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亚亚
钓鱼岛事件使得中日经贸关系遭遇飓风式的冲击,但短短数月过去,曾经的危险关系正在恢复。面对中国市场的崛起,中日经贸理性向前。
2013年3月,初春的青岛被轻度灰霾遮掩。没有了碧海蓝天的透彻,“最美城市”的桂冠多少失去了点颜色。钓鱼岛事件半年之后,我们重返中日经贸往来的前沿阵地——青岛。作为有着密切经贸往来关系的国家之一,日本是青岛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资在青岛投资位列第三位。
调研走访之前,“政冷经冷”的双边关系让人心生寒意;调研走访之后,对中日经贸前景之担扰则有所化解。尽管钓鱼岛事件之后,中日经贸关系遭遇飓风式的冲击,但是短短数月过去,曾经的危险关系正在慢慢恢复。如果不出现非常事件,彼此甚为依赖的中日经贸关系在未来当不太可能出现不可挽回之局面。斗转星移,曾经在中日经贸中占据主导权的日资企业,面对中国市场的变化,他们也采取了更为主动的姿态来适应。
中日贸易波澜不惊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打破坚冰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双方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作为“一衣带水”的青岛,其吸引日方投资的天然条件非常优越。如今,青岛已经成为日资投资的重要阵地,青岛也发展聚集了一批关注日本市场的本土企业。
据青岛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青岛与日本贸易往来比较平稳,全年进出口额与2011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出口同比增长了2%。
“2012年,青岛对日出口最大的亮点是民营企业。2012年民营企业对日出口27亿美元,增幅达10.1%,对日出口占比则达到了42.9%。”青岛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相关人员介绍说,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也说明了青岛贸易结构的升级。
一直以来,青岛对日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为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季风分析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很高,而在与日本的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就更大,中间产品在日本对华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60%。长期以来,已形成中国从日本进口高端零部件,在国内组装后再出口到欧、美、日最终消费市场的较为稳定的三角贸易结构。”
但是事情正在发生积极的改变。“青岛近几年一般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如今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已达到了54%左右。其中青岛对日出口也逐步转为一般贸易为主,目前已经达到60%。”该工作人员介绍说。青岛出口日本的大类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农产品、服装等等。尽管这些产品附加值有限,但基于都是生活必需品,而且青岛产品质量、配套物流都具备优势,短期内尚难以替代,因此2012年青岛对日出口呈现出稳定发展态势。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青岛对日出口大户,主要出口纺织服装,2012年对日出口增长7.6%。该公司表示,钓鱼岛事件对产品出口和客户关系影响有限,公司经营风险主要还是来自市场层面。位于青岛莱西市的九联集团,是对日出口农产品大户,公司2012年对日出口稳定,也没有受到钓鱼岛事件的影响。
日本航空巨头——全日空,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后,青岛至日本的航班载客率一度极低,但是目前乘客正逐渐多起来。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行长助理鲁尔刚听其去日本出差的同事反映,在今年春节前后,全日空赴日的航班差不多已恢复到以往正常水平。
2012年,青岛市从日本的进口额是22.4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左右,降幅较大。这与对日进口企业的构成有一定关系。以青岛为例,对日进口占比较大的是中日合资企业或者就是日资独资企业,其属于总部经济——由总部来安排订单,通过加工贸易再出口或者境内销售。由于钓鱼岛事件整体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日系产品销售受到冲击,最终反馈到加工贸易环节,加工贸易进口降幅明显。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2年第四季度,日本对中国汽车、汽车零部件、电子零部件的出口都呈现出了自由落体式的下降(见附图)。张季风分析说,日本汽车整车对华出口的骤减,主要由于中国国内消费者自发抵制日货的结果;而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由于在华日系汽车销量减少、生产减少,从而导致所需零部件的减少;电子元器件和发动机对华出口减少的原因,则是受中国经济减速和钓鱼岛争端的双重影响。
2012年,日本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为19.7%,出口依存度为18.1%;而中国对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为8.5%,出口依存度为7.4%。从表面数字看,似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度高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度,但是张季风指出,实际内涵并非如此:“日本对华出口的产品中,高端零部件、中间产品、钢铁、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机床等生产设备约占6成,其中某些核心零部件仍是短期难以替代的。”放眼目前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日本仍然处于产业链条的上游,而中国处于下游。中日双边贸易的垂直合作成分还很多,互补性仍然很强。
投资有分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虽然经历了几度波动,总体上还是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1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高达126.5亿美元,日本也成为青岛市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仅次于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
青岛市商务局外国投资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全球经济放缓、市场竞争激烈,日资对华投资速度有所放缓。青岛利用日资的规模都比较小,最近两年开始有回升。2012年,青岛引进了日资企业51个,合同外资5.1亿美元,增长了25%;实际利用日资5亿美元,增长了58%。”
2012年5月,中、日、韩三方宣布年内将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当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倡议,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给青岛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青岛胶南市商务局招商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2012年8月底,胶南市对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在谈项目26个,集中在农业、汽车制造、服务业、能源等领域。但是2012年9月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日方投资者因担心中日关系恶化,合作出现了明显的消极倾向,不少在谈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搁浅。
鲁尔刚表示,根据他们实际服务客户的情况来看,短期内,在青岛投资的日本中小企业考虑到中日关系稳定问题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因素不断上涨的问题,其对于中国的投资将更为慎重。长期来看,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受劳动力成本变化影响较大的生产线有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鲁而刚所在的瑞穗实业银行就主要服务于日本中小企业。
青岛市商务局外贸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青岛和其他地方一样,连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成本基本上每年都会增长10%左右,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其他因素,不少企业反映其产品成本增长了20%左右,不少中小企业表示企业经营的压力不断上升。
日本独资企业青岛川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0万美元,目前已到位资本金200万美元,原计划2012年9月初资本金全部到位。但钓鱼岛事件之后,该公司接到日本投资方通知,暂停出资,看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再根据形势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建设。青岛扶桑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经营资源部的徐军也表示,公司从长远角度考虑,如果今后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他们可能会考虑转向泰国、越南投资。
鲁尔刚根据他的实际工作接触认为,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的转移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青岛地区的产业工人素质与产业配套能力要好过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水平。考虑到物流配套成本,短期来看,这些更关注成本的中小日资企业还会在中国投资。而且日企是“内向”生长的企业,其在采购、物流、销售等环节,喜欢发展关联企业,这也是为什么日企出海是“抱团出海”。而发展成熟了的产业链条再做抽离,不会如此容易。
硬币的另一面是,大的日资企业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投资。由于中国作为消费大国的崛起,中国市场对于日资的吸引力并没有减弱。
尽管青岛松下向周边国家转移了部分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线,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在2012年继续对青岛工厂增资,引进了新的生产线。在“9?15事件”中遭受冲击的三美电机,其新建项目也马上投入生产,预计2013年的经营计划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浩川指出:“中国市场依然是日本企业极为倚重的最主要的海外市场和生产基地。即便是那些为了规避政治风险和考虑到各类经营成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上升而开始在东南亚展开投资活动的日本企业,也基本上没有考虑过从中国市场的完全退出。反之,大量金融业企业、服务型企业正摩拳擦掌,期待着中国市场给他们带来新的商机。”
2012年,青岛引进51个日资项目,其中总投资超过千万美元的有8个,不论是项目规模、项目质量都有所提升:seven eleven(7-11连锁超市)走进青岛;而包括日本永旺集团旗下的连锁零售集团——佳世客,也在2012年扩大了在青岛地区的投资。青岛市商务局外国投资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从目前青岛市商务局掌握的重点洽淡的日资企业,过千万美元规模的有9个,如果没有太大变数,2013年他们就会落户青岛。曾在瑞穗实业银行上海分行工作多年的鲁尔刚也有体会,近几年上海新引进日资的投资重点逐渐转变为第三服务业,新增了不少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日企。
日元贬值的阶段性冲击
2013年3月12日,日元汇率再次重贬,日元兑美元盘中刷新2009年8月以来新高96.70。从2012年11月起,日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位居同期世界主要货币兑人民币跌幅首位。这对与日本经贸往来紧密的中资企业而言,影响深远。
从对青岛的调研来看,从日本进口的企业受益于日元贬值。这类企业往往是以中日合资、产品市场为中国的企业为主。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财务部的王蓓表示,日元贬值对于公司进口货款支付以及技术引进付款都有好处。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信贷科经理吴昊分析,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提升与中国有较大竞争性的产业,如精密机械、装备工业,日元贬值为这些产品出口到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对日出口型企业受日元贬值冲击较大。青岛市城阳区一家食品公司,其产品出口到日本,因为日元贬值,下游企业压缩其价格,但是国内原材料、员工工资都在上涨,这就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的汇兑损失高达数千万元,这对一个年利润在4.6亿元的企业来说影响甚大。
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国际业务部的任成刚表示,在日元贬值情形下,该银行用日元进行出口结算的业务明显减少,换成了美元和部分人民币,日元贬值风险相对来说就分散了。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分析,在2012年经历了较大的压力后,2013年中国贸易形势并不乐观。中国内需不足、效率不高都将是巨大挑战。而外部的日元贬值将会提升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优势,甚至将直接冲击亚洲市场的出口组合,对中国贸易外部环境的破坏性和干扰性加大。
从微观操作方面来看,日元贬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不用汇率风险更大的日币结算而采用货币更为匹配的人民币结算,将成为更多的企业选择。青岛东碧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从日进口就采用的是人民币计价结算。但是也有企业反映,不少日企会计系统并不支持人民币财务结算,这就需要企业重新调整系统,而日企内部缓慢的决策机制也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际实施速度。
巴克莱银行分析指出,美元/日元在突破95.00关口后,目标初步指向96.50和97.50,且不排除在未来几个月升至100关口的可能。渣打银行[微博]也表示,日本政府抗击通缩的目标明确,未来随着日本央行新任行长上任,在进一步宽松政策刺激下,预期年内日元还会有3%~5%的贬值空间,日元兑美元将跌至98水平。对此,企业要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经济与贸易角度看,中日建交40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超过3400亿美元,增长超过340倍。钓鱼岛事件之前,中日人员往来从每年1万人次扩大到五百多万人次,双方已经形成了极深的经贸依存关系,可以说是谁也离不开谁。钓鱼岛事件之后,中日经贸关系短时间跌至冰点,不少企业日常经营也受到冲击。但是笔者从调研中看到,时间正在抚平创伤,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正在引导中日经贸走上正轨。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日方要认清且尊重中方的主权完整。
(感谢外汇局青岛市分局、青岛市商务局对本专题的贡献)