行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70万,人均持有资产约3100万元,共持有可投资产22万亿元。

  这也给私行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但多数相关负责人承认,目前中国私人银行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

  客户流失成重大挑战

  2012年,从客户数量上来看,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分别以4万、3.5万和2.6万的绝对优势居于三甲之位;从资产规模上来看,工行、中行和招行则高居第一梯队,资产规模都接近5000亿元。

  但在光鲜亮丽的年报数据背后,某股份制银行的例外反应却像是一个行业的“告密者”,揭开了整个私人银行“虚假的繁荣”。截至2012年底,该行私人银行标准客户较2012年缩水近50%。

  该行在一份澄清公告上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缘于统计口径上的调整,2011年及之前该行年报披露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的标准为“具备可投资资产在800万元以上的投资潜力并在该行开办钻石卡的客户数量”。而2012年标准变更为“在该行日均管理总资产达600万元以上的客户数量”。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显示,有24%的私人银行客户在过去一年中更换过私人银行。而许多银行也表示这也是现阶段私行面临的重大挑战。“现在中国的私人银行更多是通过理财产品在维系或稳定客户,一些客户会很容易被高收益的产品所动摇。”业内人士称。

  盈利先要有规模效应

  17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2家在年报中公布了私人银行的相关业务情况,但是私行收入和盈利却鲜有提及。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目前做私行最大的目标还不是为了盈利,私行盈利首先要有规模效应,因为建立私行服务体系的成本很高,有了一定的规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而且,当客户量大的时候,有些服务就可以附加进去,比如私人飞机、医疗贵宾和教育等增值服务,这些都需要客户量的积累。”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前负责人张长弓表示。

  有资料显示,私人银行客户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银行普通零售业务的10倍左右,但是飘忽不定的客户使私行盈利成为“镜花水月”。

  也正因此,截至目前只有三家银行宣布私行盈利,2012年刚刚成立一年的兴业银行表示已经盈利,工行此前表示2010年盈利已近亿元后就没有进一步的信息,而一直持续盈利的只有招商银行:自2010年实现盈利之后,利润也进入快速增长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扣押中国渔船8次催逼要钱
  • 体育英超弗爵告别曼联5-5 阿森纳进欧冠 视频
  • 娱乐曝王宝强婚恋细节 婚前同居有一儿一女
  • 财经2012年白酒业暴利茅台毛利率超9成
  • 科技日本移动互联巨变:iPhone入侵浴火重生
  • 博客李连杰谈壹基金:我象抱着一个炸弹
  • 读书公车车祸引出的贪腐大案:中堂
  • 教育85后教授:学霸也可是高富帅(图)
  • 育儿多地妈妈当街哺乳“快闪”宣传母乳喂养
  • 赵伟:人民币逆势升值的逻辑
  • 陈虎:消灭农民是城镇化危机还是生机
  • 徐斌:期望2015年中国经济凤凰涅槃
  • 叶檀:从鱼米之乡到毒米之乡
  • 冉学东:高盛给中国的金融业上了一课
  • 水皮:黄金的下跌之路才刚刚开始
  • 杨涛:面对热钱我们应该警惕什么
  • 张庭宾:人民币升值逼死中国制造
  • 叶檀:十年内中国无农业户口
  • 商寅泉:房市政策变动呈箭在弦上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